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共相種子,教義名詞。兩類種子之一。所生之果不共受用的種子。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個體各有不同。《攝大乘論釋·依止勝相·差別品》:“不共相是個別內入種子。”即眾生之間“境界不同、種類不同、取相不同”的內在根據。此“內入”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入”。亦即眾生及其所處環境差別懸殊的原因。
不共相種子,教義名詞。兩類種子之一。所生之果不共受用的種子。如眼、耳、鼻、舌、身五根個體各有不同。《攝大乘論釋·依止勝相·差別品》:“不共相是...
佛教術語,攝論一卷十七頁雲:此中相貌差別者:謂即此識,有共相,有不共相,無受生種子相,有受生種子相等。...
共相(universal)是哲學名詞,簡單地說就是普遍和一般,但是不同的哲學家會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釋。西方哲學中共相問題的討論,應該說源於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在中世紀基督...
此種精神因素,有先天本有者,名“本有種子”;有後天經驗獲得者,即“新熏種子”。《成唯識論》則主張二類種子並有。②指“共相種子”和“不共相種子”。 [1...
依種子而論,此共業、不共業為能感的業種子,而依、正二報的親因緣種子, 則為共相、不共相種子;共業、不共業業種子,能資助親因緣的共相、不共相種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