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父母當教練:和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從專業的心理學、教練學角度,教你擺脫“父母”角色的局限,以教練的心態、方法培養孩子,與孩子溝通交流,陪他們成長,訓練他們獨立學習、思考的能力。作者陳恆霖教授在書中不斷追問:孩子開始叛逆與難以理解的年紀到了,你煩惱嗎?如果你的孩子告訴你,將來要當藝術家、舞蹈家、運動員、開花店,你會有什麼反應?如果給你一副新的眼鏡,你如何重新看待青春期的孩子?如果你曾錯待自己的孩子,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來彌補? 當孩子在學習如何面對挫折時,要給予什麼幫助? 面對這一系列問題,成為“教練式父母”是最佳解答。《不當父母當教練:和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寫給每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家長們。從來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只有先放棄孩子的父母。面對孩子“暗流涌動”的青春期,你準備好了嗎?不要錯過這本由心理諮詢博士談心態改變、角色轉換及實用訓練方法的親職教育經典——《不當父母當教練:和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當父母當教練:和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
- 類型:親職教育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7695967, 780769596X
- 作者:陳恆霖
- 出版社: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 頁數:209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界冠軍需要優秀教練,您的孩子也需要。教練父母學,一門風靡歐美日韓、港台地區的父母課程。台灣心理學教授、美國政府認證組織教練陳恆霖博士親身分享,教你做個教練式父母,擺脫主觀、權威的態度,克制衝動的情緒,使教育孩子成為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不當父母當教練:陪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告訴我們:你包容,孩子才快樂。你理智,孩子才敞開心扉。你專業,孩子才成長得更好。培養不如陪養,陪伴,但不設限。《不當父母當教練:陪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是一本家長自我修煉的寶典, 也是培養世界冠軍的秘籍。
作者簡介
陳恆霖,諮詢心理學博士、第一屆特考諮詢心理師、美國加州政府認證組織教練。台灣崑山科技大學副教授、培英國際教練領導力學院院長、國際教練聯盟台灣總會第三屆監事、中華專業教練發展協會第三屆理事長、台灣咨商心理師公會聯合會員理事、高苑科技大學諮商與輔導中心主任、高苑科技大學就業輔導組組長、台南市政府顧問、台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第一屆理事、新竹生命線員工協助中心(EAP)特約諮商心理師。
他累積了近二十年教學訓練經驗,具深厚的心理諮詢、治療實務及專業督導背景。著有《COACH領導學:帶人才超越現在職位》一書,在台灣獲得暢銷。2013年《COACH父母學:從教養變教練》(《不當父母當教練:陪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的台灣版)在台北、新竹、台中、花蓮、台南、高雄六大城市做巡迴分享活動,取得重大影響。他將企業管理中的“教練”概念引入青少年教育,主張父母應超越自身角色,給孩子尊重、包容,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生命個體來教養。這一理念在台灣引起“教練父母”熱。
他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多次應邀來大陸授課、演講、分享心得體會。
他累積了近二十年教學訓練經驗,具深厚的心理諮詢、治療實務及專業督導背景。著有《COACH領導學:帶人才超越現在職位》一書,在台灣獲得暢銷。2013年《COACH父母學:從教養變教練》(《不當父母當教練:陪孩子一起度過青春期》的台灣版)在台北、新竹、台中、花蓮、台南、高雄六大城市做巡迴分享活動,取得重大影響。他將企業管理中的“教練”概念引入青少年教育,主張父母應超越自身角色,給孩子尊重、包容,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生命個體來教養。這一理念在台灣引起“教練父母”熱。
他還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多次應邀來大陸授課、演講、分享心得體會。
圖書目錄
作者序001
前言007
第一部 教育孩子,是一輩子的專業!──教練式父母是什麼?又有哪些必備知識?
第1章 教練式父母:用生命影響生命003
第2章 用教練觀點看待你的孩子021
第3章 社會價值下的“東方父母”035
第4章 你認得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嗎?052
第二部 跟孩子應該怎么說?──教練式父母的13大實用親子互動技能
第5章 鼓勵表達的藝術079
教練式父母做法:傾聽孩子心聲,了解與接納他們的內在感受
第6章 界線模糊——父母不該越俎代庖的事102
教練式父母做法:釐清界線,有助人格發展與承擔責任
第7章 過度控制——為何你的孩子學不會獨立?109
教練式父母做法:放手信任孩子,愛是“幫助”,不是“綁住”
第8章 太看重分數——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分化與探索?118
教練式父母做法:關注學習歷程,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第9章 忙與盲——現代親子疏離的元兇130
教練式父母做法:建立質量時間,拉近親子距離!
