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是一本主要從女性的角度傳授“結婚的才能”,教人擺脫剩女生活的書。作者通過列舉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夾雜一定的心理學研究,向我們介紹了何為結婚的才能,結婚的才能和戀愛的才能有何不同,男女方結婚障礙有何不同等,寫出了自己對結婚的才能的獨特見解。對於剩女擺脫單身生活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
- 譯者:陳祖蓓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3693463
- 作者:小倉千加子
- 出版社:青島出版社
- 頁數:150頁
- 開本:32
- 品牌:青島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由小倉千加子著。現在是晚婚時代,父母都希望孩子早點結婚,但是如果父母向孩子推薦結婚對象的話,那么就得對這個婚姻負所有的責任。即便是孩子自己選的結婚對象,父母親也不想多嘴,因為不想自討沒趣。反之,對孩子來說,父母親是另一個自己,他們也不敢看到由於另一個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幻想”遭到破滅的情況,就是說自己不想對自己感到幻滅。但是,構築了“自己這個幻想”的人就很難戀愛。就好像畢卡索那樣,只有完全服從對方並徹底改變自己價值觀的人才能嘗到真正的戀愛滋味。因為畢卡索是有技術卻沒有自己。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小倉千加子 譯者:陳祖蓓
小倉千加子,195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心理學研究專業博士。現為日本心理學者、評論家。主要著作有《嫁人,沒那么難——結婚的條件》《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等。
陳祖蓓,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日語專業,1986年留學日本。現負責日本NHK新聞同傳口譯工作,主要在NHK擔任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台等的新聞節目同傳。主要譯作有《不眠的珍珠》《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等。
小倉千加子,1952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早稻田大學研究生院心理學研究專業博士。現為日本心理學者、評論家。主要著作有《嫁人,沒那么難——結婚的條件》《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等。
陳祖蓓,1984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日語專業,1986年留學日本。現負責日本NHK新聞同傳口譯工作,主要在NHK擔任中央電視台、香港鳳凰衛視台等的新聞節目同傳。主要譯作有《不眠的珍珠》《不當剩女——結婚的才能》等。
圖書目錄
序
理想的婚姻預想的婚姻
第一部作品
第二部作品
扮演新娘的工作
抽象變成具體時
婚禮的障礙
戀愛和結婚之間
紐約的主婦
假情人
新結婚條件
女性走上社會
去工作的被子
愛的三角理論
愛的七種類型
相親行業的潛規則
花之語
日本女性的雙重束縛
十歲時的直覺
在日本的中心呼喚愛
美國人的結婚
女性的檔次
良緣坐著計程車來
奢侈的條件
你不是真心想結婚
西荻夫妻
一家人坐著小火車旅行
所以,我們不要孩子
想當伊莉莎白
英國愛情小說的傑作
結婚和感謝的關係
TUTAYA族的表白
進入忘我的狀態
走在婚禮的紅地毯上
和歌山的母親
女兒,人去屋空
憂鬱症型性格
不能按計畫行事的人
軍隊的才能
全國總工會的頭
做家務的父親
遙遠的理想
母之言,父之教
做菜和收拾碗筷
四種類型的人
所謂的收拾
理想好高騖遠
戀愛的才能
理想的戀人
選擇職業的自由
兩人相處時的孤獨感
不能接受現實的職業
想得到米老鼠的祝福
麻衣子的獨白
結婚是幸福的象徵
追捧美少年的國度
Chara也變得一分不值
腦內情人
我中有我
女性的雙重意識
台灣地區的結婚幻想
女性的身體和保守性
“女大學生熱”的殘酷性
真實,只有身體才知道
後記
