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地理位置,行政區劃,歷史沿革,經濟發展,農業發展,工業經濟,發展思路,廉政建設,發展措施,農業現代化,農村改革,農民增收,公共事業,鄉村規劃,歷史名人,林汝翥,林汝翥墓,
鄉鎮概況
上逕鎮地處
福清市東南突出部,面積50平方公里,截止2005年,人口3.07萬;鎮域有耕地面積1086公頃、山地面積2926公頃、灘涂面積549公頃。1995年經批准的,在福廈公路旁的上北埔南部劃出53公頃面積作為新鎮址,1996年8月已完成新鎮搬遷。
1992年撤鄉建鎮,轄有16個行政村,87個自然村,人口32139人。全鎮共有28個黨支部,其中非公黨支部4個,黨員856人。區內衛生院1所,農村衛生所14所,轄區內有高級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20所,在校學生達7000人。
地理位置
上逕鎮位於福清市西南部福清灣上端,北毗
宏路鎮,南鄰漁溪鎮,東臨龍田鎮,西界福廈公路。鎮境依山面海,背負眾多村莊,依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自古便為交通要津。福廈公路縱貫西部、穿境而過,龍田至嶺腳公路橫貫全境,陸路交通便捷。
上逕鎮依山面海,福廈公路縱貫西部,膠龍公路橫穿中部,東抵龍高半島,南達
漁溪鎮,北接宏路街道,距福清市中心12公里。區內河道縱橫,北有裏海河,中有
逕江,南有院林溪,東張水庫主幹渠流經全鎮,水量充沛。
行政區劃
上逕鎮下轄16個村:
洋中村、油塘村、東林村、樹林村、上逕村、梧崗村、南灣村、縣圃村、海頭村、排邊村、嶺膠村、下井村、前宅村、官元村、玉嶼村、山兜村。
歷史沿革
上逕,宋時稱前莊,明末改上鏡,諧音為上逕。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
福清縣五區,1961年從漁溪人民公社中分出建社,1984年改鄉,1991年置鎮。鎮政府設上逕村,下轄洋中、油塘、東林、樹林、上逕、梧崗、南灣、縣圃、海頭、牌邊、嶺腳、下井、前宅、官元、玉嶼、山兜等16個行政村。截止2005年,有旅外僑胞1.5萬人,遍布世界14個國家和地區,是福清市著名的僑鄉。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2.21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其中工業總產值19.65億元,增長15.9%;農業總產值25634萬元,增長8.5%;財政總收入682萬元,增長4.8%;鄉鎮企業總產值29.7億元,增長12.4%;出口總值8.8億元,增長8.9%;農民人均純收入5196元,增長5.0%。經濟發展態勢良好
農業發展
上逕鎮是全省十大農科教重點示範鄉鎮之一,現已形成四大產業基地:一是淡水養殖基地,面積近7000畝,其中
鰻魚養殖面積1000多畝,年可出口成鰻3000多噸,淡水魚養殖面積近5000畝,產量可達5000多噸,對蝦養殖面積800多畝,產量達2000噸;二是畜禽蛋品基地,年生產瘦肉型商品豬4.1萬頭,肉禽53萬隻,蛋品1500噸;三是水果生產基地,主要物產有名優
龍眼、
枇杷、橙、葡萄等,全鎮栽有各種名優果樹2300畝,產量2000多噸;四是蔬菜種植基地,面積達3000畝,產量1.6萬噸。上逕鎮緊密圍繞“全面奔小康,建設新農村”的目標,以增加農民的收入為中心,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鎮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勢頭,農民人均年收入達5560元,同期比增長5%。
該鎮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大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的力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推廣名優水果種植,加快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引導和鼓勵農民利用土地資源,參與嘉葉農業實施“公司+農戶”、“基地帶農民”的經營模式,與公司簽定種植契約。集約經營,帶動農民致富。公司年可吸納本地勞動力1250餘人。他們既拿工資又有田租收入,人年均純收入達9600餘元,比當地種田農戶增收60%以上。農民年可增收1120多萬元。同時加大
水產養殖業扶持力度,指導科學養殖,提高水產品質量,並努力扶持培養一批與主要市場相適應、高起點、高水平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提升農副產品價值。鎮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總產值達2.9億元。
福清轄區種、養殖場客觀存在規模小、種植、養殖水平參差不齊、管理不規範,無法納入檢驗檢疫備案管理,制約產業發展。上逕鎮是食品農產品生產和出口大鎮,烤鰻、蝦、蔬菜等產品出口由於藥物殘留等原因深受技術貿易壁壘影響,福清局在《福清市食品農產品源頭區域化管理及良好農業規範(GAP)推行工作方案》框架下,加強與上逕鎮人民政府協調協作,於2008年5月27日與上逕鎮人民政府召開協調協作會議,共同推動農產品源頭區域化管理,進一步向深度和廣度推進,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一是制定《上逕鎮食品農產品源頭區域化管理及良好農業規範(GAP)推行工作方案》,成立以上逕鎮
