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雪村(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新雪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上雪村,位於坂田街道東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坂田圍村、下雪村。始建於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曾姓先祖遷入而形成。原名雪竹徑,因地勢高低不同而分為兩個村,地勢高的稱上雪村,地勢低的稱下雪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雪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坂田街道新雪社區
  • 地理位置:坂田街道東北部
1959年,上雪村從雪竹徑分出。雪象河從村南面流過,附近有托坑水庫。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10月,屬紅旗公社;1959年1月,屬布吉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7月,屬布吉區;1986年10月,屬布吉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布吉鎮;2004年,屬布吉街道;2006年,屬坂田街道雪象社區;2014年,屬坂田街道新雪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為曾姓,早年輾轉山東、江西、福建、香港新界蓮麻坑,於清嘉慶二十四年遷移至此地。2015年末,戶籍人口200人,其中男性105人,女性95人;80歲以上6人,最年長者99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32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2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29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15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英國。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為主。改革開放後,尤其是2004年和2007年農村城市化、村改居、“轉地”等新政策實施後,該村建成上雪科技園,上雪科技園區共185棟建築,其中廠房110棟、宿舍樓75棟、商業樓12棟、商銷120家,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租賃業。現集體經濟以廠房出租和管理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集體經濟分紅、房屋出租等。傳統節慶食品有春節的米通、油角、糖環,清明節的茶果、艾粄,農曆六月初六或小孩滿月時招待客人的手指糍等。清平高速S209線、坂雪崗南路、吉華路經過該村。1974年通電,1977年通電話,1986年通自來水,1993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網際網路。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已無存。現存有上雪村碉樓,建於民國時期,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由三合土夯築而成,高5層,設有瞭望口,現保存完整。村口有上雪村牌坊。
該村有曾氏宗祠,始建於清末,重修於1985年,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
上雪村有東江縱隊紀念碑,是由祖籍上雪的英國華僑曾壽出資修建,於1983年立於上雪公園內。村里存有《雪象鄉雪竹徑村老革命根據地模範鄉》碑,立於2005年4月5日。
村民在重陽節祭祖,然後一起吃大盆菜。
代表性人物:20世紀30一40年代,在曾鴻文的帶領下,該村許多青年投身革命。抗日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有曾木秀、曾石安、曾元吉等;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有曾桂嬌、曾官玉、黃亞皇等。還有戰鬥英雄曾鴻文、張玉成等。
曾鴻文(1892一1990),青年時加入洪門會,是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寶安縣的農民運動骨幹。1941年1月,中共寶安縣委成立,地址就設在曾鴻文的家裡。同時,寶安抗日自衛總隊成立,曾鴻文任總指揮,下轄8箇中隊,600多人。同年口月,日軍發起香港戰役,曾鴻文帶隊打通了九龍青山到元朗十八鄉的交通線,為秘密營救文化名人打下了基礎。1941年12月,參與營救留在香港的文化界精英和愛國民主人土,指揮新界西線的營救行動。1942年3月,任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寶安大隊大隊長。東江縱隊北撤後,他留在香港做地下工作。1947年回到寶安做民眾工作。
曾官玉(1918-1948)、烈士,中共地下工作者,1948年在東莞縣塘廈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