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煩躁、不吼罵平和搞定孩子的壞習慣

不煩躁、不吼罵平和搞定孩子的壞習慣

《不煩躁、不吼罵平和搞定孩子的壞習慣》是2016年山東畫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童利菁。本書的引導與步驟,有助於幫孩子培養好習慣,不煩躁、不吼罵,輕鬆搞定小小叛逆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煩躁、不吼罵平和搞定孩子的壞習慣
  • 作者:童利菁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ISBN:978754741938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教養2—6歲的孩子,總讓父母覺得他的每個動作、所有行為都很可愛,但也很可惡;希望他獨立,卻又害怕他受傷!對於他的壞習慣,父母總是一邊發怒,一邊矛盾著,如果嚴厲責備或處罰他,會不會讓他留下陰影?何時該寵愛,何時該嚴格規範,真難以下定決心。跟隨本書的引導與步驟,幫孩子培養好習慣,不煩躁、不吼罵,輕鬆搞定小小叛逆者!

圖書目錄

目錄
自序 不懂糾正技巧,也能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 1
第一章 如何讓孩子乖乖吃飯?——不要理會他的餐桌怪招/ 1
01 對孩子的混亂自我餵食秀,多點幽默和包容/ 3
自我進食是經驗學習,不是速度與整潔的訓練/ 3
準備專用餐具讓孩子練習,也方便父母餵食/ 4
提供較黏稠的食物,並分兩段進食/ 5
02 孩子喜歡玩弄食物,要平靜且堅定地回應/ 6
即使孩子的行為讓你很想笑,你也要忍住/ 7
一次只給一口的分量,或變換食物內容/ 7
轉移注意力或讓他唱獨角戲 / 8
拿走他的食物,他會立刻明白你不是在開玩笑/ 9
03 吃多吃少沒有關係,只要吃飽了就讓孩子離開餐桌/ 10
在孩子的心中,探索世界比吃飯更重要/ 10
讓孩子和大人一樣,挨著餐桌用餐/ 11
滿足孩子自我餵食的欲望,有助於他專注地吃飯/ 11
不論孩子吃多少,只要吃飽了就讓他離開餐桌/ 12
04 用娛樂誘惑孩子吃飯,他會餐餐要求看錶演/ 13
扮小丑“誘”孩子吃飯,會養成他“無秀不餐”的習慣/ 13
將食物變得有“趣味”,讓孩子有“食趣”/ 14
切碎食物方便吞咽,或增加風味以打開他的味蕾/ 15
一起為食物取名字,孩子會更樂意把它們吃掉/ 16
耐心等待孩子做好心理準備,並尊重他的特殊喜好/ 16
05 只要不影響發育與發展,就不必太在意孩子食慾差/ 18
即使孩子食慾正常,也可能會突然起變化/ 18
飯前別讓孩子喝太多飲料,以免影響食慾與食量/ 20
給他時間慢慢吃,並允許他挑食/ 20
06 不強迫定時定量,孩子才能學會表達飢餓感或飽足感/ 22
只要有充足的食物,沒有孩子會讓自己餓著或吃太飽/ 22
忽視孩子的挑剔行為,提供新食物讓他選擇/ 23
為食物做造型,可誘發孩子的食慾/ 24
餓的時候就喂,但要限定孩子選擇食物的範圍/ 24
第二章 如何讓孩子愛乾淨?——把梳洗變得有趣,並讓他有主控權 / 27
01 剪指甲時會失控尖叫,可等他情緒放鬆時再剪/ 29
寧願吃討厭的食物,也不願靜靜坐著剪指甲/ 29
把剪指甲變成一項全家人參與的有趣遊戲/ 30
利用孩子洗澡或熟睡時幫他剪指甲/ 31
02 減輕孩子洗頭痛苦的方法,就是縮短洗頭時間/ 32
孩子對“洗頭”這件事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 32
事先備好所有洗頭用品,便能迅速完成工作/ 33
正確的洗頭技巧,可減輕孩子的不安全感/ 33
分散注意力或讓孩子學游泳,使他不再抗拒洗頭/ 34
03 把洗手變成有趣的遊戲,孩子會喜歡且主動去做/ 35
孩子心中重要的事是吃、喝、玩、樂、睡,不是洗手/ 35
