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確定性與當代建築思潮》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發堂。
基本介紹
- 書名:不確定性與當代建築思潮
- 作者:王發堂
- ISBN:9787564133696
- 頁數:218
- 定價:48.00元
- 出版時間:2012-3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
內容介紹
《不確定性與當代建築思潮》分為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基本上是對“不確定性”的觀點進行闡述。首先是在第一章對信息社會進行詳細的闡述,揭示出信息社會的不確定性的特徵。第二章主要是從科學界和哲學界對時代不確定性的認識和理解,指出“不確定性”已經成為當今時代的主流。第三章對現代性和後現代性的精神進行闡述,指出了現代性的“確定性”和理性,而後現代性的“不確定性”和自由。第四章主要是梳理繪畫界對“不確定性”歷史的認識過程。繪畫界對“不確定性”的反應,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建築界對“不確定性”的預演。從某一個側面論證了時代的“不確定性”精神。
編輯推薦
當代後現代哲學把時代精神理解為“不確定性”,認為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充滿著不確定的自由精神。王發堂所著的《不確定性與當代建築思潮》繼承了這種觀點並且把它當作本書的出發點。根據馬克思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本書認為社會存在“不確定性”必然會在作為意識形態的建築上展現出來。同樣,貢布里希認為作為精神產品的文化產品如繪畫和建築等,總會隱喻時代的制度和時代的精神。在兩位學者的啟發下,再加上“不確定性”就基本上構成了本書的大致框架。
在20世紀60年代甚至更早,建築界感覺到了時代的特徵的“不確定性”。從文丘里的“模糊性”到詹克斯的“雙重解碼”,再到日本新陳代謝派對“變化”的理解,都是對“不確定性”的理解。後來的解構運動在哲學家的指引下,對時代的不確定性的理解可能最深入和最透徹。解構運動的反中心和反權威應該是比較徹底地理解了後現代的時代特徵和變化。之後伊東豐雄把“不確定性”理解為風和建築的輕且薄,妹島和世等理解為體驗的不確定(包括形式上、功能上和方法上的不確定性)。
第五章主要是論述了現代主義對“確定性”和理性的詮釋,作為“不確定性”和自由的理論對比,同時也展現出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過渡的必然性。最後的第六章,圍繞“不確定性”對當代建築思潮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這一章是全書重點,所占的篇幅也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