第10章 上意難違的“理想轉移”?137
教練式父母做法:尋得孩子天命,安置生命位置
第11章 為什麼孩子容易放棄?145
教練式父母做法:正向鼓勵,建立自信!
第12章 愛,不該是有口難言159
教練式父母做法:情感表達,重於說理!
第13章 管教不一:別讓孩子左右為難、無所適從164
教練式父母做法:齊一管教做法,讓孩子有方向可循
第14章“比較”真可怕!169
教練式父母做法:放棄比較,欣賞獨特
第15章 停止言語傷害175
教練式父母做法:少用懲罰,多給鼓勵!
第16章 管教為何失焦?當你總是忽略優點、放大缺點188
教練式父母做法:正視優點,引爆正向驅動力!
第17章 孩子不愛上學,怎么辦?194
教練式父母做法:區辨缺課行為的涵義,聚焦發展潛力!
後記207
前言007
第一部 教育孩子,是一輩子的專業!──教練式父母是什麼?又有哪些必備知識?
第1章 教練式父母:用生命影響生命003
第2章 用教練觀點看待你的孩子021
第3章 社會價值下的“東方父母”035
第4章 你認得自己青春期的孩子嗎?052
第二部 跟孩子應該怎么說?──教練式父母的13大實用親子互動技能
第5章 鼓勵表達的藝術079
教練式父母做法:傾聽孩子心聲,了解與接納他們的內在感受
第6章 界線模糊——父母不該越俎代庖的事102
教練式父母做法:釐清界線,有助人格發展與承擔責任
第7章 過度控制——為何你的孩子學不會獨立?109
教練式父母做法:放手信任孩子,愛是“幫助”,不是“綁住”
第8章 太看重分數——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分化與探索?118
教練式父母做法:關注學習歷程,讓孩子學會面對挫折!
第9章 忙與盲——現代親子疏離的元兇130
教練式父母做法:建立質量時間,拉近親子距離!
第10章 上意難違的“理想轉移”?137
教練式父母做法:尋得孩子天命,安置生命位置
第11章 為什麼孩子容易放棄?145
教練式父母做法:正向鼓勵,建立自信!
第12章 愛,不該是有口難言159
教練式父母做法:情感表達,重於說理!
第13章 管教不一:別讓孩子左右為難、無所適從164
教練式父母做法:齊一管教做法,讓孩子有方向可循
第14章“比較”真可怕!169
教練式父母做法:放棄比較,欣賞獨特
第15章 停止言語傷害175
教練式父母做法:少用懲罰,多給鼓勵!
第16章 管教為何失焦?當你總是忽略優點、放大缺點188
教練式父母做法:正視優點,引爆正向驅動力!
第17章 孩子不愛上學,怎么辦?194
教練式父母做法:區辨缺課行為的涵義,聚焦發展潛力!
後記207
後記
和你一樣,我當過孩子,也當上父母
人生好比登山,登頂之後就要下山。
從山腳下開始登山,面對未知的途徑。也許自己認為登山很簡單,也許認為登山很麻煩。認為簡單也許是爬小山,認為麻煩也許是登高山。不管是爬小山或登大山,真正進入旅途後,與我們事先想像的可能有極大的差異。
不管登山或下山,沿途所經之地,有時是蜿蜒曲折,有時柳暗花明,有時像在陡坡上爬行,有時要膽戰心驚下行。有時是晴朗好天氣,有時陰晴不定,甚至在霧中迷失了方向。途中走累了,有時需要短暫休息,有時要紮營露宿。耗掉極大的體力是免不了的。
沿途所見,可能見到平常不易看到的花朵樹木,有時會看見參天大樹,有時為地形地貌所折服,有時又讚嘆造物主創造之美。登山途中,讓人心曠神怡,張開心胸,一吐穢氣,呼吸新鮮空氣。有時從大自然中體驗人生,而經歷高峰驚險,一切變得自然平順,不再計較旅途的艱苦。
新生幼兒好比在登山的起點,登頂好比人生的中年高峰,下山仿佛是邁向老年與生命的終點。人的角色從兒子、女兒開始,到結婚成為先生或妻子,生了孩子後,又轉變成爸爸或媽媽。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長大,成家立業,我們就開始準備下山,兒女們生了小孩,我們又變成了祖父、祖母。這些角色的轉變,猶如登山下山的過程。
人的成長需要花多少時間?你會經曆日出日落,黑夜與白天的更替,春夏秋冬的四季輪替,年復一年的時間推移,時間無法逆轉。父母之路是一條成長之路,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與自己的成長。如果有人問我:“照顧孩子最需要哪一樣資格?”我會說“除了耐性,還是耐性。父母,你的名字叫‘耐心’。”你認同我的看法嗎?
