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低碳城市

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低碳城市

《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低碳城市》是2010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張仲禮、周馮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低碳城市
  • 作者:張仲禮 周馮琦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2月1日
  • 頁數:43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50971292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低碳城市(2010版)》:權威機構,品牌圖書,每年新版。
盤點年度資訊,預測時代前程。
《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低碳城市(2010版)》立足於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和資源環境現狀,對後世博時代上海建設低碳城市進行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理論探索和實證剖析,特別是關於構建低碳城市指數、低碳產業選擇標準、凝練低碳政府低碳發展領導力、建低碳技術銀行、培育全球低碳金融中心等觀點,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發和現實套用價值。低碳發展是經濟社會結構的全面重構,是一場重大的社會變革。需要塑造低碳政府,凝練政府低碳發展領導力。“騰籠換鳥”、整體搬遷.不應再是我們進行產業結構轉型的唯一指導思想;”囚籠育鳥”、產業共生、提升企業的環保能力和清潔生產水平,是低碳經濟時代上海亮麗轉型的低成本路徑選擇。建立低碳技術銀行、發展專業碳交易市場,或將成為上海探索國際碳金融中心建設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儘快試點企業環境報告披露制度,培育低碳企業。積極引導非政府組織助力低碳治理,營造低碳發展氛圍。

圖書目錄

總報告 發展低碳經濟建設低碳城市 周馮琦/001
專題一 上海低碳城市發展
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左學金/023
上海低碳城市發展坐標 劉新宇/028
上海低碳經濟發展的驅動力研究 彭偉斌/039
上海低碳城市發展遠景目標展望 梁朝暉 劉新宇 彭偉斌/067
專題二 上海低碳發展實踐
低碳世博與環境友好型城市建設 上海市環境保護局/083
產業結構轉型與低碳產業發展選擇 劉新宇 彭偉斌/095
政策扶持與節能減排工作推進 陳振千/111
清潔生產審核助推節能減排 張沛君 朱陵富/117
新形勢下的上海能源安全戰略 王偉南/123
近海海域風能資源評估研究 宋強 楊永輝 潘沛 徐家良 穆海振/143
建築能耗、碳排放與建築節能 錢雷霆彭偉斌/155
迎世博建築整治長效化常態化的建議上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175
契約能源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建議 俞國生/185
交通能耗、碳排放現狀與減排 楊志波/205
客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上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232
低碳生活全民化的思考與啟迪 劉新宇/251
生活垃圾處理面臨的挑戰及發展思路 陸魯 彭偉斌 周馮琦/271
專題三 國際經驗共享
東京建設低碳城市的經驗與啟示 劉召峰/278
川崎環保生態型城市建設的路徑 張來春/295
歐美國家建設低碳城市的實踐與探索 周馮琦 劉召峰/311
國際非政府組織助力低碳城市發展 WWF 王利民 王倩/321
專題四 低碳轉型路徑選擇與制度創新
推進低碳轉型:基於政策導向和市場化路徑的探索 彭偉斌/334
建設低碳政府:基於經濟轉型對政府新需求的研究 劉新宇/349
構築低碳市場:基於國際碳金融中心建設的思考 郭宇峰 張軍超/366
培育低碳企業:基於企業環境報告披露制度的啟示 沈永林/378
踐行低碳世博:世界博覽會低碳效應的拓展與最佳化 湯偉/397
附錄
附錄1 氣候變化里程碑 劉召峰/410
附錄2 2009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大事記 劉召峰/413
附錄3 2009年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大事記 劉召峰/415
附錄4 2009年上海市節能減排大事記 劉召峰/417
附錄5 2010年上海市資源環境發展報告年度指標 劉召峰/420
後記 /432

作者簡介

張仲禮,原上海社會科學院院長、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名譽會長。曾兼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上海分會副會長、上海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上海生態經濟學會會長等職。第六至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周馮琦,上海社會科學院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部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秘書長。《上海可持續發展研究報告》主編。

後記

《上海資源環境發展報告(2010)——低碳城市》的選題、研究架構設計、統定稿以及研究團隊的組建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周馮琦研究員負責,杭州師範大學彭偉斌副教授協助編輯和統稿。英文目錄、摘要由名譽主編張仲禮校譯。
資源環境藍皮書的選題和研究工作得到了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潘世偉教授、上海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左學金研究員的指導。上海社會科學院科研處、外事處對本書的研究組織工作給予了積極的幫助。
此項研究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會的支持。
除了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市生態經濟學會外,上海市環境保護局、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員會、上海市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浦東新區環境保護局、世界自然基金會、上海市環境能源交易所、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市節能服務中心、上海市勘察設計研究院、上海市環境集團、浦東新區環保行業協會、上海市統計局、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能源研究會“能源技術”雜誌社、上海市氣候中心等單位也參與了此項研究,並給予了積極了的幫助。社會各界專家學者的積極參與,為項目研究取得預期成效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也為今後進一步深化研究拓展了廣闊的空間。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皮書的後期統稿,研究團隊的核心成員彭偉斌、劉新宇、劉召峰等人集中封閉統稿,相互間的討論和交鋒產生了許多閃亮的思想火花,著實為本書增色添彩。圖表整理和編排工作由楊冰心負責,她的努力使得書稿得以按時交付。雖然每日統稿至深夜,卻毫無倦意,充滿了研究的無限樂趣。
本書的出版工作得到了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總編助理范廣偉的大力支持。
“上海資源環境藍皮書”課題組向以上單位和相關機構的專家學者的傾力支持致以誠摯的謝意!

序言

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特別是1992年以來,上海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對外交往和城市影響力不斷增強。目前,上海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戰略目標邁進。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上海經濟社會發展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顯著變化。一方面,由於全球化和信息化帶來的世界性產能過剩與經濟失衡在短期內難以消除,加之全球新的金融體制尚在構建之中,未來幾年世界經濟總體走勢將呈現趨緊態勢;另一方面,由於氣候變化、生態安全和低碳要求衍生新的全球共同治理呼聲,全球經濟發展內涵和要求有了新的約束條件。目前我國已承諾,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40%~45%,並將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受此影響,上海未來的發展將面臨日益嚴峻的資源和環境約束。上海經濟結構調整已刻不容緩,迫切需要創新發展路徑。
目前,全球新技術變革初露端倪,低碳經濟發展漸成趨勢。然而,世界各國尚未就如何建設低碳城市取得共識,特別是在構建或保持國際性大都市競爭力過程中,如何走出一條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很多國家正在積極探索。因此,未來10年,將是全球經濟發展低碳轉型和低碳城市建設路徑探索的關鍵時期。上海如何在此輪產業革命中將挑戰轉化為機遇,率先實施基於低碳經濟的制度創新,培育起新興的產業增長點並啟動可持續的新一輪增長,特別是如何利用上海現有的資金、人才、技術和區位優勢,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和碳交易等多個領域逐步獲得低碳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引領長三角乃至全國邁向低碳社會,這些都是創新發展路徑過程中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