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學通史》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ISBN是730904188。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文學通史
- ISBN:730904188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01-01
基本信息,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圖書編號:1112728
定價:66.0
作者:邱明正
版次:1
開本:大32開
簡介
好幾年前,我們就準備寫這部《上海文學通史》了。經過廣泛蒐集資料,認真寫作,多次討論,幾番修改,現在終於完稿了!
上海文學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輝煌而曲折的歷史,從特定意義上說,上海文學尤其是近現代文學可謂中國文學的縮影。以前,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曾撰寫、出版過由陳伯海、袁進主編的《上海近代文學史》和由王文英主編的《上海現代文學史》,由於人們認識的深化,還有重寫的廣闊天地,至於上海當代文學雖然報刊上曾發表過不少專題研究和上海作家、作品評論的文章,卻沒有一本《上海當代文學史》,而對於上海古代文學,則更是鮮有人問津,甚至對上海古代有沒有文學、能否成“史”,也還是個問號。任何國家、民族、地域的文學,都有一個自身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發展的軌跡,都不會在某一時期突然爆發或突然消失,上海文學當然也不會例外。上海近現代文學的興旺發達,是對上海古代文學的繼承和變革、發展,上海當代文學又是上海近現代文學的繼承和發展。我們經過多方挖掘資料,剔抉爬梳,發現上海古代不僅有文學,而且還相當繁富,並有自己鮮明的特色,只是被人們忽視或遺忘了!至於上海當代文學,當然更是豐富多彩,在全國文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並且走過了一條崎嶇曲折的道路。對於上海近代、現代文學,我們也有新的發現,新的論述。於是我們決定寫一部《上海文學通史》,系統梳理上海文學從古代到當代的發生、發展的軌跡,探討上海文學發展的緣由,把握上海文學在各個時期的特徵,在中國文學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上海文學的總體特色,目的是為了探討文學發展、文學創作、文學批評鑑賞和文學運行機制變革的規律,總結經驗、教訓,為新世紀文學的繁榮昌盛和深化文學研究,提供歷史的鏡鑒。
上海文學的歷史發展同中國社會、文化、文學的發展以及上海城市的發展是同步的,所以這本《上海文學通史》也按慣例分為“上海古代文學史”、“上海近代文學史”、“上海現代文學史”和“上海當代文學史”四編,並且邀集了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上海大學中文系、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以及復旦大學、南京大學中文系專攻中國文學史和上海文學的專家來共同撰寫這本書。
《上海古代文學史》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夏鹹淳、孫琴安撰稿。他們在發掘原始資料、論述重要作家作品、系統梳理上海古代文學發展歷程上下了很大工夫,是迄今第一本《上海古代文學史》。
《上海近代文學史》由上海大學中文系袁進教授撰稿。他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著名學者,曾主編過《上海近代文學史》,這次由他個人撰寫,對上海近代文學作了重新梳理和論述,讀者可以看出已超越他以往的相關研究成果。