生命之旅,每個人的經歷各自不同,所見所聞皆有差異。有人旅途平順,有人坎坷難行,有人大起大落。不管際遇如何,凡走過的都有深刻的意義,這一趟登山與下山,是每個人的特殊之路,沒有兩個人相同。
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沒有退路,都在經歷不同的角色。
對我而言,撰寫本書也是一趟旅程,有我的生命經驗與故事,有我所聽、所聞、所見,有我教學生涯中遇見的真實故事,也有我輔導或諮詢學生的真實案例。其中有我過去身為孩子的成長經歷,也有現在身為人父的教養體驗,以及身為教育工作者,陪伴與教導學生的實務經驗。
每一個故事都給我深刻的生命省思。中年(登頂)是一個面對上一代逐漸衰老凋零(下山),及下一代逐漸茁壯長大(登山)的時刻。回顧自己的來時路,看看自己的未來路,突然有種新的生命體會與領悟。
感謝造物主,賜給我一位不完美的父母,我學習接納自己是一位有限的父親,讓我有更寬大的氣度,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孩子。人需要用寬容面對生命中的所有經歷。常聽見一句話:“生命不在長短,而在美好”。曾經抱怨父母親,對待我與弟弟之間的態度與待遇不公平,曾經對父母有過多的期待與要求,曾經覺得為什麼我的父母不能像別人的父母一樣,現在我覺得所有發生過的故事,都是我生命中真實的一部分,我接納所有我經歷的一切。
所有走過的路,都成為下一階段的生命基石。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當好父母或完美的父母更難,讓我們接受自己的不足與不完美,迎接生命的豐盛與美好。
作者
人生好比登山,登頂之後就要下山。
從山腳下開始登山,面對未知的途徑。也許自己認為登山很簡單,也許認為登山很麻煩。認為簡單也許是爬小山,認為麻煩也許是登高山。不管是爬小山或登大山,真正進入旅途後,與我們事先想像的可能有極大的差異。
不管登山或下山,沿途所經之地,有時是蜿蜒曲折,有時柳暗花明,有時像在陡坡上爬行,有時要膽戰心驚下行。有時是晴朗好天氣,有時陰晴不定,甚至在霧中迷失了方向。途中走累了,有時需要短暫休息,有時要紮營露宿。耗掉極大的體力是免不了的。
沿途所見,可能見到平常不易看到的花朵樹木,有時會看見參天大樹,有時為地形地貌所折服,有時又讚嘆造物主創造之美。登山途中,讓人心曠神怡,張開心胸,一吐穢氣,呼吸新鮮空氣。有時從大自然中體驗人生,而經歷高峰驚險,一切變得自然平順,不再計較旅途的艱苦。
新生幼兒好比在登山的起點,登頂好比人生的中年高峰,下山仿佛是邁向老年與生命的終點。人的角色從兒子、女兒開始,到結婚成為先生或妻子,生了孩子後,又轉變成爸爸或媽媽。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長大,成家立業,我們就開始準備下山,兒女們生了小孩,我們又變成了祖父、祖母。這些角色的轉變,猶如登山下山的過程。
人的成長需要花多少時間?你會經曆日出日落,黑夜與白天的更替,春夏秋冬的四季輪替,年復一年的時間推移,時間無法逆轉。父母之路是一條成長之路,需要耐心等待孩子與自己的成長。如果有人問我:“照顧孩子最需要哪一樣資格?”我會說“除了耐性,還是耐性。父母,你的名字叫‘耐心’。”你認同我的看法嗎?
