閘北位於上海中心區北部。東與虹口、寶山區為鄰,西與普陀、寶山區毗連,南隔蘇州河與黃浦、靜安兩區相望,北與寶山區接壤。全境南北長約10公里,總面積29.18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
閘北位於上海中心區北部。東與虹口、寶山區為鄰,西與普陀、寶山區毗連,南隔蘇州河與黃浦、靜安兩區相望,北與寶山區接壤。全境南北長約10公里,總面積29.18平方公里。河道10條段(不含蘇州河),長24.4公里,湖泊1個,水面積56萬平方米。閘北區是上海陸上北大門,南北高架連線虹橋國際機場、浦東新區和市中心,境內有鐵路上海站、鐵路北郊站(特等貨運站),鐵路客、貨運輸占全市運輸量的45.40%和5.9%。軌道交通一號線在閘北區內有上海火車站站、漢中路站、中山北路站、延長路站、上海馬戲城站、漢水路站、彭浦新村站、共康路站6個站點。軌道交通三號線在閘北區內設有上海火車站站、寶山路站。區內有10餘家長途汽車客運公司,設有9個站點,通往蘇、浙、贛、皖、閩、魯、豫、湘、鄂、粵、京等11個省、直轄市方向班線998條。區內有專、兼營長途貨運公司75家,另有個體運輸業戶262家,占全市長途汽車客、貨運輸業的50%以上。區內有市內公共運輸始發線和過境線187條,占全市公交線路的33.27%。境內有宋教仁墓、吳昌碩故居、上海總工會舊址、“四·一二”慘案民眾流血犧牲地、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等遺址、紀念地
上海閘北
閘北境域原為吳淞江流域(今蘇州河)處的沼澤地,1863年始,境地東南隅被劃為美租界,後並為公共租界,自此城市化進程開始。1900年,地方紳商為抵制租界擴張,自辟華界商埠,設閘北工程總局。1911年,設閘北自治公所。1912年,建閘北市,設閘北市政廳。1928年,始建行政區,稱閘北區,屬上海特別市(後改名上海市)。上海淪陷期間,日偽改閘北區為滬北區。1945年,抗戰勝利後改為第十四、十五行政區。1947年兩區分別改稱閘北區和北站區。1956年,兩區合併稱閘北區。1958年11月,撤銷北郊區,中山北路至場中路地區劃入閘北區境。1962年,虹口區羅浮路至寶山路之間地區劃入閘北區境。1982年,寶山縣場中路至汾西路之間地區劃入閘北區境。1984年,從寶山縣劃入部分地區,閘北區境北界擴至北長浜。1992年9月,寶山區彭浦鄉塘南村、龍潭村劃入閘北區境。1997年9月,從寶山區劃入部分地區,閘北區境北界擴至共和新路以西,共康路南側高壓走廊線、共康路。1999年5月,恆豐路立交橋西沿部分地區劃入普陀區,遂成現狀。截至2007年末,閘北區轄天目西路、北站、寶山路、芷江西路、共和新路、大寧路、彭浦新村、臨汾路8個街道和彭浦鎮,有居民委員會204個。
上海閘北
截至2007年末,閘北戶籍總人口707323人,2007年全年閘北出生人口3204人,人口出生率4.53‰。2007年全年閘北死亡人口5716人,人口死亡率8.08‰。2007年全年閘北淨增人口230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55‰。截至2007年末,區內有外來人口110645人,出生人口1038人,出生率9.70‰。截至2007年末,全區有36個民族,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35個、6553人,其中回族人口占少數民族總人數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