《上海現代文學史》由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王文英研究員撰寫,並邀請南京大學中文系的教授朱壽桐和復旦大學中文系的後起之秀孟金蓉撰寫了其中部分內容。王文英是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專家,以前曾主編過《上海現代文學史》,這次又作了新的梳理和論述,讀者同樣可以看出已超越她以往的相關研究成果。
《上海當代文學史》由上海大學中文系楊劍龍教授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戴翊研究員分別撰稿。楊劍龍、戴翊是中國當代文學研究專家,這次對上海當代文學發展歷程的梳理尤其對重要作家作品的分析,顯示了他們的學術功力。
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邱明正教授負責全書的策劃、擬訂大綱和統稿、定稿,並撰寫了“緒論”、“後記”。
在本書立項、撰寫、出版過程中,曾得到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和上海社會科學院的資助和指導,得到復旦大學中文系李振聲教授和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王周生、黃江平等許多同仁的幫助,得到復旦大學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上海文學評論界的許多朋友也曾給予熱情的關懷,在此一併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目錄
緒論
第一編 上海古代文學史
第一章 上海地區的早期文學
第一節 上海古代文學的源頭——上海遠古文化
第二節 陸機、陸雲、陸氏家族與上海早期文學
第三節 唐代的上海文學
第四節 宋元時期上海文學的漸興
第五節 趙孟?、楊維楨及其他作家
第二章 明代前期與中期上海文學
第一節 文化環境的變遷與上海古代文學進入繁盛期
第二節 學者陶宗儀及其文學成就
第三節 詩人袁凱、管訥與王彝
第四節 陸深
第五節 何良俊與陸樹聲
第三章 明代後期上海文學
第一節 文化環境與文學潮流
第二節 宋懋澄與松郡四大家
第三節 小品家陳繼儒及董其昌、張鼐等
第四節 李流芳與“嘉定四先生”
第五節 陳子龍與夏完淳
第四章 清代的上海文學
第一節 群龍無首,遺風猶存
第二節 雲間詩派
第三節 雲間詞派
第四節 學者型詩人的崛起
第五節 學者型散文家
第二編 上海近代文學史
第五章 開埠前後的上海文學
第一節 龔自珍和接受西方文化的準備
第二節 近代都市的形成與社會文化環境的新變
第三節 全國文化與文學中心的形成
第四節 市民心理的轉變
第五節 主要文學思潮和文學發展階段
第六章 漸變期的上海文學
第一節 王韜與經世致用文學思潮的再興
第二節 文學觀念由漸變趨於質變
第三節 劉熙載、姚燮與漸變期的詩文
第四節 韓邦慶與漸變期的海上小說
第七章 文學救國與三界革命
第一節 〖ZK(〗社會環境、士大夫心態的巨變與文學救國熱潮的興起
第二節 梁啓超與詩界、文界的“革命”
第三節 小說界革命與晚清小說的繁榮
第四節 政治小說的崛起與作用
第五節 民初政治小說退潮與作家的抗爭
第八章 西方文學的介紹與文學觀的變革
第一節 西方傳教士創辦報刊與早期的文學翻譯
第二節 嚴復、林紓與晚清的翻譯
第三節 吳趼人與短篇小說的崛起
第四節 西方影響與早期話劇運動
第九章 復古主義文學思潮
第一節 復古思潮和章太炎、劉師培的文學觀〖
第二節 陳衍、沈曾植等人的文學觀與創作
第三節 柳亞子和南社的創作
第四節 朱孝臧、況周頤和詞壇的復古
第十章 文學的俗化運動
第一節 俗文學的崛起與文學社會運行機制的變革
第二節 傳媒與文學
第三節 譴責小說與小說藝術的新變
第四節 民初小說的理論與創作特點
第五節 舊劇改革與戲劇走向民間
第十一章 曲折發展的人文需求
第一節 人文需求的初步覺醒
第二節 人文精神的發展
第三節 王國維與新型文學觀念的確立
第四節 傳統禮教的改良與人文精神的缺陷
第三編 上海現代文學史
導語
第十二章 全國文學中心的南移與上海作為中國現代文學中心地位的確立
第一節 上海市民文學基地的形成及對於現代文學基地的召喚