生命之旅,每個人的經歷各自不同,所見所聞皆有差異。有人旅途平順,有人坎坷難行,有人大起大落。不管際遇如何,凡走過的都有深刻的意義,這一趟登山與下山,是每個人的特殊之路,沒有兩個人相同。
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沒有退路,都在經歷不同的角色。
對我而言,撰寫本書也是一趟旅程,有我的生命經驗與故事,有我所聽、所聞、所見,有我教學生涯中遇見的真實故事,也有我輔導或諮詢學生的真實案例。其中有我過去身為孩子的成長經歷,也有現在身為人父的教養體驗,以及身為教育工作者,陪伴與教導學生的實務經驗。
每一個故事都給我深刻的生命省思。中年(登頂)是一個面對上一代逐漸衰老凋零(下山),及下一代逐漸茁壯長大(登山)的時刻。回顧自己的來時路,看看自己的未來路,突然有種新的生命體會與領悟。
感謝造物主,賜給我一位不完美的父母,我學習接納自己是一位有限的父親,讓我有更寬大的氣度,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孩子。人需要用寬容面對生命中的所有經歷。常聽見一句話:“生命不在長短,而在美好”。曾經抱怨父母親,對待我與弟弟之間的態度與待遇不公平,曾經對父母有過多的期待與要求,曾經覺得為什麼我的父母不能像別人的父母一樣,現在我覺得所有發生過的故事,都是我生命中真實的一部分,我接納所有我經歷的一切。
所有走過的路,都成為下一階段的生命基石。當父母真的很不容易,當好父母或完美的父母更難,讓我們接受自己的不足與不完美,迎接生命的豐盛與美好。
作者
序言
與你的孩子一同出遊
——作者序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曾說:“上天給
予人一份困難時,也給予人一份智力。”
上天將孩子賜給父母,是生命中重要的禮物與資產,當我們以喜悅的心
情,迎接新生命的來到,瞬間成為“父母”的角色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將
經歷管教上的挑戰。孩子是“爸爸、媽媽”學習成為“父母”的導師,從孩子
身上,我們學習如何為人父、為人母。我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會碰到困難與
挫折是難免的,也從中得到智慧。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學到了寶貴的生命功
課,而且是一輩子的功課。
我們都想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看著孩子逐漸成長,有莫名的喜悅與成
就,你是否感受到只要孩子能快樂與幸福,再多的辛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但
不少父母反應,多數時候,他們在“父母”的角色上感到挫折、無力、彷徨與
無奈。尤其孩子們到了青春期之後,似乎愈來愈和他們談不上什麼話。最常聽
到的是“孩子愈大愈不聽話”“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我只講幾句話,
孩子不是生氣,就是不耐煩”“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和我的孩子溝通”。
親愛的父母,你是用欣賞和激勵的言詞或挑剔和責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你除了父母的角色外,還扮演什麼角色?健康照護者?嘮叨的長輩?傾聽與陪
伴者?嚴格的教師?生活的指引者?未來職業生涯的決定者?你是否想過,父
母也可以扮演孩子幕後的教練?
◎你先改變,才能開始改變孩子
這是一本簡單又實用的工具書,我分享親子教練的觀念與實際的做法,
協助你用正向的眼光,發掘與開展孩子的潛在能力,讓孩子成為自信與優秀的
人才。面臨親子難題與困境時,有兩種可行的途徑,一種是父母學習扮演“教
練”(Coach)的角色,了解教練的概念與技巧,改變自己成為“教練式父
母”(Parents Coach);另一種是找一位專業教練,接受“親子教練”培訓
(Coaching),將焦點放在你自己身上,讓你回家後,知道如何面對孩子。這
兩種途徑都能讓你領略“輕鬆管教不費力,親子溝通有能力”的教養方式。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我要改變,而不是教導我改變孩子的方法?”在實
務經驗中,我經歷與體會到,孩子的改變是因“愛”而改變,不是因“無理要
求”而改變,當我們用教練的角色,採取正向的觀點與方法,在信任與平等的
關係中與孩子互動,會產生良性的循環,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實的愛,孩子的
“改變”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以“為人子”的身份,也是“為人父”的角色,帶著分享經驗的心情
來撰寫本書。小時候身為人子,總覺得父母的要求過多,管這個、管那個;有
時候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到底能做什麼啊?小小的我,抬起頭來,看著
身形高大的父母身影,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為什麼要對我說那些話,對我做那些
事?我曾經表達異議或抗議,但我的抗議變成父母眼中的辯解,我的無言成為
一種默認,我的無奈成為一種苦悶,不知道能向誰傾訴?
