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論壇2007大會演講和論文選編》主要內容:經濟的一體化需要金融市場的一體化。全球金融市場一體化既促進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又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更多的金融風險。亞洲各國、各地區和各金融中心,應以亞洲的共同繁榮和穩定為目標,加強金融合作,增強應對金融風險和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的能力。各國政府必須建立一套安全有效的地區匯率協調機制,維持匯率的動態穩定,消除各經濟體之間匯率惡性競爭的基礎。 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的匯率制度與貨幣政策對其周邊國家也有著重要的影響。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是中國主動適應國際匯率形成機制的重要舉措;人民幣匯率的合理調整,體現了中國的大國責任。中國將積極參與和推動東亞金融貨幣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促進亞洲共同市場的建設。 擁有多元文化的亞洲各國、各民族,共同傳承著古老而燦爛的文明。亞洲各國、各民族應該增進跨國家、跨地區、跨民族的文化溝通與交融,經濟往來與合作。亞洲曲折的歷史還告訴人們,只有和平共處、平等合作、互濟互助,才能和諧發展、共同繁榮。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上海論壇2007大會演講和論文選編》收錄了在"上海論壇2007"上發表的絕大部分論文(包括中文和英文)。論壇主要探討當下全球範圍內各界共同關注的熱點議題,其中包括:人民幣匯率、東亞金融與貨幣合作、全球氣候變暖與能源消費、亞洲增長模式與經濟一體化,以及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等。
圖書目錄
上海論壇共識:亞洲的和諧發展將造福全世界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
東亞金融合作模式:東協+1還是東協+3?
能源消費與氣候變化問題
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地緣政治新格局
Progress toward Common Currency Basket System in East Asia
Asia's New Regionalism:A View from Washingto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Employment in Asia:A Comparison of China,India,Japan and South Korea
Very Low Fertility in East Asian Economies:Causes and Policy Responses
Asia's Geo-economics and Politics:Southeast Asia's Perspectives
Climate Change in 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 Asia That Says“Yes“
World Cities and Mega-urban Regions in Pacific Asia: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Outlook
Triggering the Economic Growth in Post-reform China:What Have We Known?
The 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s Energy System Transformation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中國國際收支影響的實證分析
東亞金融合作模式:東協+1還是東協+3?
能源消費與氣候變化問題
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地緣政治新格局
Progress toward Common Currency Basket System in East Asia
Asia's New Regionalism:A View from Washingto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Employment in Asia:A Comparison of China,India,Japan and South Korea
Very Low Fertility in East Asian Economies:Causes and Policy Responses
Asia's Geo-economics and Politics:Southeast Asia's Perspectives
Climate Change in 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An Asia That Says“Yes“
World Cities and Mega-urban Regions in Pacific Asia:Recent Trends and Future Outlook
Triggering the Economic Growth in Post-reform China:What Have We Known?
The Role of Renewable Energy Development in China's Energy System Transformation
文摘
中國的崛起與亞洲地緣政治新格局鄭永年
一、亞洲地緣政治中的新因素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亞洲地緣政治正在形成一個不確定的新格局。有很多因素促成亞洲地緣政治發生了變化。從時間次序上看,首先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政策,因為這一政策不僅導致了中國國內持續快速的經濟發展,而且也改變了中國和外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關係。同時,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軍事現代化也在繼續。儘管中國全方位的現代化是一個國家的內部發展,但也必然產生其外在影響力。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冷戰的結束。冷戰把亞洲國家(甚至整個世界)一分為二,即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蘇聯陣營。大多數國家不得不在這兩個陣營之間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很少有中間地帶。冷戰以蘇聯的解體為標誌。蘇聯後的俄羅斯再也沒有能力來組織一個反西方的組織。蘇聯的解體同時也表明西方陣營的力量強大。因為沒有了一個像蘇聯那樣強大的敵人或者競爭者,西方陣營內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主要的就是不再有冷戰時代所具有的內部凝聚力。在西方內部鬆散化的同時,美國就成了唯一的超級霸權。很顯然,冷戰以後,美國的國際行為仍然表現為冷戰邏輯,一方面,不時地在尋找外在的敵人和競爭者,另一方面也試圖和一些國家結成具有軍事政治色彩的聯盟。在亞洲也不例外。
