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陽遺址

下陽遺址

下陽遺址, 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於廣德縣柏墊鎮下陽村。遺址處於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陽遺址
  • 外文名稱:Under the ruins of Yang
  • 地理位置:廣德縣梨山鄉下陽村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占地面積:4.7萬平方米
簡介,概述,

簡介

下陽遺址, 時代為新石器時代,位於廣德縣柏墊鎮下陽村。
遺址處於下陽河西的崗坡上,面積4.7萬平方米,歷年地表常有文化遺物出土。
主要有夾砂陶鼎、各種印紋陶片,磨製精細的石鏟、石錛、石斧、耕田器、琢制的三角形犁形器、斜柄剖土器、直柄石刀等。
該遺址內涵豐富,對研究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晚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概述

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時期的下陽遺址,位於廣德縣柏墊鎮(原梨山鄉)下陽村筆架山東麓,下陽河南岸名為青龍嘴的舌地上,與河床高差9米,遺址面積金3.3萬平方米。
1981年冬,上沖村民組農民在此發現石器數件。
1982年6月,縣文化局派員考察,確認為一處遺址。文化層團燒窯取土受到嚴重破壞,許多碎陶片散布地表。陶片有器物的口沿、鼎、鬲之足等。以夾砂灰陶為主,夾砂褐陶和夾砂紅陶次之,陶質堅硬。紋飾有細方格或斜格網紋、回形雷紋、水波紋及幾何圖案印紋等。採集的鼎、鬲足均為素麵,圓柱狀,燒制火候較低。石器有鏟、錛、斧、刀形切割器等。灰褐板岩或青石製作,通體磨光,刃有使用痕跡。
1990年,村民在耕作中又發現新石器時代石制農耕工具犁形器、破土器(又稱斜柄刀)等數件,尤其引人注目。犁形器系用礫石打制而成,體呈不規則三角形,兩邊刃,雙面修琢;底邊24.5厘米、高37.5厘米、厚1.35厘米;一側底角鑿為一長7厘米、寬6厘米的缺口,距底邊正中4厘米處有一圓形雙面鑽孔。破土器也系礫石打制,略成三角形,底邊微弧,雙面修琢為刃。刃弦36.5厘米、高20.5厘米、厚1-3.7厘米,上斜邊有一寬9.5厘米、深9厘米的豁口,使此邊與頂形成一個斜向的柄,柄長8厘米、寬7厘米,柄端上部有一長4厘米。寬2厘米的缺口,此器各受力部位磨蝕痕跡十分明顯。兩種工具都是良渚文化的代表性器物。
此兩種器物與良渚文化的同類器物相比,後者是打制,前者磨製精緻,反映了當時皖東南以下陽遺址為代表的農業經濟的較高水平,為研究與良渚文化的承續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1994年,此兩種器物均被定為一級文物1998年5月,遺址被安徽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