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下一站,天堂:生死學大師談死亡與臨終
- 作者: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
- 類型:心理學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742221
- 外文名:On Death and Dying
- 譯者:易菲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307頁
- 開本:16
- 品牌:鳳凰壹力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 0 世紀百大思想家之一、生死學大師伊莉莎白· 庫伯勒-羅斯成名巨作
暢銷全球的現代生死學教育之經典 影響並教誨無數人善待死亡與臨終
《下一站,天堂》一書對死亡的探討是革命性的,通過對200多個臨終病人進行訪談,對瀕臨死亡患者的心理有著良好的把握,這些資料對臨終病人、家屬、醫生、護士、社工以及普通人,均有幫助和啟發。
“臨終關懷”這一課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大家重視,《下一站,天堂》即是較好的臨終關懷教科書。
《下一站,天堂》在2003年被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出資創辦的“圖書”(BOOK)雜誌評為“改變美國的20本書”之一。
死亡是終點,也是生命的一部分,除了逃避、恐懼,更應該面對、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快活。
暢銷全球的現代生死學教育之經典 影響並教誨無數人善待死亡與臨終
《下一站,天堂》一書對死亡的探討是革命性的,通過對200多個臨終病人進行訪談,對瀕臨死亡患者的心理有著良好的把握,這些資料對臨終病人、家屬、醫生、護士、社工以及普通人,均有幫助和啟發。
“臨終關懷”這一課題近年來越來越受大家重視,《下一站,天堂》即是較好的臨終關懷教科書。
《下一站,天堂》在2003年被美國最大的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出資創辦的“圖書”(BOOK)雜誌評為“改變美國的20本書”之一。
死亡是終點,也是生命的一部分,除了逃避、恐懼,更應該面對、了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快活。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美國精神病學家,國際知名的生死學大師,探討“死亡與臨終”相關領域的權威人士,深受同行愛戴與尊敬。其著作被譯成27種文字,著有:《天使走過人間》《死亡與臨終問答》《活至最後一刻》《記住這些秘密》《死亡:生命的最後階段》《關於兒童與死亡》《堅持到底》《愛滋:最終的挑戰》等。她於2004年去世,享年78歲。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目前,人們對於死亡和臨終的觀感,正經歷著深刻的轉變。這得歸功於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醫師和其他臨終關懷的先驅。他們的著作首開風氣,率先將臨終視為一個合法、有待開發的研究領域。
——美國超個人心理學專家凱瑟琳·辛格,《陪伴生命》
庫伯勒-羅斯是比較系統地開始研究死亡歷程的一個學者,她認為人的死亡要經過五個階段。
——鳳凰衛視主持人、作家梁文道,《開卷八分鐘》
所有社會工作者,無論是學生、實習者,抑或教師,都應該讀讀《下一站,天堂》。因為它關懷人之所失,而幫助他人正是所有社工最尋常不過的工作。有此一書,可令他們投身工作時,見微知著,心懷洞見,同時又有滿腔熱忱。
——《英國社會工作雜誌》
在研究死亡的路上,庫伯勒-羅斯比所有哲學家都走得更遠。她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只停留在思想中,而是走進病房,與瀕死的人們交談,聽他們生命中最後的聲音,了解他們對死亡的種種認識與感情。
——豆瓣網友讀後感
每家圖書館都應該有一本!
——英國《護理周刊》
庫伯勒-羅斯深入探討我們應如何關懷臨終者,認為只要付出無條件的愛和採取比較明智的態度,死亡可以是安詳的,甚至是轉化的經驗。
——“參透佛法精髓的上師”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
庫伯勒-羅斯所作的觀察耐人尋味,也發人深省,實有宗教學與臨終精神醫學的深刻意義。
——台灣“生死學之父”傅偉勛,《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美國超個人心理學專家凱瑟琳·辛格,《陪伴生命》
庫伯勒-羅斯是比較系統地開始研究死亡歷程的一個學者,她認為人的死亡要經過五個階段。
——鳳凰衛視主持人、作家梁文道,《開卷八分鐘》
所有社會工作者,無論是學生、實習者,抑或教師,都應該讀讀《下一站,天堂》。因為它關懷人之所失,而幫助他人正是所有社工最尋常不過的工作。有此一書,可令他們投身工作時,見微知著,心懷洞見,同時又有滿腔熱忱。
——《英國社會工作雜誌》
在研究死亡的路上,庫伯勒-羅斯比所有哲學家都走得更遠。她並沒有像他們那樣只停留在思想中,而是走進病房,與瀕死的人們交談,聽他們生命中最後的聲音,了解他們對死亡的種種認識與感情。
——豆瓣網友讀後感
每家圖書館都應該有一本!