從美國霸權尋找“敵人”的角度,很多國家也紛紛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對很多亞洲國家來說,中國的經濟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中國的崛起於是被視為是改變亞洲地緣政治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筆者這裡要強調的是,在討論亞洲地緣政治變化時,不可過分強調中國因素。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對亞洲地緣政治的變化起著並不亞於中國那樣的影響,即日本和印度的崛起。就是說,亞洲並不存在一個能夠主導地區局勢的大國,亞洲地緣政治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同時存在著多個大國。
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已經持續了好幾十年。但現在日本開始追求其政治大國甚至軍事大國的地位。儘管因為歷史等原因,日本地位的變化非常具有敏感性,但日本的“國家正常化”似乎不可避免。而今天的日本國家正常化主要表現在軍事方面。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方面,日本從來就沒有受到任何內外政治因素的制約。日本把自身稱為一個“非正常國家”主要是因為其軍事力量所受到的限制。日本已經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其軍事影響力正逐漸走向海外。所謂的“和平憲法”的修正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印度作為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從人口規模上說)也開始了崛起之路。這些年來,印度經濟成長迅速。高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印度的軍事現代化也不可避免。更為重要的是,印度的國家認同發生了變化。傳統上,因為各種歷史因素,印度政治精英們都認同西方並努力向西方接觸。但今天,因為亞洲的崛起,印度政治精英們越來越認同亞洲。這表明,印度的戰略重心是亞洲。在亞洲發展自己的影響力是印度的大趨勢。
一、亞洲地緣政治中的新因素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亞洲地緣政治正在形成一個不確定的新格局。有很多因素促成亞洲地緣政治發生了變化。從時間次序上看,首先是中國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改革開放政策,因為這一政策不僅導致了中國國內持續快速的經濟發展,而且也改變了中國和外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關係。同時,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軍事現代化也在繼續。儘管中國全方位的現代化是一個國家的內部發展,但也必然產生其外在影響力。
其次,更為重要的是冷戰的結束。冷戰把亞洲國家(甚至整個世界)一分為二,即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和蘇聯陣營。大多數國家不得不在這兩個陣營之間進行非此即彼的選擇,很少有中間地帶。冷戰以蘇聯的解體為標誌。蘇聯後的俄羅斯再也沒有能力來組織一個反西方的組織。蘇聯的解體同時也表明西方陣營的力量強大。因為沒有了一個像蘇聯那樣強大的敵人或者競爭者,西方陣營內部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主要的就是不再有冷戰時代所具有的內部凝聚力。在西方內部鬆散化的同時,美國就成了唯一的超級霸權。很顯然,冷戰以後,美國的國際行為仍然表現為冷戰邏輯,一方面,不時地在尋找外在的敵人和競爭者,另一方面也試圖和一些國家結成具有軍事政治色彩的聯盟。在亞洲也不例外。
從美國霸權尋找“敵人”的角度,很多國家也紛紛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對很多亞洲國家來說,中國的經濟崛起已經成為一個事實。中國的崛起於是被視為是改變亞洲地緣政治格局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筆者這裡要強調的是,在討論亞洲地緣政治變化時,不可過分強調中國因素。還有其他一些因素也對亞洲地緣政治的變化起著並不亞於中國那樣的影響,即日本和印度的崛起。就是說,亞洲並不存在一個能夠主導地區局勢的大國,亞洲地緣政治的最主要特點就是同時存在著多個大國。
日本作為一個經濟大國已經持續了好幾十年。但現在日本開始追求其政治大國甚至軍事大國的地位。儘管因為歷史等原因,日本地位的變化非常具有敏感性,但日本的“國家正常化”似乎不可避免。而今天的日本國家正常化主要表現在軍事方面。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方面,日本從來就沒有受到任何內外政治因素的制約。日本把自身稱為一個“非正常國家”主要是因為其軍事力量所受到的限制。日本已經把“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其軍事影響力正逐漸走向海外。所謂的“和平憲法”的修正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印度作為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從人口規模上說)也開始了崛起之路。這些年來,印度經濟成長迅速。高速經濟發展的同時,印度的軍事現代化也不可避免。更為重要的是,印度的國家認同發生了變化。傳統上,因為各種歷史因素,印度政治精英們都認同西方並努力向西方接觸。但今天,因為亞洲的崛起,印度政治精英們越來越認同亞洲。這表明,印度的戰略重心是亞洲。在亞洲發展自己的影響力是印度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