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上蒜鄉位於晉寧縣東北部。面積127.26平方千米,人口3.45萬人(2006年)。轄下石美、石寨、河泊、金沙、牛戀、小朴、寶興、竹園、上蒜、三多、柳壩、科地、段七、洗澡塘、魯納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石將軍街,距縣城12千米。柴河自南而北流入滇池,中(誼)寶(興)鐵路、昆(明)(打)洛公路、昆(明)玉(溪)公路過境。名勝古蹟有石寨山新石器時代遺址、兩漢墓葬、摩崖石刻石將軍、南北朝梁堆墓等。
行政區劃
因原駐上蒜村而得名。上蒜鄉(段七一帶)元代屬大堡縣,清屬晉寧河西鄉(部分)及永寧鄉。民國18年(1929)改為第三、第四區,後改為鶴峰、古城、疊翠3鄉,旋又恢復為河西、永寧2鄉。民國36年(1947)又改為3鄉,不久又恢復為兩鄉。1950年後,曾改為第二、第三、第四區。1956年撤區並鄉時,定名為上蒜(駐地竹園村)。1958年9月,成立上蒜公社。1983年3月改為上蒜鄉。1984年5月,鄉政府由上蒜遷駐石將軍。1997年,面積127.3平方千米,人口3.2萬,轄石寨、河泊、金砂、石美、牛戀、三多、上蒜、寶興、竹園、小朴、魯納、柳壩、段七、洗澡塘、科地15個行政村。
郵編
650607
2008年代碼
530122205:~201牛戀村 ~202石寨村 ~203河泊村 ~204金沙村 ~205下石美村 ~206小朴村 ~207寶興村 ~208竹園村 ~209上蒜村 ~210三多村 ~211柳壩村 ~212科地村 ~213段七村 ~214洗澡塘村 ~215魯納村
歷史沿革
上蒜鄉歷史悠久,文物勝跡較多。坐落在上蒜鄉境內滇池岸邊的石寨山西漢時期的古墓群經三次發掘出五千多件青銅器,其中金質“滇王金印”與司馬遷《史記》中關於漢帝賜滇王金印的歷史記載相吻合,印證了上蒜的確屬於滇文化的發祥地。坐落在上蒜鄉南部的上蒜村,這可不是一個普通的村子,1953年,這裡的幾戶翻身農民,在一個叫
李能的青年農民的組織下,建立了雲南省第一個高級農業合作社,成為雲南農村社會主義的一面旗幟,為此,宋慶齡副主席1955年來這裡視察。有滇中唯一的摩崖石刻、觀音洞壁畫、石將軍壁畫;再加之有11公里沿滇湖岸線,旅遊資源極為豐富,積極支持昆明大灣生態旅遊度假有限公司,不失時機地推進大灣生態旅遊度假項目,在已建成的石寨300畝滇池濕地的基礎上,繼續加快濕地項目建設,逐步使遊客在上蒜鄉從心裡感到“歷史有看樣、現實有玩樣,吃在上蒜、玩在上蒜、住在上蒜,滇文化的發祥地正期待您的觀光和開發”。
上蒜地區的文化藝術,有悠久的歷史,據石寨山漢墓群出土文物中有銅鼓、銅管、葫蘆笙、銅編鐘和雙人舞、四人舞、八人舞的銅飾物看來,兩漢之前晉寧地區的樂舞已初具規模。
經濟
2007年上蒜鄉的目標任務是:經濟總收入增長15%;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0%;固定資產投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5‰以內。2007年全鄉工作思路是“一抓、二強、三化、四經、五標”,即一抓:抓住新昆明南城、西城建設的發展機遇,乘勢而上,發展上蒜、建設上蒜;二強:強化工業強鄉意識、強化發展意識;三化:推進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進程;四經:突出發展區域經濟、產業經濟、特色經濟、綠色生態旅遊經濟;五標:即達到實現開放上蒜、生態上蒜、和諧上蒜、文化上蒜、小康上蒜五大目標。
為抓實抓牢黨代表常任制工作,切實擴大黨內民主,落實黨代表對鄉黨委的、政府重大事項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在8月份開展了黨員評議黨代表,民眾評議黨員的基礎上,上蒜鄉組織了部分黨代表開展活動,聽取招商引資、教育、財政等工作匯報並組織了視察。
此次活動分兩個階段進行。上午,由鄉長、黨委副書記、分管副鄉長、中國小校長就2008年的招商引資工作、黨建工作、財政稅收完成情況、砂石料整合、中國小教育教學等情況進行了匯報。匯報後,代表們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大家對黨委、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建議。活動的第二階段是對晉寧縣工業園區上蒜片區建設情況、上蒜鄉柴河河堤恢復綠化等工作進行了視察。在視察中,代表們在聽取相關情況匯報後,詳細詢問了工作進展情況,並就今後的一些工作積極諫言獻策。
在此次活動總結中,鄉黨委書記對代表們的履職情況給予了高度讚揚,同時對代表們提出了要求:一是繼續發揮好黨代表聯繫黨員和黨委、政府的橋樑紐帶作用,做好反映黨員呼聲,宣傳黨委、政府政策的工作;二是帶頭髮揮並帶動黨員發揮好先鋒模範作用,在征地、滇池面山治理、“四退三還”等工作中起好帶頭作用;三是要求黨代表們關注黨委、政府的工作,積極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產業