把洗手變成一件有趣的遊戲,孩子就會主動去做/ 36
為孩子示範正確的洗手方法,並讓他擁有主控權/ 37
04 突然拒絕洗澡,其實都是叛逆期惹的禍/ 38
為了爭取自主權,孩子會推翻父母所有的教導/ 38
讓孩子可以在澡盆中自由活動,使洗澡變得有趣/ 39
放棄澡盆,陪著孩子一起淋浴/ 40
第三章 如何讓孩子說話不結巴?——仔細觀察、耐心引導 / 41
01 孩子說話結巴,不論花多少時間都要耐心聽他說完/ 43
因講話速度追不上思考或辭彙量太少,所以講不清楚/ 43
不要催促孩子,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討論這個問題/ 44
利用機會傳授給孩子表達技巧,也同時學習認識辭彙/ 44
聽不懂孩子的話時,就觀察他的肢體動作與表情/ 45
儘量讓孩子自己與人溝通,無法溝通時再幫他翻譯/ 45
02 孩子說話嘰哩咕嚕,其實是正在努力練習表達/ 47
孩子說話沒人聽得懂,這並不表示他不會說話/ 47
用心猜測,其實能猜對孩子表達的大部分意思/ 48
出生排行與性別,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49
幫孩子培養語言技巧,並為他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49
每個孩子發展速度不同,父母無須過度緊張或內疚/ 50
03 孩子表達能力倒退,是因他忙著學習各種技巧/ 52
孩子會因專注於所熱衷的事物,而忽略表達技巧/ 52
孩子自言自語是在“思考”,不必大驚小怪/ 53
要給孩子安全感,不要過度要求他表達/ 54
仔細聆聽就會發現,孩子很努力地練習與修正語言/ 54
04 孩子學習語言緩慢,是體能活動占據他的心思/ 55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說話時間表/ 55
一旦學會技巧,表達能力差的孩子便能講得既快又清楚/ 56
要孩子正常學習語言,就要避免和他講“童言童語”/ 57
除去壓力,讓孩子享受學習的樂趣/ 58
05 孩子出現“對話挫折”時,要一點一點幫他進步/ 59
幫孩子練習對話時,要注意孩子把辭彙擴張解釋的問題/ 59
幫助孩子熟練語言時,要注意其心理需求與壓力/ 60
與孩子練習對話時,重要的是“耐心聆聽”/ 61
孩子語意不清時,要幫他表達,別打斷他/ 61
06 別要求孩子字正腔圓,他的舌與唇還無法靈活發音/ 62
孩子發音不準是正常現象,不要挑剔或嘲笑他/ 62
觀察孩子說話時的反應,尋找阻礙其發音準確的原因/ 63
請醫生檢查孩子是否存在舌系帶過緊或其他問題/ 64
第四章 如何戒除孩子惱人的固執癖好?——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和自尊 / 65
01 孩子愛吸吮拇指,是因進入不同生命階段而感到不安/ 67
感情陷入衝突與矛盾時,吸吮拇指可讓孩子得到慰藉/ 68
若不會造成傷害,就不必強迫孩子放棄/ 68
強迫手段不可能讓孩子放棄吸吮習慣/ 69
02 不讓父母講電話,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關注/ 71
讓孩子感受到關懷,他就不會干擾父母講電話/ 71
別激起孩子的防衛心和不安全感/ 72
讓孩子加入對話,或改用無線電話/ 72
給孩子一部個人專屬電話 / 73
03 什麼東西都往嘴裡送,是孩子探索世界的行為/ 74
孩子用“嘴巴”探索世界時,別急著制止他/ 74
不必急於改掉這個毛病,但要確定所咬東西的安全性/ 75
對於危險物品堅決說“不” / 76
04 孩子經常尿床或尿濕褲子,不要羞辱或嘲笑他/ 77
處罰或威脅孩子,只會使問題變得更嚴重/ 77
90%的幼童會在六歲前自己停止尿床行為/ 78
不動怒,不懲罰、不羞辱孩子/ 79
減輕孩子的壓力並保護其自尊/ 79
要求孩子睡前少喝水、上床前要上廁所/ 80
05 儀式化行為,是孩子掌控自己生活的一種方式/ 81