在我心裡早已埋下一個信念:“我不要重蹈覆轍,讓孩子受苦,我要許孩
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直到身為人父,陪孩子成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有
幾次我也差點情緒失控,才發現自己也會懷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來
面對自己的孩子。
多次,我望著孩子嬌小的身形,已經變成父親的我,感受到自己和我父母
的心情,也和一般父母沒有兩樣,在要求與嚴格的背後,其實有著極深的愛與
關懷,只是表達出來的關切往往成為嘮叨、挑剔和要求,而且在生氣過後,常
是後悔與自責的。但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對大人的理解是有限的,實在難以
體會父母內在深層的愛意,能因此責怪孩子不懂父母的心嗎?
◎你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切身經驗呢?你是否為教養孩子感到為難呢?你是否感
到孩子愈長大,就愈管不了呢?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否會讓你感嘆
為人父母真不容易?你是否看過不少教養孩子的書籍,仍無法套用適當的方
法與孩子相處呢?你是否感到教養孩子的無力感?你是否會擔心孩子的表現
落於人後?
你是否常擔心孩子不學好,而處處提防孩子呢?你是否承擔太多的擔心呢?
從理想的信念回到實際的親子互動中,我體會到“當父母”不是一個簡單
的功課,需要經過不斷的調適與學習。我這幾年來在“父親”的角色中,通過
覺察與反思,有了嶄新的觀點:“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選擇成為
什麼樣的父母。”你是否也願意給自己一個新的選擇,讓自己有機會成為一位
脫胎換骨的“教練式父母”。
教練式父母做些什麼?簡單來說,“教練過程”(coaching process)是
父母與孩子共同出遊的旅程,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也是一個長期學習
發展與教學相長之旅。親子雙方都有潛在的能力亟待開發,父母親帶著“希
望”的眼光,聚焦在孩子的“優勢面”,啟發與引導孩子,開發其未來的發展
潛能,因勢利導以成就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賦予的藝術品,若你能欣賞並
激發孩子的潛力,則每個孩子都能散發其自身的獨特光芒。孩子通過父母的優
勢教導,從大人的眼光中,看到自己、認識自己、發展美好的自我。
本書獨特之處,是通過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幾個
重要的教練概念:教練的精神在於“生命影響生命”、教練的價值在
於“全身心的尊重與關懷”、教練的意義在於“在歷程中改變與發
展”、教練的目標是“幫助孩子釋放潛能超越巔峰”、教練的步驟是
“反思中覺察與行動”、教練的典範在於“父母以身作則”、教練的原
則是“永不放棄”、教練的正向觀點是“積極引導,擴大優勢”、教練
的回響是“讚賞式回饋”方式、教練技術是運用“同理心與問問題”。
接著,我會從文化觀點與價值信念,反思父母親的角色,輔以發展心理學
的理論觀點,讓你明白孩子的心智是怎么成長的,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
展特徵尤多著墨,期盼你不只看到孩子的表面行為,更能用靈魂之眼,看到你
孩子內在蘊藏的璞玉價值及發展潛力。
有了理論概念後,我羅列十餘種家庭中常見的親子議題,分別自“教練
觀念”“教練做法”“教練式父母——提問與反思”三個層面,提供實務上的
具體作法。內文中有觀念的澄清、實例對話及案例解說,你可以按圖索驥,應
用在實際的親子關係與互動溝通中。若你依序從頭至尾細讀內文後,實務篇中
所有的實例、對話、解說都將讓你豁然開朗,明白其中的涵義。這是“知”與
“行”合一的過程。知識是力量,知識為實務提供理論基礎,讓你有方向可
循;行動也是力量,讓你有信心及機會套用在實務中,以驗證知識概念。
親子問題千百種,每個家庭的親子互動,有著極大的差異,同樣的困境與
問題,每個家庭的處理狀況不一。本書並非提供一個標準問題解決的方法,書
中所呈現的例子,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過往的困難
經驗,將成為未來良好親子關係的墊腳石與成長的契機。只要你能學以致用,
觸類旁通,專家不必外求,你自己就是專家,就是孩子的教練。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
在此與你分享片中幾句經典對白:“要通過一連串的訓練,你必須付出更多的
努力。把你腦中多餘的垃圾丟掉。……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
道。停止聽從外面的聲音,試著從內心找到答案。戰士採取行動,傻瓜只做反
應。沒有開始或結束,只有行動。”“生命必須採取正確的行動,才能讓知識活
過來……凡事都有意義,此事也不例外,你得靠自己找出來,戰士不會放棄自
己熱愛的事務,他在自己所作所為中找到愛。”
若你有機會欣賞此片,你將能體會本書所暢談的教練精神與涵義,了解具
體的實踐行動力。
這是個嶄新的起點,祝福你勇敢跨出第一步,請勇往直前不要放棄,你將
發現親子關係將會有所改變,你的生命也會因質變而有所不同!
