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態農業典型模式研究

上海生態農業典型模式研究

《上海生態農業典型模式研究》是2018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生態農業典型模式研究
  • 作者:呂衛光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47837887
  • 類別:農業工程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上海生態農業典型模式梳理和分析為重點。首先介紹了目前上海生態農業的現狀與未來的發展趨勢,然後針對上海生態農業類型梳理總結出稻田生態種養模式、菜田生態種養模式、林下生態種養模式和資源循環利用模式4大類型,其中詳細介紹了稻鱔共作模式、菜蟹共作模式、林菌種植模式、豬-沼-糧循環模式等共14種上海典型生態模式。每種模式均從模式內涵、原理等方面出發,圖文並茂,詳述其技術操作規範,並選取典型案例,對該模式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進行分析,探討其推廣前景。

作者簡介

呂衛光,現任上海市農業科學院生態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農業部上海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常務副站長,上海市農業環境保護監測站站長,中國土壤學會理事,中國土壤學會土壤生態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科委優秀技術帶頭人、上海市閔行區領軍人才。主要從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作物綠色安全生產與高效栽培技術、土壤連作障礙修復、作物施肥技術、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和承擔了國家及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30餘項。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多項。

圖書目錄

工業革命以來,以技術引領、效用為先、財富積累、改造並征服自然為特徵的工業文明迅速統治世界,在創造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的同時,也導致環境污染、氣候變暖、資源枯竭、生態退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威脅人類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實現工業文明轉型、謀求可持續發展,成為當今世界的追求。發展生態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觀念、發展模式上的一場革命,是轉變農業經濟成長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緊迫需要。2013年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了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的戰略目標,2014年中央一號檔案《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若干意見》則圍繞“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提出了多項具體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2015年5月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要求,到2020年要實現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基本形成,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的目標。
上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農業生產已經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現代農業生產要素也得到廣泛使用,農業勞動生產率與土地生產力都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在生態環境治理、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化肥農藥的減量化等方面取得新進展,都市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農業農村生態環境防控能力進一步提升。按照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和國務院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工作部署,為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提高農業生態效益,推進本市都市現代農業建設,上海市繼續執行三年行動環保計畫,2015年上海市農委制定了第六輪《上海市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三年行動計畫(2015~2017年)》,印發了《關於開展本市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專項整治工作的通知》(滬農委〔2015〕272號)和《關於下達本市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專項整治工作目標任務的通知》(滬農委〔2015〕292號),積極推進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綜合利用、水環境治理等領域,著力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畜禽養殖綜合治理、秸稈綜合利用、村莊改造等重點工作。同時,積極套用綠色植保防控技術,加大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使用比例達到85%以上,並結合第五輪“農業環保三年行動計畫”的實施,有序推進6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點的監控工作,開展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普查和監測,完成全市新一輪耕地地力與質量評價,基本摸清了本市耕地地力總體情況,為保護耕地、生態安全建設和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