種植業
全鄉種植蔬菜17500畝,實現總產2450萬千克,形成了以段七為中心的小瓜、莢豆生產基地,以小朴為中心的青蒜生產基地,以三多為中心的甜辣椒生產基地;種植油料作物2450畝,年產油菜籽36.7萬千克,形成了以科地、段七、河泊、石寨為主的雙低豐產油菜種植帶。種植花卉4000畝,完成總產2.1億枝鮮切花。實現了三個花卉村,成立了兩個花卉協會和四個花卉聯合體。
磷礦石產業
主要以磷、鐵、矽、玄武岩、石灰岩、大理石、白雲石、土礦等為主,最具有優勢的磷礦石儲量達1500萬噸。
教育
全鄉有中學1所,教師75人,22個班級,1215名在校學生;有國小12所,教師177人,86個班級,2902名在校學生。繼續鞏固“兩基”成果,堅持“兩基”年度復檢制度,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國中入學率為97.7%,積極推進學校人事制度改革,教學水平和辦學質量得到了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識不斷得到增強。通過多方努力,積極改善辦學條件,投資12.5萬元建蓋段七國小學生宿舍,投資14萬元建蓋上蒜國小教室,投資5570元改造河泊國小電路,投資6000元改造寶興國小電路,投資5000元改造牛戀國小教室;中學投資113365元分別購買課桌椅262套、學生床95張,對房屋進行修繕,解決教師住房,為最佳化教育資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設有鄉文化站1個,村組文化室15個。全鄉民眾性文化活動蓬勃開展,1980年以來,鄉創作人員共創作了以下劇目:李秀華創作《浪子回頭》、陳玉玲創作《姑嫂情》、楊媛姝創作《未過門的當家人》、楊學智創作的《三千三》、李其湛創作的《人間拂曉》、《元宵驚夢》等,多選載於《晉寧文藝》。
組織機構
上蒜鄉轄15個村民委員會,53個自然村,6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4051人;2006年全鄉設17個總支,74個支部,有1454名黨員。設團委1個,團總支15個。設黨委書記一人,副書記兩人;設鄉人大主席一人、人大主席團一個;設鄉長一人,副鄉長四人;下設行政單位兩個:黨政綜合辦公室、經濟發展與社會事務辦公室;事業單位五個:農林水綜合服務中心、文化廣播電視服務中心、村鎮規劃建設服務中心、畜牧獸醫服務中心、滇池管理所,全鄉共有職工63人。
黨員民評
2008年8月7日至25日,上蒜鄉認真組織開展了一年一度的黨員民主評議工作,全鄉18個黨組織,l362名黨員參加了評議,參評率達93%。
鄉黨委對“民評”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領導小組及九個由鄉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任組長的指導組負責民評的指導工作。在評議中,按照縣委組織部的要求,結合全鄉各總支(支部)實際,分別用2—3天的時間,除認真進行總支(支部)總結評議外,各位黨員進行了認真的批評與自我批評。上蒜村黨總支還結合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工作,組織黨員對本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及進展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同時,還組織黨員代表到本縣新農村建設開展較好的村進行了參觀學習,極大地激發了黨員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評議中,各總支(支部)還邀請縣、鄉副科級以上領導為黨員上黨課,使廣大黨員對縣情鄉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從思想認識上受到了一次極大的洗禮。
在評議中,上蒜鄉結合黨代表常任制工作,認真開展了黨員評議黨代表、民眾評議黨員工作,統一印製了測評表,組織相關人員對黨代表和黨員的聯繫工作情況進行了客觀公正的測評。通過測評,黨代表滿意率達97%,黨員滿意率達94%,對於滿意率較低的黨代表和黨員,總支(支部)對其進行了嚴肅認真的談話。
全鄉共評出63名好黨員,4名不合格黨員。各總支(支部)對評出的好黨員進行了表彰獎勵,鄉黨委也將根據黨規黨紀對不合格黨員進行處置。通過此次評議,進一步強化了我鄉黨的民主和先進性建設,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堅強有力的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