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詔賜華歆衣

下詔賜華歆衣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拜華歆相國,安樂鄉侯。同年12月,曹丕代漢稱帝,華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其後,曹丕改相國為司徒。華歆歷來很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斗糧食的儲存。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曹丕為此嘆息不已,並下詔書賜御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詔賜華歆衣
  • 類型:皇帝(曹丕)詔書
  • 年代:三國時期
詔書原文,詔書譯文,下詔原委,延伸閱讀——正史野史兩面孔,

詔書原文

司徒國之俊老,所與和陰陽、理庶事也。今太官重膳,而司徒蔬食,甚無謂也。特賜御衣,及為其妻子男女,皆作衣服。(《魏志·華歆傳》)

詔書譯文

司徒(指華歆)是國家難得的長者,其作為暗合天地之道,深得民眾之心呀。今天大官們都有豐盛佳肴,只有他是簡單的蔬菜佐飯,而很不計較。故此,特賞賜華歆御衣,並為他的妻子及家中男女做衣服。

下詔原委

延康元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繼位魏王,拜華歆為相國,安樂鄉侯。同年12月,曹丕代漢稱帝,華歆登壇主持受禪儀式,向曹丕獻上皇帝璽綬,其後,曹丕改相國為司徒。
華歆歷來很清廉,祿米及皇帝賞賜都振濟了親戚熟人,家中沒有百斤,更沒有十斗糧食的儲存。朝廷每每將罰沒為奴的青年女子賞賜給大臣,只有華歆不收留,而是將她們嫁人,曹丕為此嘆息不已,並下詔書賜御衣。

延伸閱讀——正史野史兩面孔

作為歷史人物,在正史中,華歆甚有清名。但在《三國演義》、京劇《白逼宮》、川劇《血帶詔》、湘劇《華歆逼宮》、京劇《受禪台》(又名《獻帝讓位》)中卻又是另一副面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