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FASHION

上海FASHION

《上海FASHION》是2005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程乃珊、賀友直。本書可為今日新上海人一本淺顯有趣的海派文化入門ABC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FASHION
  • 作者:程乃珊
  • ISBN: 9787532617487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3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作者簡介

程乃珊,女,1946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省桐鄉縣。曾祖父母是鄉下的蠶農。祖父16歲卷著鋪蓋從鄉下到上海謀生,到程乃珊出生之時,已成為在上海金融界頗有地位的人物。1949年全家遷居香港,上世紀50年代中期,又舉家返回上海。父母親都是40年代的大學畢業生,有很好的文學、音樂修養和外語造詣,對她影響頗深。程乃珊1964年高中畢業,考入上海教育學院英語班,畢業後分配到中學教書10餘年。她的第一篇小說《媽媽教唱的歌》發表於《上海文學》1979年第7期,從此開始了她的文學生涯。1982年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第一個短篇小說集《天鵝之死》。1984年,她的中篇小說《藍屋》獲首屆“鐘山”文學獎。後來她的作品曾先後結集為《丁香別墅》(中、短篇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出版)、《女兒經》(中篇小說集,花城出版社1988年出版)等。2000年以來,程乃珊專注于海派文化的紀實寫作,相繼有《上海女人》、《上海探戈》、《海上薩克斯風》等著作出版。
賀友直,1922年11月出生於浙江鎮,海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連環畫藝委會主任、上海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擅長:連環畫創作的第一部連環畫作品:1949年10月創作的《福貴》迄今為止共創作百餘本連環畫作品;從事連環畫的時間近50年,自己比較滿意的五部連環畫作品:(1)《白光》,(2)《山鄉巨變》,(3)《朝陽溝》,(4)《連升三級》,(5)《十五貫》;在從事連環畫創作中,自己花費精力最多、時間最長的作品:《山鄉巨變》,共4年;除繪畫之外,平時的業餘愛好:攝影、杯中之物;走上連環畫創作道路,顧炳鑫、趙宏本、劉繼卣對他的影響最大。

內容簡介

FASHION,可作時尚、風情之解。其實在城市風尚的背後,主導其走向的仍是傳統,這是城市精神之根。與以往不同的是,曾經繪製過《山鄉巨變》的已年過八旬的我國連環畫壇的泰斗人物賀友直老先生新繪插圖,取代以往充溢程氏作品的上海老照片,共同解讀上海韻味。兩位名家首度聯袂出書,再一次將上海在過去的一個半世紀裡的民俗風情的變更展現在世人眼前,堪屬難得。
歷史最重要的是細節,這本《上海FASHION》集作家程乃珊30篇文章,視角廣泛,時間跨度亦大,憶上海昔日之“FASHION”,衣食住行、人情世故、風俗名物、土洋男女、上上下下、邊邊角角,莫不涉及,細寫深描,像一部鏡頭無所不至的老片子,帶我們巡行百多年來上海灘的種種,從“飯碗”、“肖照”到“弄堂”、“亭子間”,從“茶館”、“大班”到“女紅”、“旗袍”,從“馬桶”、“老虎灶”到“小菜”、“大餐”、“冰淇凌”,從“外國阿媽”到“洋涇浜英語”……他人想到的它應有盡有,沒有想到的它卻令人回首驀然驚見,“包中”現“乾坤”之大,箱底出“花邊”之奇。程乃珊這位“老上海”用形象、具象的史筆寫得有根有據、有板有眼、有滋有味。
同樣作為一個地道的老上海,畫家賀友直為該書所配的45幅插圖其表現力並不亞於文字,完全是老上海社會文化記憶中的珍寶,如上海人對“飯碗”一詞的定義,上海時尚女士的“包中乾坤”、“髮髻”等等。賀老所作的插圖蘊涵著很深厚的人文精神,常常一幅畫就可以讓人聯想起一個時代的上海記憶,《上海FASHION》便是這樣一個極好的畫卷。
都會時尚的紛繁和日新月異,似是沒有“永恆”可言,其實在城市時尚的背後,主導其走向的仍是傳統,這是城市精神之根。作家程乃珊飽含情致,用雋麗感性的語言,通過對冰冰淇淋、西餐、花邊、縫紉機、弄堂、茶館、亭子間等這些我們已十分諳熟的城市生活場景的剖析,展示了百多年來上海時尚發展的蹤跡。而當代畫壇大師賀友直為《上海FASHION》傾力推出45幅風神畢現的上海圖畫,堪屬難得。兩位名家首度聯袂出書,一如雙峰並出,顯山彰水,可成一段出版佳話。

