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渚湖

下渚湖

下渚湖(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濕地公園)位於浙江德清縣城東南,面積約為36.0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3.4平方公里,中心湖泊1.26平方公里,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朱䴉易地保護暨浙江種群重建基地、國家野生大豆保護區、浙江省50個最值得去的景區之一、中國最佳生態休閒旅遊目的地。

2011年由人民日報社《中國經濟周刊》、濕地國際中國辦事處聯合發起的“尋找中國最美濕地”評選活動中獲“中國最美濕地”稱號。

下渚湖異名頗多,因傳“防風氏所居”,故叫風渚湖或封渚湖;又因與“啞子”諧音,俗稱啞子湖。此外也有叫九里湖、巽湖的。下渚湖為一具有多樣性景觀的典型天然湖泊濕地,原生狀態保持最完整的天然濕地之一。下渚湖國家濕地公園裡港汊交錯,蘆葦成片,湖水清澈,野鳥群息,水生動植物遍布,至今仍保持了自然質樸、原始野逸的江南水鄉風貌。600餘個墩島散布湖面,1000餘條港汊縱橫交錯,還有800多種動植物在這此繁衍生息,其中就有被譽為植物中的“大熊貓”的野生大豆、有被譽為鳥類中的“大熊貓”的朱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渚湖
  • 位置:德清縣城武康郊區
  • 性質:濕地公園
  • 面積:5平方公里
  • 動物:160餘種鳥類
  • 文化:良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 開放時間:08:00~16:00
  • 門票價格:80.00元(含40.00元船票)
  • 著名景點:"豸山,下渚湖熊貓園"
歷史文化,自然資源,民俗民風,茶禮古俗,防風文化,名稱來歷,

歷史文化

德清歷史悠久,地靈人傑。據史書記載,吳憾山曾是吳王夫差伐越築壘之處,越王勾踐曾在新安屯兵,下渚湖旁防風山是古防風國所在,范蠡師計然居住德清計峴山,計籌山也因此得名。德清人才輩出,“習俗薰染,典制彬蔚”,積澱了淵源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溫文儒雅的民俗民風,同時帶動了德清經濟的發展,讓“名山之勝、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竹茶之地”的德清享譽海內外。
下渚湖是德清縣第三大湖盪,浙江省第五大內陸湖。下渚湖地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古代防風文化的故里,至今防風廟地、碑碣等遺蹟遺物尚存,頗為國內外專家學者關注,曾兩次在此舉行全國性的“防風”學術研討會。同時,規劃區內還保留著一批歷史遺蹟,如千年古剎雲岫寺、宋代水鄉古橋壽昌橋等等。兩百多年前寫《長生殿》的戲劇家洪升在遊覽防風古國時,曾留下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律詩,非常形象生動地勾勒了防風古國及下渚湖的山水風光、人文歷史、自然地理與民俗風情:“地裂防風國,天開下渚湖。三山浮水樹,千巷劃菰蘆。埏埴居人業,漁樵隱士圖。煙波橫小艇,一片月明孤”。下渚湖東側水濱分布有道觀山、和尚山,兩山中間又有扁擔山相連,據說,人踩道觀山會發出空洞聲。

自然資源

植被資源:
規劃區西部塔山、防風山上植被良好,以常綠(落葉)闊葉林及灌木林為主,在二都集鎮西街和雲岫寺周圍有兩片省級生態公益林,面積約312公頃。東部為河網湖塘密集的濕地,以水生植被為主。下渚湖內大小土墩上長年生長著茂密的翠竹,茂林幽森,清然高雅;野生的蘆葦,沿湖成片,深入則密不可測。風景區用地的森林植被區劃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地帶,原生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植物種類繁多,僅高等植物就有500餘種。其中水杉、銀杏、金錢松、鵝掌楸、三尖杉、浙江樟、紅豆杉、天目木姜子天目木蘭、紫荊、厚朴、凹葉厚朴、浙江楠等屬國家一、二、三類保護植物。豸山島上還生長著一大片古樟樹群,最老的大樟樹已有上百年樹齡。
水資源:
下渚湖地區屬河網密集的平原區,水資源豐富。下渚湖源出湘溪,起著蓄水、分洪調節水位的作用,其核心區保留了鳥類棲息和野生蘆葦茂密的濕地生態系統。遍布湖盪的島嶼、沙渚、土墩形態各異,約600多個,湖中有墩、墩中有湖、港中有汊、汊中有港、水網交錯,因此有“地裂防風國,天開下渚湖”之稱。
野生動物:
下渚湖地區屬東洋界動物區的東部丘陵平原亞區,以農田動物群為主,如鵪鶉、麻雀、青蛙、鯉魚、泥鰍、鯰魚等,約377餘種,其中白鶴、鴛鴦、獐等為珍稀動物。下渚湖中漁柵連綿,魚蝦翻躍,豐腴的水草叢叢簇簇,招來百鳥栖息。野鴨、白鷺、沙鷗等飛禽隨處可見,還有水雉、紅嘴黑水雞、翠鳥等,並且品種還在不斷增加。據資料顯示,下渚湖地區的水草叢和沼澤地棲居著野生珍稀鳥禽大約有160餘種,屬被保護的野生鳥禽有20餘種,數量較大,如水蛭、小白鷺、蒼鷺、鸕鶿、翠鳥、野鴨等,僅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小白鷺數量就達一萬多隻。大量野生鳥類禽類集中在和尚山、道觀山一帶覓食、棲息、繁殖,因此這裡已被有關部門定為野生鳥類保護區。

