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茶:藤花抄

下午茶:藤花抄

《下午茶:藤花抄》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枕書。

基本介紹

  • 書名:下午茶:藤花抄
  • 作者:蘇枕書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4月1日
  • 頁數:233 頁
  • 定價:35 元
  • 開本:32 開
  • ISBN:9787302348610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專業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作者簡介

蘇枕書,客居京都,愛貓,愛植物,醉心文史。已出版《連生》《闌珊》《歲時記》《不許流光人夢來》《葛原與春時》等多部小說,以及隨筆集《塵世的夢浮橋》,人物評傳《一生負氣成今日》。自笑耽書成癖,煮字療飢。

內容簡介

古詩中詠藤花之句甚多,譬如惆悵春歸留不得,紫藤花下漸黃昏。譬如夜深不語中庭立,月照藤花影上階。藤花清紫可愛,香甜可食。東國亦愛詠藤花,《萬葉集》中比比皆是,俳人筆下隨處可採擷。《下午茶:藤花抄》有關故鄉風物與舊事、日本文化與人情,輯完正是藤花盛開時,遂以此為題。
蘇枕書所著的《下午茶:藤花抄》是散文集。日常閒話,關於古建、人情、少年回憶、客居瑣事,無定例。故名曰茶泡飯集,蓋取茶泡飯之淡味也。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描寫了在日本的所見所聞,與香織的友情,以及日本的一些食物和一些不同時代的代表作品,並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專業推薦

蘇姑娘的字溫婉爾雅,有一種淡淡的感覺,沉靜而舒展,用這個詞形容再合適不過。
——何碧幽
她的文字很優美,很多關於京都的描寫更是如此,讓原本就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嚮往的我,如今更是想去不已。
——馬小跳
我很喜歡隨筆,喜歡這種隨意的感覺。當然,也喜歡很有趣味的小說,比如推理。我一直喜歡看卡通片,所以接觸的日本方面的東西會相比歐美多。所以,對於蘇枕書,我是比較喜歡的,因為她寫的東西很有靈性,也很有日本的那種舒服的感覺。
——ruby

圖書目錄

重慶往事
八十八夜
爬山記
六疊的世界
吉田山風土記
秋天的植物
在京都當和尚
隔壁鄰居
穿在京都
京都的吃
在京都買浮世繪
貓之寺
天平之甍——唐招提寺金堂大修紀事
流沙香事——第六十三回正倉院展覽
無印良品——日本的生活哲學
日本庭園淺談
洛中之雨
河童物語
談豆腐
浮槎
拜年
兩姓之好
香織二三事