鎮長為組長,檢驗檢疫局及有相關部門、協會、加工企業、飼料廠等成員組成工作小組,實現地方政府、監管部門、企業、行業協會“四位一體”對水產養殖、蔬菜種植、蝦養殖等基地的區域化管理。二是發揮鎮政府種植、養殖集中地的優勢,選擇2-3個自然村作為試點,並配備專職和兼職協管員,協助開展區域管理的推進和監管工作,承擔監管部門取樣檢測等日常工作,推動水產養殖區域化管理試點工作,建立區域化管理示範點。三是以良好農業規範(GAP)為重要抓手,2008年內,爭取在條件比較較好的原料基地建立良好農業規範體系。四是加大對區域化管理種養殖場在政策、資金方面支持,根據《福清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扶持水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暫行)的通知》(融政綜[2007]273號)精神對蝦養殖基地提供資金、政策的獎勵和扶持。
工業經濟
1993年,在福廈公路59-62公里處建設工業園區,規劃面積為2.8平方公里,園區距長樂國際機場50公里、江陰港貨櫃碼頭28公里、新厝出口加工區2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區內有45家企業。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4家,年產值上億元的企業7家。基本形成了塑膠、五金、電子、食品、製鞋、水產加工等產業體系。園區內福銘食品獲福建省名牌產品、天馬飼料獲省級著名商標並榮獲2006年度福清市“十大民營企業”榮譽稱號。
全鎮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000多萬元,相繼建成了逕漁公路、逕油公路,容量8500門程控電話模局、廣播電視大樓、22萬伏變電站等一大批基礎設施,1996年鎮區遷至324國道東側,總面積40公頃,規劃用途為政治、經濟、文化、商住一體的集鎮中心樞紐。集鎮正朝著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電力和水利設施完善、人居環境宜人的方向闊步前進。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社會秩序安定穩定。
發展思路
上逕鎮切實把發展工業作為經濟發展的第一要務,充分認識到地處福廈走廊,有一定工業基礎和區位優勢,如不搶抓機遇,就會失去優勢,落於人後。上逕人把服務看成是園丁的活兒,是催開百花,花香引得蝴蝶紛至沓來。為此,鎮黨委政府一班人調整了招商引資工作思路,探索建立了三項工作機制:
1、實行服務承諾制度。年初專門召開了一場招商引資工作分析會,把強化管理和服務工作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頭戲,並於春節後印製了500份致全鎮工業企業的一封公開信,明確了鎮黨委政府為全鎮企業發展提供優質服務的鄭重承諾。
2、實行黨政領導掛點企業聯繫制度。每一位黨政班子成員都有掛點企業,同時向企業公布了領導班子成員的聯繫電話,並隨時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3、實行重點在談項目跟蹤掛鈎制度。為及時協調解決重點項目報批手續及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鎮裡專門抽調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建重點項目服務組,做好這些重點項目服務跟蹤工作,並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做到一周一匯報一部署,力求儘快促審批、促投產,有效促進重點項目的相繼落戶。“花香蝶自來”,良好的服務環境,呈現出企業落地一家帶來一片的良好效應。
廉政建設
上逕鎮是新農村建設精品點,鎮內各項功能設施比較完備,該鎮把它作為廉政文化進農村的重要展示平台。
一是以小區為中心,村部為載體,建立了廉政文化活動中心,物色培訓了廉政文化宣傳中心戶,張貼了廉政格言警句;設立黨風廉政教育活動室,組織黨員上黨風廉政建設專題黨課,觀看黨風廉政建設電教片,將村幹部廉潔自律的管理制度全部規範上牆。
二是設立永久性宣傳陣地。建立“三欄”:即村務公開欄、財務公開欄和規費收繳公開欄,對經常性的公開內容堅持每季度公開一次,階段性的工作逐段公開,重大事項的內容即時公開。
三是聘請一批廉政監督員。根據幹部民眾的推薦,聘請德高望重的黨員和民眾代表作為廉政建設監督員,充分發揮監督作用,同時在村中心區設立黨風廉政建設意見箱,接受民眾的舉報。
四是開展一次村幹部廉潔承諾活動。由村“兩委”班子負責召開民眾代表大會,村幹部在會上向村民們作出廉政承諾,並簽訂《廉政承諾書》,自覺接受廣大民眾的監督。
五是以村廣播站為媒介,經常性地播放任長霞、鄭培民等人物的先進事跡,讓廉政清風吹遍農村的各個角落。
六是以文化宣傳長廊及“井岡山幹部學院社會實踐教學點”為平台,組織山歌手演唱廉政山歌,舉行廉政山歌擂台賽,定期出宣傳板報。
七是請老教師、老幹部、民間藝人編寫了如:“常走河邊身子正,淡泊名利心自寧”、“清廉知竹節,高潔慕梅心”,公僕“十字令”等一批廉政格言、“反腐倡廉”對聯和廉政山歌。
結合宣傳、計生、組織、政法等部門開展的“文明信用農戶”、新農村建設“黨員示範戶”、“計畫生育模範戶”、創建“和諧五型”農民評比等活動,在小區內開展“廉政文化示範戶”,“黨風廉政建設優秀監督員”的評比,並為其掛牌增勢,充分發揮示範效應,帶動教育他人,使黨員幹部在潤物無聲中接受黨風廉政教育,感受廉政文化建設的氛圍。
發展措施
農業現代化
