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整合接觸

不整合接觸

不整合接觸是指上、下地層間的層序發生間斷,即先後沉積的地層之間缺失了一部分地層。這種沉積間斷的時期可能代表沒有沉積作用的時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積了的岩石被侵蝕的時期。地層之間這種接觸關係稱為不整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整合接觸
  • 外文名:unconformity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類別:沉積岩岩層接觸關係的一類
  • 簡稱不整合
不整合接觸定義,分類,意義,不整合,1)定義,2)形成過程,3)分布特徵,4)平行不整合與整合的區別,

不整合接觸定義

由於構造運動,往往使沉積中斷,形成時代不相連續的岩層,這種關係稱不整合接觸。2套岩層中間的不連續面,稱不整合面。
不整合模式圖不整合模式圖

分類

根據兩套岩層中間的不整合面上下岩層的產狀及其所反映的構造運動過程,可分為平行不整合(又稱假整合,岩層平行,而以岩層缺失區別於整合接觸)和角度不整合(斜交不整合)。
無論是平行不整合還是角度不整合,都常具有以下共同特點:
①有明顯的侵蝕面存在。侵蝕面上往往有底礫岩、古風化殼等。所謂底礫岩是指位於不整合面上的礫岩(有時橫向變為砂岩)而言。
②有明顯的岩層缺失現象,代表長期間斷。
③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古生物等有顯著的差異。
不同點:
1.平行不整合:
平行不整合的特點是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岩層的產狀彼此平行,但不是連續沉積的(即發生過沉積間斷),兩套岩層的岩性和其中的化石群也有顯著的不同;不整合面上往往保存著古侵蝕面的痕跡。(如圖4-3)
不整合接觸
平行不整合的形成過程可表示為: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地殼隆起,遭受剝蝕;地殼再次下降,重新接受沉積。這種接觸關係說明在一段時間內沉積地區有過顯著的升降運動,古地理環境有過顯著的變化。
2.角度不整合的特點是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岩層成角度相交,上覆岩層覆蓋於傾斜岩層侵蝕面之上(如圖4-4);岩層時代是不連續的;岩性和古生物特徵是突變的;不整合面上也往往保存著古侵蝕面。
不整合接觸
角度不整合的形成過程可表示為:地殼下降,接受沉積;岩層褶皺隆起成山,遭受長期侵蝕;地殼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積。
角度不整合說明在一段時間內,地殼有過升降運動和褶皺運動,古地理環境發生過極大的變化。

意義

研究不整合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不整合不僅說明地殼運動、古地理環境和古生物的變化,而且還可以指明某些礦產形成的分布的規律,指導我們找到礦產資源。

  
不整合的基本類型及其形成過程
根據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及其所反映的地殼運動性質,不整合可分為兩大基本類型,即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

不整合

1)定義

平行不整合(Parallel unconformity):也叫假整合(Disconformity)或平合,是指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平行或基本一致,但有明顯的沉積間斷。
缺失地層可以差別很大,可缺失一個系以上或缺失很少。我國華北和東北南部地區中石炭統本溪組直接覆蓋在奧陶系馬家溝組的石灰岩剝蝕面上,其間缺失了奧陶系馬家溝組之上及志留系、泥盆系和下石炭統的一系列地層,而上下兩套地層的產狀基本上是平行的,這是平行不整合接觸的一個典型例子。其下伏岩系由於風化剝蝕可見喀斯特地形(岩溶地貌),頂面凹凸不平;上覆岩系底部有代表風化殼的鐵鋁沉積物,有些地區還可以見到底礫岩。
在不同地區,平行不整合面可以是平整的,也可以是高低起伏的,它反映上覆新地層沉積前的古地貌形態,並不表明有角度不整合存在。

2)形成過程

簡單說主要為:下降、沉積-上升、沉積間斷、遭受剝蝕-下降、再沉積。
平行不整合的存在,說明原來的沉積區曾經上升為古陸剝蝕區,在上升過程中地層沒有發生明顯褶皺或傾斜,只是露出水面造成沉積間斷並遭受剝蝕,直到該區再度下降為沉積區,接受新的沉積。因此平行不整合接觸的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缺失了一部分地層,但彼此的產狀基本一致。

3)分布特徵

平行不整合的分布範圍有時是非常廣闊的。例如上述的中石炭統和奧陶系之間的平行不整合在華北以至東北南部廣大地區普遍發育。它說明,該區當時曾是一個整體持續上升的古陸,不整合的分布範圍就是當時古陸的分布範圍。
平行不整合在平面和剖面上都表現為: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的界線在較大區域呈平行展布,產狀也基本一致,但其間缺失部分地層。

4)平行不整合與整合的區別

a.平行不整合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缺失地層。
b.平行不整合反映地殼上升,沉積地層露出水面,接受剝蝕,是升降運動的表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