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0月20日至24日,“國際博協亞太地區第七次大會暨博物館無形文化遺產國際學術討論會”通過,以“博物館、非物質遺產與全球化”為主題,確認民族、地域和社區創造性、適應性與獨特性的重要意義,認為聲音、價值、傳統、語言、口述歷史和民間生活等應在所有博物館與遺產保護活動中得到認可與促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憲章
- 時間:2002年
- 地區:上海
- 所屬類別:國家事務
簡介,職責,人物,
簡介
《上海憲章》以“博物館、非膠驗膠求物質遺產與全球化”為主題,確認民族、地域和社區創造性、適應性與獨特性的重要意義,認為聲音、價值、傳統、語言、口述歷史和民間生活等應在所有博物館與遺產保護活動中得到認可與促進。
職責
我們所有出席2002年10月20日至24日在上海舉行的國際博物館協會亞太地區第七次大會的代表,確認民族、地域和社區創造性、適應性與獨特性的重要意義,基於此,聲音、價值、傳統、語言、口述歷史和民間生活等應在所有博物館與遺產保護活動中得到認可與促進。我們提議:作為保護人類非雄牛端膠物質遺產建設性合作夥伴關係的推動者,博物館應:
· 確認亞太地區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包括種族、民族、膚色、類別、年齡、階級、信仰、語言、性別差異和地區性特點。
· 創立跨學科、跨行業的方法,便可移動與不可移動、物質與非物質、自然與文化的遺產融為一體。
· 迎接全球化帶來的挑戰與威脅,制定辦法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文化、技術和經濟凳肯霉全球化所帶來的機遇。
· 制定全面開展博物館員漿擔和遺產保護實踐活動的檔案記錄方法與標準。
· 開展試點項目,為建立社區參與制定非物質遺產資源清單的方法做出示範。
· 努力確檔洪保以符合地方特色的方式,真實地保護、展示、詮釋遺產資源。
· 制定符合重要遺產資源保護法、公約和法規的公眾活動項目和遊客管理對策,並尊重社區團體作為非物催閥閥質遺產的保管者、監護者和看守者的規定和禮儀。
· 鼓勵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有益交流,以促進和平與社會和諧。
· 利用印刷品、視聽、影視、數位化和電子通訊技術等各種媒體形式。
· 評估並著手開展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統一管理所需的培訓和能力培養。
· 用恰當的語言提供全面解說,並儘可能聘用非物質遺產資源當地的保管人員。
· 促進公共與私人部門的積極參與,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當地的專家、資源和機遇,實現資源的多元化,從而有效地保護所有遺產資源。
· 為博物館和其它遺產機構建立一套物質與非物質遺產相結合的標準與方抹膠虹法。
· 支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各種活動項目為保護與宣傳非物質遺產所做出的努力,並強調在擬訂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過程中專業機構參與的重要性。
人物
國際博協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張文彬教授
國際博協主席雅克·佩羅先生
國際博協亞太地區主席阿·加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