——作者序
法國浪漫主義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Hugo)曾說:“上天給
予人一份困難時,也給予人一份智力。”
上天將孩子賜給父母,是生命中重要的禮物與資產,當我們以喜悅的心
情,迎接新生命的來到,瞬間成為“父母”的角色時,伴隨著孩子的成長,將
經歷管教上的挑戰。孩子是“爸爸、媽媽”學習成為“父母”的導師,從孩子
身上,我們學習如何為人父、為人母。我們在嘗試錯誤中學習,會碰到困難與
挫折是難免的,也從中得到智慧。在孩子的身上,我們學到了寶貴的生命功
課,而且是一輩子的功課。
我們都想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看著孩子逐漸成長,有莫名的喜悅與成
就,你是否感受到只要孩子能快樂與幸福,再多的辛苦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但
不少父母反應,多數時候,他們在“父母”的角色上感到挫折、無力、彷徨與
無奈。尤其孩子們到了青春期之後,似乎愈來愈和他們談不上什麼話。最常聽
到的是“孩子愈大愈不聽話”“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麼”“我只講幾句話,
孩子不是生氣,就是不耐煩”“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和我的孩子溝通”。
親愛的父母,你是用欣賞和激勵的言詞或挑剔和責罵的態度來對待孩子?
你除了父母的角色外,還扮演什麼角色?健康照護者?嘮叨的長輩?傾聽與陪
伴者?嚴格的教師?生活的指引者?未來職業生涯的決定者?你是否想過,父
母也可以扮演孩子幕後的教練?
◎你先改變,才能開始改變孩子
這是一本簡單又實用的工具書,我分享親子教練的觀念與實際的做法,
協助你用正向的眼光,發掘與開展孩子的潛在能力,讓孩子成為自信與優秀的
人才。面臨親子難題與困境時,有兩種可行的途徑,一種是父母學習扮演“教
練”(Coach)的角色,了解教練的概念與技巧,改變自己成為“教練式父
母”(Parents Coach);另一種是找一位專業教練,接受“親子教練”培訓
(Coaching),將焦點放在你自己身上,讓你回家後,知道如何面對孩子。這
兩種途徑都能讓你領略“輕鬆管教不費力,親子溝通有能力”的教養方式。
你可能會問:“為什麼是我要改變,而不是教導我改變孩子的方法?”在實
務經驗中,我經歷與體會到,孩子的改變是因“愛”而改變,不是因“無理要
求”而改變,當我們用教練的角色,採取正向的觀點與方法,在信任與平等的
關係中與孩子互動,會產生良性的循環,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實的愛,孩子的
“改變”將是自然而然的結果。
我以“為人子”的身份,也是“為人父”的角色,帶著分享經驗的心情
來撰寫本書。小時候身為人子,總覺得父母的要求過多,管這個、管那個;有
時候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到底能做什麼啊?小小的我,抬起頭來,看著
身形高大的父母身影,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為什麼要對我說那些話,對我做那些
事?我曾經表達異議或抗議,但我的抗議變成父母眼中的辯解,我的無言成為
一種默認,我的無奈成為一種苦悶,不知道能向誰傾訴?
在我心裡早已埋下一個信念:“我不要重蹈覆轍,讓孩子受苦,我要許孩
子一個快樂的童年。”直到身為人父,陪孩子成長、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有
幾次我也差點情緒失控,才發現自己也會懷著“愛之深、責之切”的心情,來
面對自己的孩子。
多次,我望著孩子嬌小的身形,已經變成父親的我,感受到自己和我父母
的心情,也和一般父母沒有兩樣,在要求與嚴格的背後,其實有著極深的愛與
關懷,只是表達出來的關切往往成為嘮叨、挑剔和要求,而且在生氣過後,常
是後悔與自責的。但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對大人的理解是有限的,實在難以
體會父母內在深層的愛意,能因此責怪孩子不懂父母的心嗎?
