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測繪院

上海測繪院

上海市測繪院是全國甲級測繪單位,ISO9001:2000標準的獲證單位,主要承擔上海基礎測繪工作。1950年建院至今,不斷利用先進技術,採集、更新、加工、管理全市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並為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提供優質測繪保障服務。1987年以來,已連續九屆十八年獲上海市文明單位稱號,連續五次獲得上海市花園式單位稱號,並獲得全國測繪質量優秀單位、全國城市規划行業新技術套用先進單位、全國城市勘察測繪先進單位等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市測繪院
  • 現狀:為人們提供各種基礎地理信息服務
  • 科研:通過上海市規劃的驗收
  • 專家:400餘名
  • 前景:力爭為上海的發展再作貢獻
  • 口號:全面發展,穩步提高
簡介,現狀,科研,專家,前景,

簡介

建國以來,上海市測繪院統一了上海的平面坐標系統,建立了包含一、二、三等水準網的上海高程系統。測制了全市統一坐標和高程系統、統一分幅編號的城市大比例尺系列地形圖。進入90年代,為確保地理信息的現勢性,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確立了基礎測繪的投入機制和更新保障機制。在1:500、1:1000、1:2000地形圖分別按2年、3年、4年的間隔進行周期更新基礎上,又實施“重大工程竣工測量、外環以內動態更新、環線以外周期更新”戰略,確保了基礎地理信息的現勢性。同時還編制了各種小比例尺地形圖及市、區、縣和鄉鎮圖。
上海測繪院

現狀

近年來,上海市測繪院利用以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技術為代表的"3S"測繪新技術實現了生產方式由模擬向數位化的轉變。逐步實現了基礎地理信息從採集、存儲、管理、到產品輸出整個流程作業方式的系統轉變。豐富的數字產品拓展了服務面,使測繪服務面從以往比較單一的城建、規劃部門,轉向政府機關和國民經濟建設各領域,成為上海城市信息化戰略中重要的信息資源。同時也為人們日常生活提供各種基礎地理信息服務。

科研

上海市測繪院重視測繪科技的投入和研究開發,於97年建成內部區域網路,採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實現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網上流轉。採用大螢幕檢索查詢系統,方便用戶檢索資料。通過國際網際網路發布上海基礎地理數據更新信息和全市控制成果信息等。先後完成了《上海基礎地理資料庫的研建》、《上海市遙感影像資料庫的研建》、《基礎地理數據元數據管理與服務系統》、《上海市人民政府綜合地理信息系統》、《上海市地下綜合管線資料庫研建》、《數字正射影像技術套用研究》、《高精度動態GPS套用研究》、《公眾Web GIS技術研究》、《虛擬現實技術的套用研究》、《航測綜合法測制1:1000、1:2000地形圖》等科研課題,有近20個測繪科研項目榮獲上海市和國家測繪局科技進步獎。
上海市測繪院參與了磁浮列車、東海大橋、東方明珠電視塔、浦東國際機場、上海體育場、上海國際賽車場、捷運工程、南浦大橋、合流污水工程、金山石油化工總廠等重點工程的建設,特別是磁浮列車項目,測量精度達到了1毫米,高精度、高質量與高效率贏得了良好的聲譽,《洋山港蘆洋(東海)大橋工程控制測量》、《上海市影像地圖集》、《捷運常熟路段貫通測量》、《楊浦大橋主軸線放樣》等許多項目獲得全國及上海市優秀重大工程項目獎。
上海市測繪院開展的《基於DSM和遙感信息的土地利用變化監測研究》課題通過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組織的驗收。

專家

上海市測繪院現有職工400餘名,其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90餘名,5名國家測繪局系統及上海市城市規劃管理局學科帶頭人。下設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浦東分院、第二分院、第三分院、第四分院、中星公司、汽車服務公司、測繪圖書社、測繪儀器服務部及測繪儀器計量校正實驗室等部門。擁有Intergraph數字攝影測量工作站、圖形工作站、高速工程印表機、大型掃瞄器、大型噴墨繪圖儀、GPS接收機等硬體和野外數位化採集系統、數字攝影測量系統、ArcGIS、GeoMedia、AutoCAD、Oracle、計算機輔助地圖製版系統等軟體設施。

前景

"打實基礎,逐步積累;著眼長遠,開拓創新;全面發展,穩步提高"是上海市測繪院雙文明建設的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93年初,上海市測繪院在全國測繪行業首先提出並實踐了"測繪文化"建設活動,98年開始學習型組織的創建。"測繪文化"建設和學習型組織的創建使三個文明建設在觀念上、體制上、操作上有機地結合起來。"測繪文化"建設曾被國家測繪局列入"九五"精神文明建設發展規劃,在全國測繪行業中加以推廣。在此過程中院工會獲上海市模範職工之家稱號,團委獲上海市紅旗團組織稱號,湧現出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五四紅旗團支部、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測繪局學科帶頭人等先進集體和個人。
上海市測繪院在“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目標和"測東西南北,繪一流藍圖"的測繪精神激勵下,努力創建和諧測繪院,力爭為上海的發展再作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