理想的婚姻預想的婚姻
第一部作品
第二部作品
扮演新娘的工作
抽象變成具體時
婚禮的障礙
戀愛和結婚之間
紐約的主婦
假情人
新結婚條件
女性走上社會
去工作的被子
愛的三角理論
愛的七種類型
相親行業的潛規則
花之語
日本女性的雙重束縛
十歲時的直覺
在日本的中心呼喚愛
美國人的結婚
女性的檔次
良緣坐著計程車來
奢侈的條件
你不是真心想結婚
西荻夫妻
一家人坐著小火車旅行
所以,我們不要孩子
想當伊莉莎白
英國愛情小說的傑作
結婚和感謝的關係
TUTAYA族的表白
進入忘我的狀態
走在婚禮的紅地毯上
和歌山的母親
女兒,人去屋空
憂鬱症型性格
不能按計畫行事的人
軍隊的才能
全國總工會的頭
做家務的父親
遙遠的理想
母之言,父之教
做菜和收拾碗筷
四種類型的人
所謂的收拾
理想好高騖遠
戀愛的才能
理想的戀人
選擇職業的自由
兩人相處時的孤獨感
不能接受現實的職業
想得到米老鼠的祝福
麻衣子的獨白
結婚是幸福的象徵
追捧美少年的國度
Chara也變得一分不值
腦內情人
我中有我
女性的雙重意識
台灣地區的結婚幻想
女性的身體和保守性
“女大學生熱”的殘酷性
真實,只有身體才知道
後記
後記
《結婚的才能》從2008年起開始在雜誌《一本書》上連載,在這5年前我寫了《結婚的條件》一書。現在,我又通讀了一遍《結婚的才能》連載的部分,吃驚地發現,現在的情況和兩年前已經有所不同。
可謂之本書的前篇《結婚的條件》從2002年起也是在雜誌《一本書》上開始連載的,所以從開始寫結婚這個話題,我已經花了近八年的時間。
八年前,少子化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原因是女性的晚婚和不婚。對此,日本政府也早已清楚。
並不是因為婦女走上社會才引起了晚婚,其實把工作看得比結婚更重的女性只占全體的百分之幾而已。絕大多數的婦女雖然都以全職太太為目標,卻又因“當了全職太太,經濟上不能自立”,所以遲疑不決。又沒有“沒有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就造成了晚婚現象。
對此,我覺得大部分人並沒有理解,他們只會按照以往的看法說:女性是因為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後就不想結婚了。
國家沒有對未婚者採取鼓勵結婚的政策措施,這是因為結婚於否完全屬於一種個人的意志行為,是不應該介入的領域。但是,國家應該為已經結婚並已經有了孩子的人,或者是打算生孩子的人,在營造一個良好的便於培養孩子的生活環境方面撥出預算,應該對生育下一代國民的人進行優先援助。結婚也是每一個國民的義務,對不結婚的人,不管他交付了多少稅金,都無需為他使用稅款。這就是統制型資本主義國家,是國家社會主義國家①的施政方式。
但是,當女性以全職太太為目標來向男性謀求“經濟實力”的話,很多男性將從結婚名單上被刪除。日本社會的共識是,男性的自尊心和其年收入應該是平行的,這種共識也造成了“男性的危機”,然而卻沒有男人跑出來對此提抗議,或者表示憤怒。
另一方面,對自己很有信心的男性也不會降低對女性的要求,因此這部分人的結婚問題也總不能被解決。有些人甚至固執地認為,結婚就是“錢”和“臉”的交換,這樣的人就很難實現結婚的願望。但是,當父母親出面為孩子尋找對象,進行所謂的“父母親相親”時,最受歡迎的女性的職業是“護理師”。這種相親的結婚到底是為誰,可謂一目了然。
結婚漸漸變成了一種條件攀比的競爭,因而造成了“所有國民皆結婚”這個制度的崩潰。已經有人預測,今後終生未婚的人將越來越多。
但是,對女性來說,結婚是“生活方式”,這一點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都一樣。如果不結婚也能活下去的話,女性就不會想到要去“依靠”丈夫,這種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可謂之本書的前篇《結婚的條件》從2002年起也是在雜誌《一本書》上開始連載的,所以從開始寫結婚這個話題,我已經花了近八年的時間。
八年前,少子化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原因是女性的晚婚和不婚。對此,日本政府也早已清楚。
並不是因為婦女走上社會才引起了晚婚,其實把工作看得比結婚更重的女性只占全體的百分之幾而已。絕大多數的婦女雖然都以全職太太為目標,卻又因“當了全職太太,經濟上不能自立”,所以遲疑不決。又沒有“沒有合適的人”來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所以就造成了晚婚現象。
