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西平·送陳舍人

《上西平·送陳舍人》是南宋詞人吳泳所寫的一首詞。這是作者送友人去襄陽上任的一首詞。上片從正面描繪陳舍人奔赴襄州跨鞍橫槊的英姿,落筆傳神。下片抒寫的乃詞人對朋友的厚望。詞意淋漓痛快,詞鋒振拔,氣雄而調雅,以跌宕的筆意創造感悟性的詞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上西平·送陳舍人
  • 創作年代:南宋
  • 作品出處:《鶴林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吳泳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上西平·送陳舍人
跨征鞍,橫戰槊,上襄州。便匹馬、蹴踏高秋。芙蓉未折,笛聲吹起塞雲愁。男兒若欲樹功名,須向前頭。
鳳雛寒,龍骨朽,蛟渚暗,鹿門幽。閱人物、渺渺如漚。棋頭已動,也須高著局心籌。莫將一片廣長舌,博取封侯。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上西平:詞牌名。雙調,七十九字,上片八句五平韻,下片九句四平韻。另有七十八字、八十一字型。
②陳舍人:不詳,可能是作者的朋友。舍人,官名。
③橫戰槊(shuò):橫持長矛,指從軍或習武。
④襄州:襄陽,襄陽區位於鄂西北,地處漢水中游屬南陽盆地邊緣,在今天的湖北。陳舍人所去的襄州,即今湖北襄樊市,宋時為襄陽府,在當時臨近宋、金邊界。
⑤蹴踏(cù tà):是踩踏的意思。
⑥據《宋史紀事本末》載:宋寧宗嘉定十年夏四月,金人分道入寇。五月,侵擾襄陽、棗陽。笛聲:指軍營中號角之類的聲音,借指發生戰爭。如同說“戰爭打響了”。塞云:就是“戰雲”,指戰爭的局勢。
⑦鳳雛:即龐統,漢未襄陽人,其叔德公稱之為“鳳雛”,善知人的司馬徽稱他為“南州士之冠冕”。
⑧龍骨:指的是臥龍,即諸葛亮。曾在襄陽居住,司馬徽稱之為“臥龍”。“蛟渚”,晉鄧遐斬蛟的地方。《晉書·鄧遐傳》載:襄陽城北沔水中有蛟,常為人害,鄧遐拔劍入水截蛟數段。
⑨鹿門:鹿門山之省稱。在湖北省襄陽縣後漢龐德公攜妻子登鹿門山,採藥不返。後因此用指隱士所居之地。唐代山水田園詩人孟浩然隱居於此。
⑩閱:是數、計算,帶有歸結的意思。
⑪棋頭:有雙重意思,一即“旗頭”,旗的頂端,隊前掌旗的人,借指軍隊;一指弈棋,也就是指戰事。“高著”,意為高明的招數。“棋高一著,縛手縛腳”,本指棋藝而言,後用以比喻技高一等,使對方不能施展本領。
⑫廣長舌:巧言利舌,語出《詩·大雅·瞻卬》:“婦有長舌,維厲之階。”

白話譯文

跨上戰馬,橫持著戰樂,赴襄州上任。正值秋天,馳騁戰場。荷花沒有衰敗,笛聲吹動邊界的愁緒。希望你奮發向上,努力樹立功名。
襄陽的著名人物鳳雛。臥龍早已作古,屍骨已朽;蛟渚、鹿門等遺蹟也已色彩暗淡,不以當年了,歷史名人像水泡一樣地消逝了。樹立功名,就像在棋局中籌劃高著一樣。不要憑著一條長舌,去博取官爵厚祿。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宋寧宗嘉定十四年(公元1221年),當時宋金之間戰事不斷,川陝和弗襄一帶局勢尤為緊張,禍患頻仍。此時陳賅繼趙方為京湖安撫使,即將赴襄陽任所,於是詞人賦此詞相贈,對友人進行慰勉和鼓勵。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一首送友人赴任的詞。
片頭三句,直寫陳舍人赴襄陽上任。值得注意的是,把“跨征鞍,橫戰槊”放在開頭,醒目突出。用以形容陳舍人,不難看出這是一副“橫槊立馬”的出征形象。尤其兩句中各用“征”、“戰”分別形容“鞍”和“槊”,製造了十分強烈的戰鬥氣氛。陳舍人赴襄陽任,就帶有上前線出征的意味。這也是作者對友人的鼓勵和祝願。因此,接下二句預祝對方在秋高氣爽、草長馬肥之時馳騁疆場,打擊敵人。看來陳舍人動身是在秋天,所以作者才這樣祝願、鼓勵他。這把陳舍人馳騁疆場的英姿描會得十分鮮明、突出。“芙蓉”二句,進一步說明陳舍人赴襄州上任,及作者鼓勵他的原因,就是敵人騷擾,邊塞吃緊。這裡用“芙蓉未折”點明時間。夏日五、六月間,正是荷花盛開的季節,故說“未折”。“塞雲”是不會愁的,這裡用擬人化的手法,表現戰局的緊張,敵人騷擾帶來的危急。結二句與開頭呼應,用直接語氣,鼓勵陳舍人:國家危難之際,正是男兒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好時機。
下片頭四個三字短句,敘寫襄陽歷史上的著名人物。這四句,一方面表明襄陽是大有作為的去處,出現過不少著名人物;一方面表明那已成為歷史陳跡。龐統、諸葛亮久已去世,屍骨已朽;蛟渚、鹿門等遺蹟也已破敗衰頹,不似當年了。對四位歷史人物的寫法,前兩人直寫名字,後兩人以遺蹟指代,筆法錯雜多變。“閱人物”二句,輕輕一結。總之,歷史人物已成為過去,象水泡一樣地消逝了。“渺渺如漚”,比喻新穎生動。言外之意:現在就要靠你大顯身手了。“棋頭”二句,遙接上片“芙蓉未折”二句,是說既是戰爭已開始,那就要有高明的招數,去對付敵人,使之不得亂動。結句,語重心長,諄諄叮囑:不要學那些靠巧言利舌爬上高位的人。言外之意,諷刺那些鼓吹和議、苟且偷安者。
詞中抒寫的並不是一般的離愁別恨,而是一種男子漢氣概的壯別。結合當時宋、金對峙、金人侵擾的嚴重局勢;結合襄陽歷史上的著名人物,對友人作了一番勉勵。希望他努力向前,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當然,這也是詩人自己的抱負和志向。全詞沒有離別的傷感,而是洋溢著一種男子漢千一番事業的豪氣和壯志;風格道勁,語言懇切、樸實,尤其下片結構,是有意義的警句。

名家點評

重慶師範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謝真元、陳忻《中國古代豪放詞曲評註》:此詞勉勵朋友奮力向前,建樹功業。全詞風格遒勁豪放。“男兒欲樹功名,須向前頭”、“莫將一片廣長舌,博取封侯”,質樸而精當,也表現了作者對功名的態度。

作者簡介

吳泳(生卒年不詳),字叔永,號鶴林,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二年(1209)進士。歷任軍器少監、權刑部尚書、泉州知州等。直言敢諫,主張內修政事,外抗強敵,曾上《西陲八議》、《保蜀三策》、《救蜀四策》。有《鶴林集》。存詞三十七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