民俗民風

茶禮古俗

詩寫梅花月,茶煎穀雨春。人生雅事,莫過如此……江南靈秀之地德清,山水清嘉,歷史悠久。東苕溪、古運河流淌不息,曾孕育像唐代詩人孟郊、當代紅學大師俞平伯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厚德載物,名揚天下。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德清,人且尚德,如水至清,民風古樸,茶事清雅。比如下渚湖畔的“三道茶”風俗,就深深烙有古代茶道遺風。
下渚湖畔的“三道茶”風俗,有古代茶道遺風。下渚湖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陶冶人的淡泊、博愛、謙和、善美和剛強的襟懷。茶被譽為神奇的“東方之草”。 形成茶葉色香味的茶多酚具有保健功能。飲茶不僅有助於清除人體血液中的毒素,還有固齒消脂,清肝明目,提神醒腦,解除疲勞等功效。常喝一杯茶,有利於身心健康,延年益壽。茶為國飲,名不虛傳。
“下渚湖三道茶”,古老而淳樸的迎賓待客之禮數,在千年後的今天,在德清城鄉坊間,仍得到完美的傳承與弘揚,令無數觀光遊客心儀神往。春夏秋冬,四時佳節,或走親訪友,或談古論今,主人都會端上“三道茶”招待賓朋與故舊。這古老的“三道茶”習俗早已融入尋常百姓人家日常生活起居,特別是下渚湖一帶民間一直延續這種“三飯六茶”之茶禮古俗。

防風文化

防風氏是我國遠古時代防風國的先民首領和治水英雄。防風祠位於下渚湖風景區境內(三合鄉二都集鎮),建於距今1700多年前的西晉,裡面供奉的是治水英雄防風。農曆八月二十五日是防風氏的祭奠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舉辦盛大的祭奠儀式,祈求風調雨順,穰穰滿家。
德清縣三合鄉防風山的防風廟,始建於西晉元康年間(291-299年),“邑令賀循建”。梁任昉的《述異記》中不僅提到“防風廟”是“土木作其形,龍首牛耳,連眉一目”,也最早記述了祭防風之情景,“越俗,祭防風神,奏防風古樂,截竹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髮而舞”。
防風山南麓的秋祭防風活動,在舊曆八月廿十五前後各一天(即廿十四、廿十五、廿十六)舉行, 歷代官民都十分重視。秋祭防風,先由官祭,經過“埋眚”、“起眚”、致祭等儀式後,出殿巡行。各社各就各位,旌旗招展,集合於廟會廣場;老龍在前,青龍在後,台閣、高蹺、馬燈,擺開道子;“四弟相公”前有硬牌執事;鋼叉開道,鳴鑼放銃;巡行隊伍中還有各種龍燈、漁燈、馬燈,稱為“龍燈會”。街上三處拳會,表演鋼叉、頂缸與各路武術。巡行至桂花廳,則用當地土產的熏豆茶“坐茶”、“供茶”;有的地方還要搭浮橋而過。

名稱來歷

下渚湖原來這裡沒有湖。住著夏、朱.胡三家富戶。他們有無數金銀財富,就連夏家的龍頭尿壺也是用黃金打的。丫環三天不隔兩日地給尿壺沖洗。每次沖洗時丫環總含著淚花對金龍說:“金龍啊金龍!你真命苦,別的龍自由自在,你卻成了臭龍。” 一天午後,丫環在廚房收拾,一隻狗“嗚嗚、嗚嗚”地叫著進來,在丫環身邊轉來轉去。丫環以為狗還未吃飽,順手將一鑊鏟的飯擲給了狗,哪知狗一口銜了金鑊鏟就跑,丫環一看金鑊鏟被狗叼了去,急得直追,那狗一直到離村很遠的山坡上才停下來,金鑊鏟也掉在地上。丫環追得直喘氣,也停下歇息。她扭頭向來的方向一看,樹木房屋和村莊全變成了白茫茫的一看湖水,夏、朱、胡3家都給水淹了。後來人們管這湖叫夏朱湖。時間久了,大家忘了3戶人家,便叫下渚湖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