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郵電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郵政電信,交通運輸,歷史文化,風景名勝,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1970年,將巴東縣的下谷鄉、板橋鄉和石磨鄉劃歸神農架,由巴東縣代管。
1981年1月,神農架林區正式接轉。
1992年,將下谷、板橋、石磨三鄉合併為下谷鄉。
1995年10月,成立少數民族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轄下谷坪1個居民委員會,板橋河、相思嶺、三股水、金甲坪、興隆寺、太和山6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1個村名小組。
截至2021年10月,下谷坪土家族鄉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下谷坪社區、板橋河村、金甲坪村、興隆寺村、太和山村、三股水村、相思嶺村。鎮人民政府駐農耕大道3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下谷坪土家族鄉地處
神農架林區西南部,東臨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木魚鎮,南與
巴東縣旅遊重鎮
沿渡河鎮毗鄰,西接
重慶巫山小三峽,北靠
神農頂並與國家濕地公園大九湖交界。鎮人民政府駐地距林區政府156千米。區域總面積21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下谷坪土家族鄉地處大巴山東端的神農架山脈南麓,地勢為四面高,中間低,呈盆地形。境內最高點位於神農頂,海拔3105.4米;最低點位於石柱河,海拔398米。
自然資源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有農業耕地面積8400畝,人均14畝,林地7300畝;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10多種,其中磷礦、鐵礦最為豐富,達到2000多萬噸,礦區面積1400平方千米。
人口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轄區總人口64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16人。總人口中,男性3354人,占53.7%;女性3046人,占46.3%;14歲以下260人,占4.5%;15~64歲5271人,占82%;65歲以上869人,占13.5%。總人口中以土家族為主,達4428人,占81%;另有漢、苗、彝、回、藏、白6個民族,共1972人,占29%。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人。
截至2017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轄區常住人口5330人。
截至2019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轄區戶籍人口700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財政總收入400萬元,比上年增長9.9%。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00萬元,增值稅3600萬元,企業所得稅50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2%、4.7%、5.8%。人均財政收入687.5元,比上年增長5.6%,比1978增長2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
截至2019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有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10個。
農業
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農業總產值達到4182.9萬元,比1978年增長230%,比上年增長9.3%,農業增加值占全鄉地區生產總值的10.6%。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生產糧食2475噸,人均385千克,主要經濟作物以油料作物和蔬菜為主。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600畝,產量59噸;蔬菜種植面積1000畝,產量75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生豬飼養量5500頭,年末存欄5000頭;羊飼養量1200隻,年末存欄1000隻;牛飼養量400頭,年末存欄400頭;家禽飼養量9200羽,上市家禽6500羽。生產肉類572.8噸,畜牧業總產值1223.8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截至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累計造林1.6萬畝,其中防護林500畝。經濟林1.5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200萬株,林木覆蓋率38%,活立木蓄積量3800立方米。水果種植面積3000畝,產量50噸。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擁有小型農業機械5800台。
郵電業
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全年電信業務收入42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48人,專任教師3人;國小2所,在校生212人,專任教師26人,國小適齡兒童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186人,專任教師26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主要學校有下谷坪民族學校。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6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6個;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15萬餘冊。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有衛生院1個,村衛生所4個。衛生機構床位15張,固定資產投資6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6人。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700人,參合率90%。
社會保障
2011年,下谷坪土家族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8戶,人數82人,支出13萬元,比上年增長0.8%,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767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人數550人,支出48萬元,比上年增長1.7%;農村福利院1所,農村五保人員集中供養13人,支出2.8萬元,比上年增長14%;農村五保人員分散供養19人,支出19.4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100人,緊急轉移人口32人,農作物受災面積4860畝,倒塌房屋12間,直接經濟損失190萬元,救災支出175萬元,比上年增長5.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9萬元,比上年增長3.6%。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下谷坪土家族鄉有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90%,全年投遞函件2500件,行動電話普及率92%,寬頻接入率8%。移動通信達到了全覆蓋。
交通運輸
下谷坪土家族鄉已形成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主幹線“雙神線”貫穿全鄉。通村通組公路20多條,長80多千米。
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傳說炎帝神農氏在此試種並發明五穀得名。
民俗
下谷坪土家族鄉民間藝術有堂戲、皮影戲、山鼓等。
風景名勝
下谷坪土家族鄉是神農架“一軸兩翼”旅遊格局中西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屬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中的核心區域,被譽為最富發展潛力的國際旅遊線“雙神線”穿越全境,是連結神農架與神農溪的中間站,是神農架林區著力打造的旅遊大小“金三角”的重要節點,是神農架林區通往長江三峽的捷徑。境內太和山、三十六把刀(萬佛山)、神門洞等旅遊資源具有壟斷性,而小武當、海螺石、發水洞、鬧水河、硝洞灣等又是自然和人文相結合的獨特景觀資源。
榮譽稱號
2021年12月24日,下谷坪土家族鄉入選湖北旅遊名鎮擬表彰對象公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