對此,我覺得大部分人並沒有理解,他們只會按照以往的看法說:女性是因為有了工作、有了自己的收入以後就不想結婚了。
國家沒有對未婚者採取鼓勵結婚的政策措施,這是因為結婚於否完全屬於一種個人的意志行為,是不應該介入的領域。但是,國家應該為已經結婚並已經有了孩子的人,或者是打算生孩子的人,在營造一個良好的便於培養孩子的生活環境方面撥出預算,應該對生育下一代國民的人進行優先援助。結婚也是每一個國民的義務,對不結婚的人,不管他交付了多少稅金,都無需為他使用稅款。這就是統制型資本主義國家,是國家社會主義國家①的施政方式。
但是,當女性以全職太太為目標來向男性謀求“經濟實力”的話,很多男性將從結婚名單上被刪除。日本社會的共識是,男性的自尊心和其年收入應該是平行的,這種共識也造成了“男性的危機”,然而卻沒有男人跑出來對此提抗議,或者表示憤怒。
另一方面,對自己很有信心的男性也不會降低對女性的要求,因此這部分人的結婚問題也總不能被解決。有些人甚至固執地認為,結婚就是“錢”和“臉”的交換,這樣的人就很難實現結婚的願望。但是,當父母親出面為孩子尋找對象,進行所謂的“父母親相親”時,最受歡迎的女性的職業是“護理師”。這種相親的結婚到底是為誰,可謂一目了然。
結婚漸漸變成了一種條件攀比的競爭,因而造成了“所有國民皆結婚”這個制度的崩潰。已經有人預測,今後終生未婚的人將越來越多。
但是,對女性來說,結婚是“生活方式”,這一點不管是在哪個時代都一樣。如果不結婚也能活下去的話,女性就不會想到要去“依靠”丈夫,這種觀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序言
“你們維持婚姻的秘訣是什麼?”這是銀行向金婚夫妻做的一個問卷調查中的問題,結果總是一樣。
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的回答,第一位都是“忍耐”,而且總是以最多的票數領先於其他的幾個回答。換言之,“忍耐”維持了婚姻。
弗洛伊德②也曾說過,夫妻之間也好,親子之間也好,人為了長期維持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抑制感情的流露”。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不付諸於東流的話,就不能維持長久的互相關係。
NHK③曾向“還沒有結婚”但又預感“自己結了婚也會離婚的”人詢問過理由,這些人的回答是:
“因為戀愛不能持久。”
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所謂的“戀愛”是一種催眠狀態,即兩人同時被施加了催眠術。理性的思維後退,而想像力卻變得很有現實意義,所以會處處按照對方的指示去行動,就是說受到一種“暗示”,而且是處於一種非常幸福的狀態。
婚姻並不是永久的工作,但卻是半永久的催眠狀態,而催眠是會清醒的。從催眠中甦醒過來的兩個人,開始互相正視對方的臉,並且還要和對方每天一起吃飯。於是有些人就開始身體在家,心卻早已飛向了遠方。
“戀愛”會結束,“婚姻”卻不會結束。
用什麼去維持長時間沒有催眠術的狀態呢,也許這是個所有人都會感到的疑問,只是沒有人公開提出過這個問題,這就是因為自己“抑帶”了自己。
然而現實中,已到中年的男女只要一接近一觸摸就會談情說愛,因為誰都想進入催眠狀態,儘管周圍並沒有催眠師。
為了給人施加催眠術,把催眠粉撒向40個人,卻勾引不到一個人,又不甘心就此枯朽腐爛,還想讓自己再次有所收穫。男人大多會以這種氣勢來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不過,大凡又在心裡想:
為什麼以前能頻頻戀愛,而現在卻不能和戀愛邂逅呢?
其實“戀愛”有敏感期,年輕人比較容易感受到,這是因為年輕人的心靈比較柔軟。
但是,現在的父母親卻不敢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跟誰談戀愛,因為怕在孩子面前自討沒趣。
現在是晚婚時代,父母都希望孩子早點結婚,但是如果父母向孩子推薦結婚對象的話,那么就得對這個婚姻負所有的責任。即便是孩子自己選的結婚對象,父母親也不想多嘴,因為不想自討沒趣。反之,對孩子來說,父母親是另一個自己,他們也不敢看到由於另一個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幻想”遭到破滅的情況,就是說自己不想對自己感到幻滅。但是,構築了“自己這個幻想”的人就很難戀愛。就好像畢卡索那樣,只有完全服從對方並徹底改變自己價值觀的人才能嘗到真正的戀愛滋味。因為畢卡索是有技術卻沒有自己。
一個人和戀愛對象的相遇和結婚,有著無數的排列組合。
