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組

命名,特徵,

命名

地質部第四普查勘探大隊1965年命名。命名剖面位於廣東徐聞縣下洋雷瓊三井749~892.44m井段。

特徵

下洋組是指雷瓊坳陷位於潿洲組角尾組之間的粗碎屑岩。岩性可分為二段,下段為灰綠或灰色細砂岩、砂礫岩夾薄層泥岩;上段為灰或淺灰綠色灰質生物碎屑長石石英砂岩、礫狀砂岩夾深灰色泥岩。厚143.44m。斜層理、交錯層理、攪動構造及蟲孔發育。與下伏漸新統潿洲組為假整合接觸,與上覆中新統角尾組為整合接觸。該組含有孔蟲、介形蟲、腹足類、雙殼類、藤壺、孢粉和鈣質超微化石,浮游類有孔蟲有Globigerina ciperoensis、 Casigerinella chipolensis、 Globigerinatella insueta以及底棲類有孔蟲Ammonia tepida等,屬N4—N7帶;鈣質超微化石只出現在本組上段,主要有Helicosphaera ampliaperta、Discoaster deflandrei、Cyclicargalithus floridanus等,相當NN3—NN4帶;孢粉為Tricolporopollenites-Zonocostatites- Chenopodipollis-Graminidites組合。該組時代為早中新世。下洋組為濱海相沉積,分布在北部灣、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其岩性、厚度變化較大,在雷瓊地區自西北往東南岩性變細,厚度變薄,在北部灣、雷瓊地區本組厚62~717m,一般為200m左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