第二節 新文化力量在上海的匯集
第三節 《小說月報》及其改版
第四節 《創造季刊》的爭鋒
第五節 文學社團與文學流派對上海的覆蓋
第十三章 寫實主義文潮
第一節 文學研究會的社團操作與上海
第二節 “血與淚”的寫作
第三節 鄉土文學:在上海寫出鄉下的“胸臆”
第四節 葉紹鈞的灰色人生表現與上海周邊地區生活
第十四章 浪漫主義異幟
第一節 創造社的反抗與躋身上海
第二節 郁達夫、郭沫若:有識無產者的自敘傳
第三節 淺草社與沉鐘社的創作
第四節 彌灑社與湖畔詩社的創作
第五節 活躍在上海的戲劇文學社團
第十五章 現代主義端緒
第一節 李金髮、馮乃超、穆木天:象徵主義的初現
第二節 《瓊斯王》模式與洪深的探索
第三節 《莎樂美》、《惡之花》模式與唯美主義創作
第十六章 上海——多重對壘交織中的焦點
第一節 文學與革命的雙重可能
第二節 太陽社、創造社的革命文學倡導
第三節 革命文學論爭中的偏頗
第四節 “左聯”的成立及其鬥爭
第五節 兩個口號之爭〖HT〗
第十七章 普羅文學創作
第一節 “反抗去”和革命的羅曼蒂克
第二節 柔石、丁玲、張天翼的創作
第三節 茅盾和社會分析文學
第四節 〖JP3〗蕭軍、蕭紅、沙汀、艾蕪、葉紫等的流亡文學與移民文學
第五節 魯迅的《故事新編》和他的後期雜文
第六節 夏衍、田漢與“上海屋檐下”的戲劇創作
第七節 普羅電影文學
第十八章 文化產業的發展與上海現代文學的新氣象
第一節 電影與電影文學
第二節 《申報·自由談》的改組與轉向
第三節 副刊連載與小說的通俗化
第四節 《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策劃與出版
第十九章 中流作家的創作
第一節 巴金與他的“激流”系列
第二節 曹禺的創作與上海
第三節 沈從文:現代都市中的游離
第四節 靳以與浪漫文學創作
第二十章 “現代派”文學
第一節 現代上海崛起的“現代派”
第二節 施蟄存的心理主義文學
第三節 劉吶鷗、穆時英與新感覺主義
第四節 戴望舒的詩歌與“現代情緒”、“現代詩型”
第二十一章 京海之爭與海派文學
第一節 京海之爭與海派文學概念的顯現
第二節 都市的厭膩與沉溺
第三節 都市媚俗的文學趣味
第二十二章 市民文學的現代化進程
第一節 通俗文學的新變
第二節 張恨水與國難小說
第二十三章 中國救亡文學的前哨
第一節 民族危亡中的上海,中華民族文化的息壤
第二節 上海事變與“報告”文學
第三節 救亡戲劇與抗戰戲劇
第二十四章 孤島文學
第一節 孤島文學及其內部論爭
第二節 蘇青、譚正璧:被遺忘了的繆斯
第三節 柯靈、唐?NFEEA?等人的文學活動
第四節 上海在全國現代文學中心地位的喪失
第二十五章 生活的反諷
第一節 張愛玲的開拓
第二節 錢锺書的“突圍”
第三節 師陀:處身於故鄉與上海的焦土之間
第二十六章 戰後心靈的呼吸
第一節 哲學化的思索與尋覓
第二節 “九葉”詩歌
第三節 新興的浪漫與寫實
第二十七章 黑暗時代的文學
第一節 巴金:“寒夜”里的創作
第二節 《馬凡陀的山歌》與《五子登科》、《升官圖》等
第四編 上海當代文學史
第二十八章 建國初期的主流文學
第一節 文學的基本語境:在工農兵方向的指引下
第二節 歷次文化批判與“大寫十三年”的導向
第三節 吳強、峻青、茹志鵑的革命戰爭文學創作
第四節 周而復、艾明之、胡萬春反映上海變革的創作
第五節 夏衍、杜宣的電影、話劇創作
第六節 與社會潮流合拍的詩歌、散文創作
第七節 “文化大革命”與上海文學的沉淪
第二十九章 “五四”文學精神的潛行
第一節 胡風、錢穀融、蔣孔陽的理論建樹
第二節 巴金十七年間的散文創作
第三節 傅雷真誠的個人話語空間
第四節 兒童文學創作的獨樹一幟
第三十章 新的時代開了上海文學的新生面
第一節 思想解放與文學復興
第二節 文學觀念的更新與上海發起的三次大討論
第三節 關注現實人生的文學主潮
第四節 新視野,新特色
第三十一章 在艱難求索中開拓創新的上海作家、作品
第一節 在求索中恪守本位的小說創作(一)
第二節 在求索中恪守本位的小說創作(二)
第三節 散文與紀實文學的新開拓
第四節 詩歌的艱難求索
第五節 戲劇影視文學的再興與網路文學的初現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