科學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加速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進一步壯大畜牧、水產、水果、蔬菜、花卉等五大主導產業規模。堅持以工業化帶動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培育壯大畜產品加工銷售產業鏈、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果蔬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糧食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花卉種植(加工)銷售產業鏈,促進農副產品加工增值。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和檢驗檢測體系、動植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廣泛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鼓勵申報綠色食品和無公害產品認證,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培育農產品知名品牌,提高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
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體制和運行機制,與農戶結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提高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大力加強農技隊伍、農產品行業協會、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建立農村信息網路服務體系,完善科技推廣、信息交流、市場流通等服務,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緊緊抓住兩岸關係緩和及台灣農產品進入大陸的契機,進一步密切融台農業在資金、技術、信息、品種、管理、行銷網路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加快推進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和台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培育一批與主要出口市場相適應、高起點、高水平的農產品出口基地。
農村改革
認真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積極推進以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各項改革。穩定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關係,按照“依法、自願、有償、規範”的原則,加強對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引導和管理,促進土地向農業企業和種糧大戶集中,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加快推進農村土地徵用制度改革,完善土地徵用程式和補償機制,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抓好農村稅費改革的後續配套工作,確保改革後農民負擔明顯減輕不反彈,確保農民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確保農村義務教育正常需要。
完善林權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水域灘涂養殖證制度,推進水管體制改革、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水價改革和漁港設施產權制度改革。
支持農村信用社改革發展,穩步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加大政策性金融支農力度,推廣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探索實行靈活多樣的抵押、質押等擔保形式,逐步建立農業保險體系,進一步改善農村金融服務。
農民增收
採取綜合措施,廣辟農民增收途徑,在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著力提高非農產業發展水平和非農就業比重,拓展農民非農收入渠道,建立農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加快農民致富步伐。
加強對農民的就業技能和生產技術培訓,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增強其增收能力。著力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加快建立統一的城鄉勞動力市場和平等就業制度,實行城鄉一致的用工政策和社會保障政策,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
大力實施農村扶貧濟困計畫,全面落實“四個一”幫扶措施,對生存條件差的貧困人口實施“造福工程”搬遷,對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加大對山區、老少邊窮地區的扶持力度。
公共事業
