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流動要素對空間經濟演化的內生作用模型研究

不可流動要素對空間經濟演化的內生作用模型研究

《不可流動要素對空間經濟演化的內生作用模型研究》是依託中國科學院大學,由梁涵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可流動要素對空間經濟演化的內生作用模型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梁涵
  • 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不可流動要素的供給完全決定於當地的稟賦。當其完全投入時,地區經濟擴張導致要素價格的上升及其在部門之間的重新配置,這些都將反過來削弱地區經濟對流動要素的吸引力,制約經濟的進一步擴張。本研究通過設定不可流動要素的價格形成和部門配置的內生機制,構建包含以上內生分散作用的新經濟地理學模型,彌補該理論範式長期忽視要素市場內生擁擠性等疏漏。通過進一步引入要素的非均勻分布,將要素作用分為具有空間偏向的外生差異作用與無空間偏向的內生分散作用,並分析兩種作用在區位指向相同或相反時對空間經濟格局影響的差別及其變動趨勢。研究對於分析我國當前資源環境約束下的區域發展問題具有重要價值,價格機制有助於分析要素價格對產業升級的驅動作用,而要素部門配置機制則對區域轉型的產業轉移具有重要影響。以上模型也有助於分析城鎮工業和商住服務業間的用地配置機制問題。

結題摘要

項目分析了不可移動要素對空間經濟的影響機制,並進一步揭示不可移動要素在總產出分配中所占的份額,和不可移動的需求市場因素對空間經濟演化所產生的重要影響及其作用機理。對不可移動要素的內生定價機制的理論分析是研究的關鍵成果,這種情況下,要素價格與空間經濟演化密切相關,而非相互割裂。並以區域經濟背景下的土地要素為例,揭示了土地要素通過收入分配機制對空間經濟中產生三類作用機制。“收入擠出效應”是指通過要素收入分配所引發的後向關在線上制,削弱市場規模擴大對移動要素的吸引力的作用。“價格效應”是指價格隨著經濟集聚而上升,進而提高產品價格的作用。“逆多樣化效應”是指廠商選擇投入的不可移動要素比重越大,對經濟集聚所驅動產品多樣化的制約越顯著。針對不可移動要素和可移動要素在產出中分配問題,以相對較易操控的國際經濟背景中的勞動力和資本兩要素背景,以勞動份額表征不可移動要素在產出分配中所占的份額。發現勞動份額實現兩要素“松腳資本”模型一般化的關鍵“基因”,並且揭示了兩要素空間經濟模型與以Krugman型單要素新貿易理論模型之間的本質差別,說明兩要素框架對新貿易理論的拓展具有基礎性的重要意義。上述兩項發現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創新價值。同時,該研究也為一些伴隨全球化進程的重要特徵事實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理論支撐。包括,在其它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勞動份額下降能夠引發各國要素收入分配比例以及國際間人均收入差異單調下降。當貿易成本較低時,勞動份額下降,有利於生產在大國的集聚。此外,研究拓展了不可移動因素的範疇,創新性地在空間一般均衡框架下分析了不可移動的需求市場因素的作用,證明了這一因素,在空間影響機制方面,發揮著與貿易成本等傳統空間分散因素具有互相替代的關係。這一研究的核心圍繞收入遣返這一現實常見的現象展開。研究揭示,當貿易成本既定時,收入遣返程度同樣可能引發空間均衡的集聚突變,同時產生與貿易成本類似的其它空間經濟標桿效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