固定行為讓孩子有安全感,可預測並掌控自己的生活/ 81
配合孩子的堅持,他反而能夠順從父母的要求/ 82
讓孩子體驗其他小孩的生活,可軟化他的堅持態度/ 83
06 拒絕任何改變,是為了控制熟悉且安全的環境/ 84
生活紀律是幼童安心生活的基礎/ 84
暫緩改變並耐心地支持孩子 / 85
幫孩子預做心理準備,以強化他的適應力/ 85
07 喜歡重複聽同樣的故事,因為聽再多次都不滿足/ 87
不論孩子想聽多少遍,都配合他,讓他聽個夠/ 87
用不同的聲音講故事,或和孩子一起分角色扮演/ 89
先講新故事再講重複多次的故事,但彆強迫孩子接受/ 89
08 孩子吵著“現在就要”時,要教他“等一下”的道理/ 90
幼童沒有時間概念,一分鐘有如一世紀般漫長/ 90
要求孩子“等一下”時,必須確定這件事是值得等待的/ 91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幫他快點度過等待的時間/ 92
第五章 如何戒除孩子的依賴習慣?——讓他明白你不會消失,但也不會對他過度保護 / 93
01 孩子依賴心強,可讓他多接觸不同的人/ 95
不過度保護,才不會強化孩子的依賴感/ 95
父母竊喜孩子對自己的依賴,只會使孩子變得更依賴/ 96
通過遊戲,讓孩子明白父母不會消失不見/ 97
即使要急著離開孩子,也要表現得從容不迫/ 97
02 孩子太黏媽媽時,要製造機會讓爸爸照顧他/ 99
爸爸持續努力地付出,可降低孩子對媽媽的偏愛/ 99
不竊喜、不鼓勵也不迎合孩子的黏人行為/ 100
讓爸爸有機會全權照顧孩子 / 101
03 孩子在團體遊戲時也黏著媽媽,
就別急著將他推入團體裡 / 102
千萬別對孩子說:“你看,小明都不會黏著他媽媽!”/ 102
在孩子還沒調整好心態前,別急著把他推入團體中/ 103
孩子加入團體遊戲時,要隨時給他支持與鼓勵/ 104
04 孩子愛要求“陪我玩”,可教他一個人玩的遊戲/ 105
培養孩子自我娛樂的能力與經驗/ 105
只要教個小技巧並起個頭,孩子便可以自己玩遊戲/ 106
純粹陪伴但不陪玩 / 107
幫孩子找個玩伴,或讓他加入遊戲團體/ 107
05 敏感又脆弱的孩子,不要笑他是“愛哭鬼”/ 108
視孩子的性情來管教,就能收到效果/ 108
愛他,也要制訂明確的規則約束他/ 109
不要直接批評孩子的個性,那會讓他感到被貶低/ 109
別為敏感的孩子貼上“愛哭鬼”的標籤/ 110
一個表情或一個眼神,都足以讓敏感的孩子學到教訓/ 110
06 個性膽小的孩子,要多鼓勵但少保護/ 112
尊重孩子內心的恐懼 / 112
耐心支持、鼓勵,但不強迫 / 113
孩子提起勇氣冒險時,父母要警戒但不過度保護/ 114
07 動不動就掉眼淚,有時是孩子想得到更多關愛/ 115
孩子愛掉眼淚,有時是父母過度反應與保護所致/ 115
敏感孩子容易把挫折放大,但不表示他不快樂/ 116
以同理心對待敏感的孩子,多讚美,少批評/ 117
千萬不要啟動孩子的哭泣神經/ 117
父母的負面情緒會強化敏感孩子的沮喪情緒/ 118
08“害怕陌生人”是正常現象,彆強迫孩子接受陌生人/ 119
“害怕陌生人”的問題無法可解,只能等其自然消失/ 119
不要強迫孩子接受陌生人的擁抱,要給他時間調適/ 120
讓孩子接觸不熟悉的人,助他較快融入陌生世界/ 121
第六章 如何安撫情緒爆炸小暴龍?——與其講道理不如改變他的情緒 / 123
01 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不要跟著起勁/ 125
孩子情緒反覆是為了爭取獨立,即使做錯也義無反顧/ 125
應付孩子動不動就鬧情緒的有效方法:吃東西或休息/ 126
別中了孩子的詭計,也不讓他無理的行為變成常態/ 127
以幽默的方式回應,並讓孩子體驗鬧情緒的後果/ 127
02 只會對父母發脾氣,是因孩子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 129