進一步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逐步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全部免費,推進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加強農村學校遠程教育設施建設,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
加強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體系建設,完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全面推行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為核心,醫療、教育、住房等救助為補充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體系。
實施農村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開展“少生快富”扶貧工程。加大對農業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加強土地整治、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中低產田改造,抓好險病水利工程的除險加固工作,全面完成通行政村公路硬化建設任務,加快推進農村集中式飲用水工程建設,完善農村電網改造,加快農村沼氣發展步伐,進一步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
鄉村規劃
加強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按照“布局最佳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環境淨化”的要求,高起點、高水平推進鄉村規劃建設,著力解決鄉村建設的雜、亂、散等突出問題,建立健全規範有序、布局合理的鄉村建設管理機制。
積極穩妥地推進行政村重組整合,撤併分散的自然村、改造空心村,建設中心村,實現人口、產業、資源要素集聚和基礎設施共享,形成社區化管理和服務新格局。
加快推進村莊整理,拆違房、拆空房、整舊房、建新房,整治村容村貌。積極推進田、林、路、河、住房、供水、排污等綜合治理,做到垃圾等廢棄物集中處理,生產和生活污水規範化排放。實現工業在園區、居住在鎮區、生活在社區的現代農村新模式。
歷史名人
林汝翥
林汝翥(?~1647) 字大葳,號心宏,福清靈得里(今上逕鎮)人。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領鄉薦授沛縣知縣,後曾以抵禦徐鴻儒的戰功,升四川道監察御史。汝翥耿介敢言,疾惡如仇。他對
魏忠賢及其閹黨的倒行逆施深惡痛絕。明天啟四年(1624年)汝翥巡視北城時,對為非作歹的太監曹進、傅國興,懲以笞刑。魏忠賢的死黨司禮監王體乾以汝翥為外官擅自處罰內監觸犯朝規,上奏熹宗皇帝,要對汝翥處以廷杖之刑。當時工部主事萬燝因彈劾忠賢被廷杖斃命,汝翥恐冤死杖下,偷偷逃出都門,投順天巡撫鄧渼,並懇求鄧渼為他遞《劾魏忠賢疏》給熹宗皇帝。疏中汝翥沉痛陳言,歷數魏閹罪狀,指出:“禁垣之間,惟憚忠賢之威福,不知有皇上之威靈。”勸熹宗帝吸取唐文宗縱容仇士良釀成甘露之變的教訓。糊塗的熹宗帝反將汝翥廷杖後
削籍為民。
思宗
朱由檢即位後,閹黨失寵,汝翥復原職,歷升廣東瓊州道,後退歸家鄉。汝翥家居時,懲治了搶劫過往商民的族人,使地方清靖,道路通行,過往的福、興、漳、泉四府商民感其功德,為他立頌德祠,春秋兩季祭祀。清順治四年(1647年),南明王朝桂王召見,授汝翥兵部右侍郎職務。是年十月,汝翥率鄉兵與吏部主事林至會合,攻福清縣城,林垐陣亡,汝翥被捕,堅強不屈,最後吞金而死。坐落上逕鎮油塘村黃厝底自然村的殷山南麓,是清乾隆年間廣東提督加贈左都督黃有才之墓。
林汝翥墓
墓建於清
乾隆十六年(1751年),朝北偏西60度,占地3畝多,陵園呈長方形,長約60米,寬約12米,墓高約2.8米,墓身已被破壞,墓穴空無所有,但輪廓尚存。墓碑高約2米許,寬約1米多,覆於地下,碑前有供祭祀用的長方石桌。墓埕隨山勢呈傾斜狀,每隔數米就有3層石階分列兩旁。一至三埕有石桌與圍屏,第四層埕的正中豎有直碑,上刻黃有才的官銜全稱,其左右兩旁為供遊人休憩的碑亭(現亭已廢,座沿存)第六層右為御賜贊碑,右為功績紀碑。功績碑已殘破,覆於地下,唯贊碑仍較完整。
第八至第十三層埕依次對列石人、石馬、石獅、石虎、石羊。石人4尊(文武各二),其他各2尊,共12尊,每尊間隔約6米,排列井然有序。文臣像高2.65米,寬0.8米,厚0.4米;武將像高2.75米,寬0.75米,厚0.4米;臥虎一對,高為0.95米,寬0.4米,長0.7米;石馬一對,高1.8米,長1.5米,寬0.4米;石羊一對,高0.75米,長0.8米,寬0.4米;蹲獅一對,高1米,身長0.9米,寬0.4米。石像雕工精細,線條分明,粗獷中蘊含著細膩,文臣溫文爾雅,琥將肅穆威嚴,蹲獅怒目圓睜,臥虎躍躍欲試,石馬昂首嘶鳴,石羊安詳柔順,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隱元
隱元(1592-1673年),俗姓林,名隆琦,字曾昺,號子房,福建省福清市人。明泰昌元年(1620年),投福清黃檗山萬福寺剃度出家,法號“隱元”。週遊各地,遍訪名師,崇禎八年(1635年),成為佛教臨濟宗正式傳法者。兩年後,為黃檗山萬福寺住持。四出募化,擴建寺院,使萬福寺成為中國東南名剎。清順治八年(1651年)萬福寺僧眾達數千人,出了不少學有專長的高僧,隱元因此被尊為一代僧傑,名揚海內外。順治十一年(1654年),隱元應邀率30位知名僧俗,從廈門啟航赴日本長崎,受日本佛教的主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