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峙後村

下峙後村

下峙後村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泗洲頭鎮象山西南部,背山靠海,位於靈岩山腳,東瀕蟹鉗,沿岸為泥質灘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峙後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泗洲頭鎮象山西南部
  • 人口:862人
  • 海拔:388米
村莊概況,旅遊景區,社會人文,

村莊概況

靈岩山主峰海拔388米。喀斯特地貌。全村272戶、862人;總面積6561畝,耕地面積700畝。村民主要經濟收入為海塗養殖、漁業和農牧業,工業與商貿業基礎薄弱。該村黨支部、村委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美村、安村、強經濟”的要求,對照“建設小康示範村”的標準,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公益事業建設,整治村容村貌,以“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旅遊景區

村中有靈岩山景區,主峰海拔388米。景區內樹木蔥蘢,植被完好,山林湖谷,各具魅力。景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溫暖濕潤,雨量豐沛。位於下峙後村有株楓樹,樹齡500年,樹高25米,胸圍3.8米,冠幅14米。傳說,該樹是泗洲頭鎮下峙村袁姓四房的風水樹,已有500餘年的歷史。相傳樹旁原是袁姓四房祖宗墓葬之地,風水極好,袁姓四房財丁興旺,後朱姓為切斷墳後龍脈,形成一雙靴,踏在其上,破其風水,使之衰敗,袁姓四房為解之,在墳邊栽上此樹,此後,袁姓四房重返興旺,人才輩出,故該樹被民眾視為風水寶樹,留傳至今。靈岩山風景區遊客主要以來自本縣及寧海鄰近鄉鎮的觀光拜佛香客為主,年約2—3萬人次。

社會人文

靈岩的雄奇秀姿,歷代志書早有記載。唐時,三國袁術後裔袁衛從河南汝陽遷至寧海鑒橋。其後於元末明初,袁千二、千四兄弟及陳氏遷至靈岩山北麓今峙後建村。明萬曆,黃氏亦遷居靈岩山南麓今峙前,延綿不絕,開發寶山。南宋寶慶《四明志》即有靈岩建寺的記載,並雲“鄭仁寬、廉布、吳說嘗有題詠,今皆不傳”。明嘉靖《寧波府志》載:“上有一石如香爐,內有雲氣,如煙如雨”。《大清一統志》記:“靈岩山,岩石奇怪,極具天巧,有瀑布倒流百餘丈”。清乾隆、道光縣誌皆稱此岩為香爐岩,內有氣,如煙如雨。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僧智滔于山南麓結廬建靈岩禪寺。熙寧元年(1068),加賜“壽聖”二字。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改賜“靈岩廣福院”額,後屢修屢圮,今部分寺舍尚存,為舊象山十八寺院之一。宋有《靈岩寺碑》,據南宋寶慶《四明志》載:“太平興國二年,僧智滔建寺,進士俞讓記。”今殘碑尚存。相傳元末朱元璋折兵逃至寺內避難,得靈岩仙氣,終成大業。遂撥銀修葺,封為“天下第二寺”,並立一碑,名“長生碑”。山頂有靈靜庵、靈雲庵、延壽閣,清光緒間重建,憑岩構築,古樸清幽。另有倒流庵,亦名水月庵,在峙前倒流岩上。寺庵香火頗盛,每逢九月初九,善男信女不絕於途,文人墨客亦登覽賦詩,傳詠不衰。
入村牌坊入村牌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