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新雪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下雪村,位於坂田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1.5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象角塘村、上雪村。始建於清代,張、黃兩姓先祖遷人而形成。上雪村與下雪村兩個村莊以前叫雪竹徑,按地勢高低分為兩個村子,地勢高的稱上雪村,地勢低的取名下雪村。該村有正坑山、白石坑山、上托山,最高海拔100米;附近有托坑水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新雪社區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雪象社區;2014年,屬坂田街道新雪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張姓和黃姓。第一大姓為張姓,早年從今廣東五華遷到今寶安;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從今寶安遷到此地。第二大姓為黃姓,早年從今五華遷到布吉南嶺村;清嘉慶二十四年後,從南嶺村遷到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318人,其中男性160人,女性158人;80歲以上8人,最年長者90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90人;海外留學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850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85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0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歸僑2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番薯、芋頭等為主,還種植鳳梨、沙梨等水果。改革開放以後,集體招商引資、建設廠房,興建工業區。1994年,該村被納入坂雪崗高新技術工業園區。2007年10月,該村所在雪象社區服務站和社區廣場建設工程破土動工。2012年,該村被納入華為科技城(現名坂雪崗科技城)建設規劃。現村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村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村中有1棵樹齡300多年的古榕樹。特色農產品有沙梨、鳳梨、柿子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清明節的茶果、艾板,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糍等。清平高速S209線、坂雪崗南路、吉華路經過該村。1965年通電,1977年通電話,1986年通自來水,1996年通網際網路,2002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內有天恩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600人、教職工48人。村內建有下雪公園和下雪後山籃球場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僅存幾座百年老屋,已破敗,無人居住。村內有長慶門,建於民國時期,門樓上有“長慶門”匾額,原“長迎五福;慶賀豐收”門聯現已不存。20世紀90年代,該村對長慶門做了一次大規模的修聾。村口有下雪村牌坊。村中有張氏宗祠和黃氏宗祠。黃氏宗祠原有五間小屋,現幾近倒塌。張氏宗祠緊鄰黃氏宗祠,現已廢棄。每年的重陽節,下雪村各姓氏族人要去祖墳處祭祖。村民曾有“過長慶門”的習俗。每逢嫁娶喜事,新人必須過長慶門,否則,娶來的媳婦不被認可;賀喜的外來親朋好友也要過長慶門,否則不能入席。村民認為過了長慶門,寓意大吉大利、萬事順心。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2011年。
據傳,下雪村曾有張氏“老人會”。老人去世後,先要放進宗祠老人間(張氏宗祠分需起分,一部分用於祭拜祖先,另一部分作為老人間)。老人臨終時,親朋好友要為老人送終,南線為老人辦後事。如果喪葬後有餘錢,就存人“老人會”。存有一定數額後,就借給有困難之人。如果需要幫扶的人員較多,就採用競標的形式,以付利息最高的人優先。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壞賬,“老人會”的錢收不回來,“老人會”也隨之解散。
代表性人物:黃亞譚(1913-1943),烈士。抗日游擊隊稅收員,1942年參加抗日游擊隊,次年在雪竹百公坳戰鬥中犧牲。張玉成(1923一1987),1939年參加東江縱隊。深圳市成立後,擔任首屆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副書記,併兼任幹部政策落實辦主任。黃亞皇(1928-1947),烈士。1945年3月參加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為護鄉團三團稅站稅收員,1947年在觀瀾大和凹稅站被捕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