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6年,本校公共基礎部更名為社會科學系,後來外語、計算機作為獨立機構設定,先後成立外國語學院、計算機教學部。
1993年,隨學院併入上海大學。
2004年,隨學院獨立建制。
2006年,招收文秘一個高職專業。
2007年,招收新聞學一個本科專業,文秘一個高職專業。
2008年,招收新聞學、漢語言文學、思想政治教育三個專業,文秘一個高職專業。
2009年,原社科系重新設定,保留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系名為社會科學系。
2009年-2010年暫停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
2011年,重新招收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生,社會科學系更名為馬克思主義學院,團學與新聞傳播與中文系一起。
2013年,擁有單獨團學。
2011年至今,馬院思政專業每年招收30人左右學生。
專業設定
本院共一個專業,即思想政治教育。從大一到大四。學生約120人。
專業介紹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紮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法學、教育學等基礎理論知識,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才。畢業生能夠在黨政部門、司法行政系統及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法制教育、理論宣傳、政策研究、人事管理和文秘等相關工作。
主要專業課程: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比較思想政治教育學、網路思想政治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倫理學及其套用、法學概論、民法學、刑法學、憲法學、經濟法學、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概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概論、司法職業道德、當代國外社會思潮、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學、創新思維方法論、社區工作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等。
修業期限:四年
授予學位:法學學士
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與法學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主要在公安、檢察、法院、司法行政等政法系統,其他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部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業面寬廣、前景可觀。
專業優勢
與本市同類專業優劣比較。在全市開設思政教育專業的院校中,本專業定位於司法思政,不同於復旦大學綜合理論培育為主的模式,也不同於華師大、上師大等師範類思政教育為特色的模式,凸顯了法政結合的思政教育特色模式,符合我校與其他高校“錯位發展”的導向與社會主義思政教育的新方向。
學科建設
學院現設五個教研室: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中國近現代史、形勢與政策。一個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一個校級重點學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全面負責全校大學生、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
師資力量
處室 | 姓名 | 辦公地點 |
---|
院長 | 張遠新 | A6-303 |
副院長 | 徐世甫 | A6-304 |
辦公室 | 鄒靜 | A6-309 |
思想到修養 與法律基礎 教研室
| 徐俊峰 | A6-315 |
肖成勇 | A6-314 |
李雪萍 | A6-307 |
辛慧麗 | A6-316 |
馬克思主義原理教研室 | 劉會強 | A6-310 |
中國化 馬克思主義 教研室
| 宋德孝 | A6-311 |
陳曉燕 | A6-308 |
梁 瑩 | A6-308 |
| A6-305 |
中國近代史教研室
| 楊華 | A6-306 |
顏湘穎 | A6-306 |
形勢與政策教研室 (軍事理論教研室) | 陳寶 | A6-317 |
|
科研成果
馬克思主義學院現有專職教師1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博士12人,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人,已經形成了一支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的高水平教學、科研梯隊。2005年以來,教學上,學院教師承擔並完成2門市教委重點課程、10餘門校重點課程、特色課程、多媒體課程的建設;主持完成10餘項市教委教改項目、60餘項校教改項目的建設;獲得市教委教學成果獎2項,校教學成果獎10餘項。科研上,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2項,參與完成擔國家社科基金7項,主持完成省部級課題10餘項,在《求是》、《馬克思主義研究》、《光明日報》、《中共黨史研究》等核心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了《江澤民文化思想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開創與奠基》、《中國馬克思主義創新之道》、《發展觀的範式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多維透視》、《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兼容模式探微》等學術專著多部。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