知道父母絕不會離開自己,才敢對他們宣洩情緒/ 129
父母如果也情緒失控,孩子就更難冷靜下來/ 130
被孩子鬧到快崩潰時,就先離開現場整理情緒/ 131
你的語調越平靜溫和,越能控制孩子的情緒/ 131
不作任何回應,就是停止孩子怒火的好方法/ 132
03 孩子以自我傷害發泄憤怒,父母要冷靜應對/ 133
孩子做出惱人的行為時,不要衝動得想以牙還牙/ 133
對孩子的自我傷害手段讓步,會讓他得寸進尺/ 134
讓孩子知道生氣是正常的,但絕不可破壞規則/ 135
引導他用較好的方式發泄情緒,並給予足夠的機會發泄/ 136
04 打人,是因為不知如何處理挫敗的情緒/ 137
打人並非預謀或惡意,只是還不具備同理心/ 137
約束孩子打人,必須視孩子的個性與當下的氣氛而定/ 138
不要對孩子打人反應強烈,以免他變本加厲/ 139
孩子打人要立即處罰,他才能聯結兩件事的因果關係/ 139
05 孩子對任何事情都說“不”,其實並非叛逆/ 141
因為搖頭比點頭簡單,所以孩童喜歡說“不”/ 141
說“不”,是在試探父母的權威/ 142
不做孩子的負面榜樣,並鼓勵其正向行為/ 143
給孩子選擇權,但沒有選擇時就別給/ 143
06 孩子討厭聽父母說“不”,所以要慎選說的時機/ 145
關鍵或必要時刻對孩子說“不”,才能見效/ 145
讓孩子明確知道規則,且不去預測他會犯錯/ 146
堅定地說“不”,並立刻制止/ 147
肯定並讚美孩子的配合 / 147
第七章 如何回應孩子煩人的“為什麼”?——即使只是他的口頭禪,也不可忽略 / 149
01 不停地問“這是什麼”,是孩子獲得關注的手段/ 151
好奇心的驅使與為了博取父母的關注/ 151
為了快速掌握日常生活常識而問個不停/ 152
02 催咒似的問“為什麼”,可使孩子得到成就感/ 154
好奇生活中全新的人、事、物,所以愛問“為什麼?”/ 154
習慣無意義地問“為什麼”,只為得到更多關注/ 155
漠視孩子的“為什麼”,會壓抑其好奇心與學習興趣/ 155
第八章 如何引導孩子的“性”疑問?——幫他上一堂生理課,而不是性教育課 / 157
01 孩子焦慮自己的小雞雞會消失,父母應誠實解釋/ 159
擁有健康的“性”態度,才能教授孩子正確的性知識/ 159
誠實地幫孩子上一堂生理課 / 160
孩子未主動提出“性”問題,就別急著和他討論/ 161
02 孩子愛探索私處是暫時行為,無須過度焦慮/ 162
孩子探索私處是正常行為,五歲後便會自然停止/ 162
小女孩喜歡探索自己的私處,父母該如何應對/ 163
針對小男孩的“性”疑問,父母要據實回答/ 164
在公共場合時,提醒孩子不可伸手探索私處/ 165
孩子過度沉溺於陰部碰觸時,要找出原因/ 165
03 倘若孩子追問“我是怎么來的”,父母不要敷衍回應/ 166
不論孩子多么年幼,都要讓他明白“繁殖”這件事/ 166
給孩子上一堂生理構造的“正名”課/ 167
不逃避、不敷衍,直接且誠實地回答/ 168
只解釋生物學的部分,無須多給不必要的答案/ 169
04 孩子撞見父母在做愛,父母不要情急地對他吼叫/ 170
不論孩子的年紀多小,都不適合看到父母做愛/ 170
向孩子解釋“做愛”時,不要超出其理解範圍/ 171
要安撫受驚嚇的孩子,不要因一時情急而對他吼叫/ 172
冷靜地告訴孩子,你們需要隱私/ 172

作者簡介

童利菁,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特殊教育碩士,主修情緒障礙。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老師。她輔導各類生活上存在問題的孩子,不論問題單純或複雜,永遠正向地看待每個孩子,並且經常提醒家長,教養孩子不能求快,不能一見到孩子的缺點便用力批評、糾正,而要把眼光放遠,以目標為導向,循序漸進地教導。只要父母肯下功夫,沒有無法解決的難題。著有《別為孩子的拖拖拉拉抓狂》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