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散溝

不散溝

不散溝,1662年前後哈喇沁蒙古族牧民在此地放牧,後張姓白姓漢人遷居於此 ,逐漸形成村落,村民希望村子聚財聚氣,不散,故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散溝
  • 羅馬字母拼寫:Búsàngōu
  • 設立年份:1368
  • 廢止年份:2001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

地名含義

不散溝,根據初始居民的願望而命名。

歷史沿革

不散溝,清初為察哈爾正黃期喀喇沁蒙古族人遊牧之所,清末屬於蒙漢分治、旗縣並存的管理狀態,轄區中的蒙地在民國三年(公元1914年)歸察哈爾特別區(省級)正黃旗管轄哈喇沁蘇木管轄,1929年—1937年歸察哈爾省正黃旗哈喇沁蘇木管轄,1939年—1948年歸巴彥塔拉盟正黃旗二十蘇木管轄,1949年—1954年歸正黃旗二十蘇木管轄,1954年2月歸興和縣營子川鄉管轄,轄區中的漢地在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前歸豐鎮廳管轄,公元1903年後歸興和廳管轄,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改廳為縣,1930年—1949年歸興和縣第三區南灣二道營鄉管轄,1950年—1954年歸興和縣店子區南灣鄉管轄,旗縣合併後1954年—1957年歸興和縣五區西灣鄉管轄,1957年—1958年歸興和縣營子川鄉蘆葦溝管理區管轄,1958年—1962年歸南灣人民公社蘆葦溝生產大隊管轄,1962年—1983年歸興和縣南灣人民公社蘆葦溝生產大隊管轄,1984年—2001年分別歸興和縣南灣鄉蘆葦溝村委會管轄,2001年廢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