——英國《護理周刊》
庫伯勒-羅斯深入探討我們應如何關懷臨終者,認為只要付出無條件的愛和採取比較明智的態度,死亡可以是安詳的,甚至是轉化的經驗。
——“參透佛法精髓的上師”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
庫伯勒-羅斯所作的觀察耐人尋味,也發人深省,實有宗教學與臨終精神醫學的深刻意義。
——台灣“生死學之父”傅偉勛,《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
名人推薦
以病人為師,方可了解生命最後階段的那些焦慮、恐懼與希冀。本書所講述的,正是病人與我們交流痛苦、分享期待和訴說失望的經歷。希望憑藉本書,能夠鼓勵其他人不要迴避“萬念俱灰”的病人,而是進一步理解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 伊莉莎白· 庫伯勒-羅斯
—— 伊莉莎白· 庫伯勒-羅斯
圖書目錄
致謝/1
前言/3
第一章
關於死亡之懼/1
第二章
對待臨終病人的態度/11
第三章
第一階段:否定與隔離/39
第四章
第二階段:憤怒/51
第五章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87
第六章
第四階段:抑鬱/91
第七章
第五階段:接受/121
第八章
希望/151
第九章
患者的家庭/173
第十章
晚期患者訪談錄/199
第十一章
對“死亡與臨終”研討會的反應/273
第十二章
晚期患者的治療/299
前言/3
第一章
關於死亡之懼/1
第二章
對待臨終病人的態度/11
第三章
第一階段:否定與隔離/39
第四章
第二階段:憤怒/51
第五章
第三階段:討價還價/87
第六章
第四階段:抑鬱/91
第七章
第五階段:接受/121
第八章
希望/151
第九章
患者的家庭/173
第十章
晚期患者訪談錄/199
第十一章
對“死亡與臨終”研討會的反應/273
第十二章
晚期患者的治療/299
序言
當被問及是否願意寫一本關於“死亡與臨終”的書時,我滿懷熱忱地接受了這個挑戰。可在我扎紮實實地坐下來,考慮如何構思時,棘手的問題來了。該從何處下筆?寫些什麼?對於將要捧起此書的陌生讀者,有多少故事我能向他們細細道來?有多少與垂危病人相處的經歷可以一一述及?許多唯有親歷親聞方可體悟的事,又該如何化為文字訴諸筆端?
過去的兩年半里,我與重病患者朝夕相處,或許本書講述的僅是這項實驗的開始,可對於所有參與者而言,其結果卻是意義非凡又極具啟發力的。本書既非指導如何護理臨終病人的指南,又非純粹研究垂危病人心理的教科書,它只算得上我們重新將這些病人以“人”視之的一次機會,與他們交談,學習他們的勇氣,並據此發現我們醫療護理上的不足。以病人為師,方可了解生命最後階段的那些焦慮、恐懼與希冀。本書所講述的,正是病人與我們交流痛苦、分享期待和訴說失望的經歷。希望憑藉本書,能夠鼓勵其他人不要迴避“萬念俱灰”的病人,而是進一步理解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少數可以做到的人會發現,這其實tgZ個互相慰藉的過程;他們懂得人類思想的真諦,發掘出人類存在的獨特魅力,以此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在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刻少一些憂慮。
過去的兩年半里,我與重病患者朝夕相處,或許本書講述的僅是這項實驗的開始,可對於所有參與者而言,其結果卻是意義非凡又極具啟發力的。本書既非指導如何護理臨終病人的指南,又非純粹研究垂危病人心理的教科書,它只算得上我們重新將這些病人以“人”視之的一次機會,與他們交談,學習他們的勇氣,並據此發現我們醫療護理上的不足。以病人為師,方可了解生命最後階段的那些焦慮、恐懼與希冀。本書所講述的,正是病人與我們交流痛苦、分享期待和訴說失望的經歷。希望憑藉本書,能夠鼓勵其他人不要迴避“萬念俱灰”的病人,而是進一步理解他們,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度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少數可以做到的人會發現,這其實tgZ個互相慰藉的過程;他們懂得人類思想的真諦,發掘出人類存在的獨特魅力,以此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甚至有可能因此而在自己人生的最後時刻少一些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