◎你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切身經驗呢?你是否為教養孩子感到為難呢?你是否感
到孩子愈長大,就愈管不了呢?尤其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是否會讓你感嘆
為人父母真不容易?你是否看過不少教養孩子的書籍,仍無法套用適當的方
法與孩子相處呢?你是否感到教養孩子的無力感?你是否會擔心孩子的表現
落於人後?
你是否常擔心孩子不學好,而處處提防孩子呢?你是否承擔太多的擔心呢?
從理想的信念回到實際的親子互動中,我體會到“當父母”不是一個簡單
的功課,需要經過不斷的調適與學習。我這幾年來在“父親”的角色中,通過
覺察與反思,有了嶄新的觀點:“我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但是可以選擇成為
什麼樣的父母。”你是否也願意給自己一個新的選擇,讓自己有機會成為一位
脫胎換骨的“教練式父母”。
教練式父母做些什麼?簡單來說,“教練過程”(coaching process)是
父母與孩子共同出遊的旅程,是陪伴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也是一個長期學習
發展與教學相長之旅。親子雙方都有潛在的能力亟待開發,父母親帶著“希
望”的眼光,聚焦在孩子的“優勢面”,啟發與引導孩子,開發其未來的發展
潛能,因勢利導以成就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賦予的藝術品,若你能欣賞並
激發孩子的潛力,則每個孩子都能散發其自身的獨特光芒。孩子通過父母的優
勢教導,從大人的眼光中,看到自己、認識自己、發展美好的自我。
本書獨特之處,是通過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闡述幾個
重要的教練概念:教練的精神在於“生命影響生命”、教練的價值在
於“全身心的尊重與關懷”、教練的意義在於“在歷程中改變與發
展”、教練的目標是“幫助孩子釋放潛能超越巔峰”、教練的步驟是
“反思中覺察與行動”、教練的典範在於“父母以身作則”、教練的原
則是“永不放棄”、教練的正向觀點是“積極引導,擴大優勢”、教練
的回響是“讚賞式回饋”方式、教練技術是運用“同理心與問問題”。
接著,我會從文化觀點與價值信念,反思父母親的角色,輔以發展心理學
的理論觀點,讓你明白孩子的心智是怎么成長的,特別是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
展特徵尤多著墨,期盼你不只看到孩子的表面行為,更能用靈魂之眼,看到你
孩子內在蘊藏的璞玉價值及發展潛力。
有了理論概念後,我羅列十餘種家庭中常見的親子議題,分別自“教練
觀念”“教練做法”“教練式父母——提問與反思”三個層面,提供實務上的
具體作法。內文中有觀念的澄清、實例對話及案例解說,你可以按圖索驥,應
用在實際的親子關係與互動溝通中。若你依序從頭至尾細讀內文後,實務篇中
所有的實例、對話、解說都將讓你豁然開朗,明白其中的涵義。這是“知”與
“行”合一的過程。知識是力量,知識為實務提供理論基礎,讓你有方向可
循;行動也是力量,讓你有信心及機會套用在實務中,以驗證知識概念。
親子問題千百種,每個家庭的親子互動,有著極大的差異,同樣的困境與
問題,每個家庭的處理狀況不一。本書並非提供一個標準問題解決的方法,書
中所呈現的例子,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忘記背後,努力面前,過往的困難
經驗,將成為未來良好親子關係的墊腳石與成長的契機。只要你能學以致用,
觸類旁通,專家不必外求,你自己就是專家,就是孩子的教練。
我很喜歡一部電影《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Peaceful warrior),
在此與你分享片中幾句經典對白:“要通過一連串的訓練,你必須付出更多的
努力。把你腦中多餘的垃圾丟掉。……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麼都不知
道。停止聽從外面的聲音,試著從內心找到答案。戰士採取行動,傻瓜只做反
應。沒有開始或結束,只有行動。”“生命必須採取正確的行動,才能讓知識活
過來……凡事都有意義,此事也不例外,你得靠自己找出來,戰士不會放棄自
己熱愛的事務,他在自己所作所為中找到愛。”
若你有機會欣賞此片,你將能體會本書所暢談的教練精神與涵義,了解具
體的實踐行動力。
這是個嶄新的起點,祝福你勇敢跨出第一步,請勇往直前不要放棄,你將
發現親子關係將會有所改變,你的生命也會因質變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