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繁殖方式的外來入侵植物的擴散機制研究

不同繁殖方式的外來入侵植物的擴散機制研究

《不同繁殖方式的外來入侵植物的擴散機制研究》是依託南京師範大學,由齊相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同繁殖方式的外來入侵植物的擴散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齊相貞
  • 依託單位:南京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擴散是生物入侵的一個重要階段,本項目在系統研究不同繁殖方式的外來入侵植物對生態因子時空變化的回響的基礎上,構建不同生態適應性的外來植物通過克隆擴散,種子擴散和混合繁殖擴散的普適的模型體系。結合元胞自動機模型和中性景觀模型探討土壤資源斑塊化(梯度變化,空間異質性變化),克隆構型參數(分枝方向,分枝強度,間隔子長度),種子萌發機制,植物生活史和種群特徵及風場流等對入侵植物擴散的影響及表現的空間格局,為入侵管理提供策略支持。本項目在建立具有創新意義的模型體系的基礎上以危害嚴重的外來種為例通過理論分析、野外調查和室內實驗驗證模型的可靠性,全面分析外來植物在擴散過程中隱含的生態過程和機制,為生物入侵研究提供更寬廣的研究思路,同時也為生物入侵防治提供預警支持。
zhua曲子白渡白顆

結題摘要

擴散是外來種成功入侵的關鍵環節,受到物種的生活史特徵、各種生態因子(養分、鹽度等)時空異質性及競爭相互作用的影響。本項目從不同的繁殖方式入手,包括依靠種子傳播的有性繁殖,根莖拓展的克隆繁殖以及營有性繁殖與克隆繁殖兩種繁殖方式於一體的混合繁殖,研製了不同繁殖方式下外來種的傳播模型。主要取得以下成果:(1)構建了不同時間尺度生境毀壞和不同空間聚集度模型研究外來種入侵對土著種的影響;(2)在均質空間中,不同遷移能力的外來種將會出現入侵失敗、震盪共存、歸化和入侵成功四種結果;(3)準麥克斯韋空間傳播模型的構建,實現了不同風場下、不同類型的種子在不同傳播距離(長、中、短)下的密度分布的擬合;(4)構建了不同生態適應性的種子萌發模型,不同生態因子(養分、鹽度等)影響下的克隆植物的傳播模型;(5)生活史特徵對外來種入侵影響顯著。外來種從幼苗到成體階段對物種入侵的影響最大,成體存活率的影響稍弱,外來種多度與遷移距離之間呈多項式擬合關係,而與兩齡後的繁殖年齡呈對數關係;(6)競爭能力差是外來種入侵失敗的關鍵因素,但對於營有性繁殖的外來種可以通過增大種子萌發率或種子產量來彌補,對於營克隆繁殖的外來種而言,可以通過充足的養分帶來的高分枝強度來彌補;(7)營混合繁殖方式的外來種入侵不同養分水平的生境時,養分越豐富越有利於外來種種子擴散,弱競爭力的外來種入侵過程中根莖擴散對養分變化的敏感性較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