媒體評論

程乃珊的上海情結:“睡美人”醒了!
程乃珊和她的作品一樣,似乎都帶著濃濃的上海氣質。8月7日下午,在參加2006上海書展活動的間隙,程乃珊做客東方網嘉賓聊天室,向網友講述自己的上海情結。
上海:“睡美人”醒了!
《“睡美人”醒了!》,這是程乃珊一篇文章的標題,也是她對上海的一個比喻。
程乃珊說:“我總覺得上海是很女性的一個城市,很陰柔,也很美麗。”
她說,我家裡有一些舊的照片,展示的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上海,那時候的女學生很漂亮,城市的建築也很雄偉。由於一些原因,上海曾一度沉寂過,但不是消失,就像一個睡美人中了魔法一樣,她只是睡著了,而改革開放就像王子,親了睡美人一下。於是,上海醒了。在上世紀90年代初,上海進入全面發展,特別是人的觀念,不再睡得迷迷糊糊,一醒過來就漂亮鮮艷的呈現在大家面前。而上海經過很多年的準備,現代城市的元素已經很成熟了,金融、工業、教育、文化、藝術等等,都已經非常成熟。我有一個美國紐約電視台的朋友,他說同樣是改革,他再也找不到像上海這樣的城市,仿佛是一夜之前,城市各個方面全部建設起來,東方巴黎的丰韻馬上就回來了。
程乃珊的讀圖時代
程乃珊的作品往往圖文並茂,讓人看了賞心悅目。她說,照片是一種歷史的見證,而她的作品也進入了讀圖時代。
“最近幾年我特別關注紀實文體,而照片是證明的一個依據。很多時候,我寫一個上海的民院,不要花大量的筆墨,放一張照片,就說明了很多東西。”
“現在的人,拿一本書,首先就看照片,我也是。如果照片很有意思,我覺得這本書一定有意思。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叫《百年婚紗》,我找了各個不同時期的婚紗照,包括我奶奶和媽媽結婚時候的婚紗照。最早的婚紗不是白色的,中國人覺得白色是孝色,最早的婚紗是粉紅色,後來一點點接受西方人的概念,變成白色了,女人的身體也越來越顯現出線條。而以前的婚紗很臃腫,女人的線條不能顯出來。我說那么多很花力氣,但我只要把照片拿出來,一看就明白。”
睡前必看安徒生童話
有網友問,女子應該如何培養氣質,是不是應該學習琴棋書畫?
程乃珊說,女孩子最好的是本色,而青春、活力,這就是本。如果刻意追求優雅,反而做作了。然後是善良,不要講話兇巴巴的,萬事要懂得謙讓。
她認為,讀書是培養氣質很好方式,她建議孩子應該多看看安徒生童話。“我覺得安徒生童話不是單單寫給小孩子看的,我現在床邊永遠有一本安徒生童話,睡覺前一定要看。安徒生說過,如果世界上每一個女孩子都相信丈夫,就算生活走下坡路,她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我們現在很多妻子埋怨自己的夫,為什麼人家是總經理,你卻是保全?其實女孩子應該看一點童話,不要太現實。”
上海風情浮世繪
《上海FASHION》寫的是該市開埠以來諸色世相百般人情,實足一部新舊上海的浮世繪。從《海上風華》《女性素描》《洋場氤氳》到《市井百態》,全書描寫了舊上海特有的商氣、市井氣、洋氣、脂粉氣,而尤以表現脂粉氣最為出色,如《三嘆上海女人》一文,從上海女人的“十三點”,寫到上海女人的“作”,再寫到乃珊先生頗有研究的“亭子間嫂嫂”。這三點式描寫猶如漫畫家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最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如果說“二百五”是北方男人不懂世故的雅號,那么“十三點”則是上海女人舉止失范的貶稱。上海男人對上海女人(主要是下層市井女人)的考量,最流行的貶詞便是“十三點”,所以“上海女人,不忌諱被人說不漂亮、無身材,最忌被人——特別被異性背後說一句‘十三點’。長相不美無好身材,只是硬體上的問題;一句‘十三點’,則證明自身軟體有問題,是一種氣質上的缺陷。”
