不確定條件下技術交易的進化博弈分析是呂周洋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確定條件下技術交易的進化博弈分析
- 論文作者:呂周洋
- 指導教師:何建敏
- 學科專業:管理科學與工程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東南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技術經濟學 技術交易 技術創新 專利
館藏號
F062.4
館藏目錄
2009\F062.4\2
中文摘要
技術的創新、推廣以及對技術創新者的保護是一個歷來已久並且始終受到高度重視的問題,不論是對於全社會還是個別企業都是關乎重大的。從這個領域已有的研究成果來看,學者們討論的重點主要在於新技術的研發階段的。這方面的研究內容包括了許多內容,比如對新技術的R&D投資決策問題,投資決策的時機選擇問題,或者R&D項目價值的評估問題,再比如R&D項目所需投入的沉澱成本、多階段投資以及與之相應的柔性管理等問題。由於傳統方法(如淨現值法)存在種種弊端,一些新的、更加符合研究對象特點的方法紛紛被採用,比如實物期權方法和期權博弈方法等等。但迄今為止,還罕有對技術交易階段時機選擇的研究。此外對技術創新者的保護,尤其對專利權的保護,也是研究的熱點。這其中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專利保護對技術發展的影響,以及與專利侵權有關的問題。但是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從專利制度設計的角度展開的,很少有學者從參與者的行為決策選擇(乃至群體行為)這個角度來研究的,即使有,其研究結果也頗有改進的空間。 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建立一系列數學模型並結合經濟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對技術交易中的時機選擇問題和“侵權——維權”的對策加以分析和討論。 首先,本文假設技術創新者已經獲得專利權,建立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來分析技術交易的雙方關於交易時間和買賣策略的行為選擇。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替代威脅不隨時間而改變,一旦出售者觀察到了購買者的購買意向,就會拖延交易時間,以此來最大化自己的收益。並且市場前景越好,拖延就越容易發生,出售者從而給自己的決策留出更大的空間。此時,購買者的最優對策為不輕易暴露出自己的購買意向,把等待的壓力推給對方。此模型也是對專利制度利弊的一個深入探討。在此基礎上,本文將專利權價值的不確定性納入考慮,建立“類均值——方差收益函式”來進行量化,對先前的模型作出調整。分析發現,考慮了不確定性後,出售者恣意拖延交易時間、把持新技術的現象很難再出現,購買者的處境相對得以改善。 接著本文討論了技術交易中的侵權問題,這可以看作是對前一個問題中“替代威脅”的深入分析。首先是在“專利持有者占優”的假設前提下分析專利持有者和潛在競爭者(仿冒者)之間的博弈關係。結果表明,專利持有者在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其打擊仿冒侵權的行為會非常積極。但同時,競爭者仍然有侵權的動機和可乘之機。美國的專利狀況可以作為實際中的印證。然後本文取消了“專利持有者占優”的假設,在更加一般的情形下建立了一主一從和一主多從的模型,考察侵權的相關行為。針對前人的一項研究結論:“罰金越高侵權越活躍”,模型給出了更深入的解釋。從博弈行動的順序來看,競爭者必須占據先動優勢、把握一定的主動權,才會出現這種現象。而專利持有者必須與他最初宣稱的維護投入相一致,否則便不能有效地保護自己的專利權。 然後再次對模型作出改進,引入了針對不確定性的方法來研究描述競爭者侵權傾向水平。結果發現,時間越早,雙方行為的對抗性越強,而且當競爭者的行為能力比較高時,不確定性會壓制專利持有者的維權行為。在這種前提下,本文同樣也建立了一主多從模型,其結果表明,在不確定性下競爭者之間的關聯性可以為他們帶來更高的收益,而對專利持有者製造更大的壓力。 最後,本文分別建立了單一群體和多群體的進化博弈模型,來探討當博弈參與者作為群體、均衡作為動態調整過程以及參與者只滿足“有限理性”的前提下,雙方行為的特點和結果。對於單一群體模型,將專利持有者的行為作為外生變數,通過複製子動態方程的分析,發現競爭者群體的3個策略中,只有兩個純策略才是進化穩定的。而對於多群體模型,專利持有者群體也只有兩個純策略才是進化穩定的。但是在系統進化的壓力下,競爭者群體的混合策略也有可能是進化穩定的,但這取決於專利持有者群體的策略。 總的來說,專利持有者處在比競爭者更加占優的地位,但競爭者的積極行為和系統的不確定性會削弱專利持有者的優勢、改善競爭者的處境;而在不確定條件下,競爭者如果能加強協作,則有可能利用團體的力量來迫使對方做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