後記

這本《藤花抄》里的文章,是她近兩年寫成,我一篇篇看過,如今漸成規模,輯成一本書,於作者是總結,對讀者則又有別種意味。人生苦短,不能經歷所有的故事,文字則可以將一個人的所見所聞寫下來,交給另一個人去觀看揣摩,體味置身其中的心境。於是作者與觀者,人生都拓展了一分。
作者生在江邊,算起來也是文化概念上的江南,所以風物皆滋潤。我長在山裡,見慣的是靠山吃山的獵戶和山民,粗糙苦礪。江南多紫藤花,而山中人則少有打理精緻花草的興趣,好養蘭草、杜鵑與月季,因為漫山皆是。深山多生木通,開紫花,據說與紫藤略有幾分相似,只是不成珠簾倒掛的姿態,而且顏色要濃厚得多。
所以我只能想像一條載著簇新家具的船穿過河汊,靠上碼頭的場景,以及停泊久了的船,因為不忍傷了四周新生的荷花,索性系在岸邊,掛一排燈籠做麻將館。這樣瀟灑的情懷,倒不大像印象里的江南人,要有些塞外的曠達才能消解掉溫柔里的小氣。
我也在重慶待過幾年,就沒有在雨天碰到過吹尺八於江畔樓頭的胖子,也未曾去“農家樂”吃過豆花和雞。所以看作者寫出一二有魏晉風或者江湖氣的人物,就有些嫉妒,覺得自己所見所聞太過狹隘。也許是因學校偏遠,進城機會少,交遊也不廣。臘梅和黃桷蘭倒常見,到季節滿街都是賣花的女人,背著盛滿花束的背簍。
京都我去過兩回,加起來不到十天,在忽晴忽雪的日子裡爬過大文字山,也在夜裡游過吉田山,在真如堂脫了鞋上去,立在欄桿前看堂前三重塔影與菩提樹影,不敢高聲。這是初來的新奇和鄭重,多少有做客的拘謹。然而一個地方的真味,不經年累月在其中,大多咀嚼不到。譬如在爬大文字山的山道人,與一個個迎面過來的人問好,但卻未能遇到同行的老太太,一路告訴這座山的故事;也沒有在下山的夜路上碰到螢火蟲,聽著泉水聲,知道山路已經快要走完。
至於“金紅一梳上弦月,自三重塔的尖端,一點點墜入濃密的樹林,止餘一點清光”的景象,以及得以跟各家舊書店的老闆交朋友的緣分,更只能心嚮往之。而這些都是在作者的見聞里,不是刻意作態給人看,就是生活其中的日常與真實。女性有天生的細膩敏感,從一杯茶一枝花里看出人情溫厚,寫得出綿密悠長的文字,讓人細細咂摸,在想像里重返彼時彼地,重建一個世界。自然,千人所見又各有不同。
現在翻這部書稿,想起兩年來很多有趣的事。譬如寫修整唐招提寺的時候,講到千手千眼觀音像。千手觀音的手以木製,用木釘跟菩薩像身體連線。修繕之時,須用x光測定連線的位置和精度,於是木釘楔入的姿態皆清晰可見。她給我看過這幅X光照,說:“菩薩好痛。”
又如通電話的時候,她正在路上碰見貓,便學貓聲呼喚。家裡的三隻貓聽見,也飛快振作精神,圍攏過來查看。
日本大地震那年,國內新聞上時時都是核泄漏、輻射擴散的訊息,傳言紛起。她正好要回京都開學,雖然從經驗與常識看,京都尚不致被波及,仍然不免擔心,叮囑她萬一不妙,馬上回來。然而後來一切平靜。她給一家雜誌社寫了《浮槎》,講震後日本人的生活與心境。她自己並不滿意,說想寫的和雜誌社的命題不太是一回事。但掙錢吃飯,總該順著金主來。對於這個道理,她是很清楚的。雖常自嘆妥協軟弱,然而人前總得擺笑臉。國人常受提醒,日本島國多災多難,故常有侵略中國的野心,然而中國未必不多災多難。日本受古中國文化的浸潤,“古今興廢有若反掌,青山綠水則固無恙”這樣的悲慨,應是相通。所以當她寫道,在織田信長燒過的延曆寺山中,一位老婦指著周遭青山說,“當年的寺廟都已經燒失,但所有的山巒仍然存在。所以比叡山和延曆寺仍然在這裡,分毫無差”,對歷史存亡的豁達與哀悼,盡在其中。
至於京都的食物,多清淡可口,很容易接受。她極推崇京都的漬物,我試過幾樣,覺得茄子很好。茄子本來有一股清苦的味道,恰為醃漬之後的成酸添一層回味,很能下飯。
吳從周
2013年6月10日

序言

余自己丑秋浮海東渡,客居京都。此地古屬山城國,後為平安京,千年未嘗隳墮,寺觀塔剎,有北朝洛陽之盛,風雅掌故存焉。於是目見耳聞,隨手漫記。居山之陽,暮鼓晨鐘相聞,雲光雨氣時來徘徊。山寺內外多植藤樹,春晚花盛,琳琅滿目,垂曳可人。每歲往觀之,不覺已四回矣。東國文人特愛藤,《萬葉集》中比比皆是,俳人亦多吟詠。遂採擷為題。癸巳芒種枕書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