至於上海女人的“作”,“主要表現為刁蠻無理、不珍惜不滿足現狀,或得寸進尺、得隴望蜀,而老要無端挑起事端。”賀友直老先生更有絕妙插圖題畫語:“作囡(女子)手裡三張牌:一哭二鬧三上吊。”這當然是嚇嚇愛她的男人的,所以,上海女人的“作”,乃是:“一張鋪天蓋地的溫柔網”,其結果是男女“雙贏”。由此乃珊先生認為上海女人的“作”“是伴著西風吹入上海的一批洋種子,與上海風土人情相融相合後綻出的浦江邊的一朵奇葩。”真是妙語跳珠,落地有聲。
有人說程乃珊的《上海FASHION》是一種懷舊文學,其實並不盡然。人們在不經意中失落了記憶的鑰匙,但作家的彩筆能讓死水化作春潮騰湧。同時,作者筆下的風尚人情,不僅僅是對某個社會時期的追懷,更是對一種非文字城市文化整理與反思。所以,與其說本書是對舊風尚的眷戀,不如說是對一種傳統文化的激活。作者認為六十年風水輪流轉,現在的風尚往往又回到過去的時髦。諸如女人的髮髻與旗袍,以及種種禮儀矩等等。說明過去上海FASHION 在如今仍是一種鮮活的存在,也表明海派文化自有其生生不息的基因,一旦具備內外條件,過去的舊FASHION 又將如枯木逢春,滿樹綻花。
文化基因與風俗習尚是表里關係。《上海FASHION 》歷數了如萬花筒的市井萬象,最後使讀者感悟到海派文化的特質,那就是精緻而豐富、活潑而多元、嫵媚而世俗。它往往能打破今昔的分界,表明海納百川的海派文化的歷史基礎,從這點上說,《上海FASHION 》通過對海派文化的激活,有利於我們品味過去,讀懂現在,預測將來,在時間的三維中了解城市文明的發展之鏈。
程乃珊解讀上海風情
程乃珊是善於捕捉上海情致的,尤以摹畫上海女性的靈慧稱美。近年來她似乎更以一種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瞄準上海下層社會,著力勾描上海小人物的眾相。她是那么熟悉上海,那么摯愛上海,那么深情地表現上海。這種情愫,促她再次援筆描寫上海風情。那就是她與當代連環畫大師賀友直先生聯手合作的新著《上海FASHION》。
程乃珊關注海上風華,往往從小處開掘,打開人們記憶的閘門。她筆下的冰淇淋寫的是上海人永遠年輕的情懷。她對上海的中西“吃”法,又有細微的體察:上海人習慣把餐稱為“小菜”,不是家常菜還是筵席上的山珍海味;而將進用西餐時動刀動叉的菜餚,哪怕是一塊炸豬排、一碗羅宋湯,都叫做“大餐”。“小菜”、“大餐”,反映中西方飲食文化在上海的交融,也見出上海人“吃”的精明與講究。
程乃珊眷懷洋場氤氳,善於從上海十里洋場中西文化的交融與碰撞中,探尋海派文化的歷史淵源。她注視舊上海眾多外國人中一個十分特殊的群落——羅宋人(滬語中一般指白俄)。從這些與當年被希特勒驅逐德國猶太人一樣窘迫、潦倒的羅宋人身上,她體味流亡公民的悲苦與淒涼,同時也回溯了中俄交流的上海篇章。
難得的是當代連環畫大師賀友直為《上海FASHION》所作的插圖。他熟悉上海風情,對舊時上海的種種,有獨到的理解和深切的感受。他的畫並非一味圖解程乃珊的文字,而是具有獨立審美旨趣和極高藝術價值的全新創作。他畫上海旗袍女士取側姿,低盤的髮髻,微垂的明眸合體的旗袍,飄逸的手絹,筆致簡潔傳神,活現出上海女人特有的風韻。他題寫羨煞輕薄兒”五字,出人意表,無窮諷喻意味,盡在畫外。他畫酷暑中賣冷飲的男孩,赤膊短褲,手提竹籃,冰水如滴,狂奔叫賣,汗水似注。窮苦小孩的辛勞酸楚,躍然紙上。畫家悲天憫人的情懷,也浸透其間。他還不時地跳進畫面,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述自己的見解與旨趣。賀老的畫,深刻、幽默,老的話雋永、老辣。他的這些畫和話,以自己的豐富閱歷,對作家的描述進行必要的補充,為已逝的歲月留下記憶的印痕和理性的評判。

目錄

海上風華
冰淇凌——永遠年輕的情懷
小菜和大餐
飯碗
禮在上海
孵茶館
自助餐
罐頭人生
包中乾坤
女性素描
旗袍吟
女紅和鐵蝴蝶
小姊妹
女人和帽子
三嘆上海女人
洋場氤氳
百年星光的聯想
羅宋人
外國阿媽和鐘點工
從外國人到老外
洋涇浜英語
市井百態
竹的記憶
花邊
壓歲鈿
搓麻將
小開
弄堂
亭子間
呼喚童星
玩走獸棋
“麻林當”和“水蜜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