有很多年輕人說:“只談了一個星期就分手了。”一個星期算不算“談戀愛”,也許上一代的很多人根本無法理解這句話。“談戀愛”本身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是因為“戀愛”這種感情本身發生了變化。
努力去改變對方的性格和感覺,還不如換人來得方便。
因而有人說:“要談戀愛,但不要戀人。”
喜歡過“談戀愛”癮,但是有了空閒時,卻又願意一人獨處。現在所謂的戀愛,只是兩個人一起吃飯一起上床而已。但是一旦這些事情結束,還是想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從“戀人”中只抽出“戀”,卻想扔掉“人”這個多餘的東西。對戀人不謀求一切屬於生活的部分,最好有一盞阿拉丁①的神燈,戀人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戀愛”的抽象化和片斷化正在加速,這是一種戀愛嗜好。
但是,“結婚”不僅是一項具體而又綜合性的工作,而且還是一項苛刻、骯髒和充滿危險的工作。
所以,“結婚”是需要才能的。
無論是男方還是女方的回答,第一位都是“忍耐”,而且總是以最多的票數領先於其他的幾個回答。換言之,“忍耐”維持了婚姻。
弗洛伊德②也曾說過,夫妻之間也好,親子之間也好,人為了長期維持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抑制感情的流露”。不愉快的事情如果不付諸於東流的話,就不能維持長久的互相關係。
NHK③曾向“還沒有結婚”但又預感“自己結了婚也會離婚的”人詢問過理由,這些人的回答是:
“因為戀愛不能持久。”
用弗洛伊德的話來說,所謂的“戀愛”是一種催眠狀態,即兩人同時被施加了催眠術。理性的思維後退,而想像力卻變得很有現實意義,所以會處處按照對方的指示去行動,就是說受到一種“暗示”,而且是處於一種非常幸福的狀態。
婚姻並不是永久的工作,但卻是半永久的催眠狀態,而催眠是會清醒的。從催眠中甦醒過來的兩個人,開始互相正視對方的臉,並且還要和對方每天一起吃飯。於是有些人就開始身體在家,心卻早已飛向了遠方。
“戀愛”會結束,“婚姻”卻不會結束。
用什麼去維持長時間沒有催眠術的狀態呢,也許這是個所有人都會感到的疑問,只是沒有人公開提出過這個問題,這就是因為自己“抑帶”了自己。
然而現實中,已到中年的男女只要一接近一觸摸就會談情說愛,因為誰都想進入催眠狀態,儘管周圍並沒有催眠師。
為了給人施加催眠術,把催眠粉撒向40個人,卻勾引不到一個人,又不甘心就此枯朽腐爛,還想讓自己再次有所收穫。男人大多會以這種氣勢來顯示自己的生命力,不過,大凡又在心裡想:
為什麼以前能頻頻戀愛,而現在卻不能和戀愛邂逅呢?
其實“戀愛”有敏感期,年輕人比較容易感受到,這是因為年輕人的心靈比較柔軟。
但是,現在的父母親卻不敢問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在跟誰談戀愛,因為怕在孩子面前自討沒趣。
現在是晚婚時代,父母都希望孩子早點結婚,但是如果父母向孩子推薦結婚對象的話,那么就得對這個婚姻負所有的責任。即便是孩子自己選的結婚對象,父母親也不想多嘴,因為不想自討沒趣。反之,對孩子來說,父母親是另一個自己,他們也不敢看到由於另一個自己的行為,“自己的幻想”遭到破滅的情況,就是說自己不想對自己感到幻滅。但是,構築了“自己這個幻想”的人就很難戀愛。就好像畢卡索那樣,只有完全服從對方並徹底改變自己價值觀的人才能嘗到真正的戀愛滋味。因為畢卡索是有技術卻沒有自己。
一個人和戀愛對象的相遇和結婚,有著無數的排列組合。
有很多年輕人說:“只談了一個星期就分手了。”一個星期算不算“談戀愛”,也許上一代的很多人根本無法理解這句話。“談戀愛”本身出現了急劇的變化,這是因為“戀愛”這種感情本身發生了變化。
努力去改變對方的性格和感覺,還不如換人來得方便。
因而有人說:“要談戀愛,但不要戀人。”
喜歡過“談戀愛”癮,但是有了空閒時,卻又願意一人獨處。現在所謂的戀愛,只是兩個人一起吃飯一起上床而已。但是一旦這些事情結束,還是想在自己的房間睡覺。從“戀人”中只抽出“戀”,卻想扔掉“人”這個多餘的東西。對戀人不謀求一切屬於生活的部分,最好有一盞阿拉丁①的神燈,戀人可以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戀愛”的抽象化和片斷化正在加速,這是一種戀愛嗜好。
但是,“結婚”不僅是一項具體而又綜合性的工作,而且還是一項苛刻、骯髒和充滿危險的工作。
所以,“結婚”是需要才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