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

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下設數學系和物理系,涉及數學、物理學、天文學三個一級學科。其中數學學科和物理學科建立於1954年,是當時上海最早設立數學學科和物理學科的高校之一。1956年正式成立數學系和物理系,開始招收本科生,培養了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教授,上海市教育功臣唐盛昌校長等一批傑出人才。改革開放後,學科獲得了長足的發展,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培養的研究生多次獲上海市研究生優秀成果(學位論文)和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提名獎。

截至2017年,學院設有數學博士後流動站、數學一級學科博士點、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天體物理二級學科碩士點、課程與教學論碩士學位點、套用統計專業學位碩士點,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物理學四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1102人,在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554人(其中博士36人)。學院有教職工162人,專職教師144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60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130人,其中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博士生導師20多人,是上海師範大學師資力量最雄厚的學院之一。

學院有上海市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國際合作聯合研究中心1個、上海高校E-研究院1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實驗室1個、上海市高峰學科1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個、校級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6個,主辦了《Journal of Applied Analysis and Computations 》和《上海中學數學》兩本學術期刊,為高層次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
  • 創辦時間:1954年
  • 所屬地區:中國上海
  • 類別:學院
系科介紹,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學院簡介,教育理念,國際交流,學術成果,學院地址,

系科介紹

數學系概況
數學系的前身是上海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科,是在原來華東速成實驗學校師資部數學科基礎上於1954年6月成立的上海師範專科學校最早學科之一。1956年7月,上海第二師範學院(理科)正式成立,原上海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科相應擴大為數學系,設本科和專科。
1997年6月在數學系的基礎上成立數學科學學院,2001年9月數學科學學院和理工信息學院合併,成立數理信息學院。2008年11月數理信息學院更名為數理學院。
1997年至2010年,數學學科分設三個系,即:基礎數學系、套用數學系和計算數學系。2010年6月,數學學科的三個系合併成為數學系。
基礎數學二級學科於1981年獲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之後相繼獲得其他各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0年獲計算數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得數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涵蓋5個二級學科和1個自設專業,即:基礎數學、計算數學、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套用數學、運籌學與控制論、數學物理。
2002年設立上海市高校計算科學E—研究院,計算數學分別於2005年、2008年被批准為上海市(第二、三期)重點建設學科,2007年獲批數學博士後流動站以及“科學計算”上海高校重點實驗室。數學學科於2012年被批准入選上海高校一流學科建設計畫(B), 於2015被評為上海市高峰學科(III)。此外,還設有課程與教學論(數學)、學科教學(數學)和套用統計碩士專業學位點,設有數學與套用數學(師範)、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等本科專業。
物理系概況
上海師範大學物理學科建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為上海市基礎教育培養了70%以上的物理骨幹教師和基礎教育管理人才,也培養了一批數量可觀的高質量的物理學研究學者,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許谷教授等一批傑出科學家。2011年開始設立物理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開展理論物理、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光學等學科方向的研究工作。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於1996年正式獲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為上海市乃至國家的中等教育持續輸送教育人才。
物理系立足於上海市基礎教育人次要求,以服務於天文探測和產業需求兩大主線來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理論物理與天文研究方面,依託星系與宇宙學半解析重點實驗室,發揮理論物理與天文物理相結合的優勢,加強大科學工程的國際合作,開展在國際天文研究領域中有特色的科研工作和天體測量中需要的技術性支撐研究工作;產業需求方面,依託光電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主要在光電材料與器件套用方面,開展面向企業需求的研究工作,通過與有影響企業建立產學研合作研發與中試基地,解決企業發展中的關鍵技術問題,推進相關科技成果的轉化;在學科前沿方面,根據自身條件,在納米科技、信息光學、新型材料與器件等領域開展有特色的研究工作。
目前學科具有上海市星系與宇宙學半解析重點實驗室、上海師範大學光電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兩個研究平台,通過大力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擴充教研團隊,通過積極吸收年輕的博士、博士後來人才完善梯隊建設,形成了包括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上海市東方學者、浦江學者等在內的教授16人,副教授26人組成的多個研究團隊。結合開展的研究工作,培養基礎知識紮實、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的研究與套用性專業人才。
最近四年,物理系共培養研究生近200名,有3篇論文獲得上海市優秀碩士畢業論文;3人獲得上海市優秀畢業研究生稱號,13人獲得國家獎學金;10餘名研究生獲得碩士學位後赴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的著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近20人到中國科學院的研究所、國內的著名大學攻讀博士學位,30餘人就職於華力微電子、中芯國際、展訊通信等半導體行業龍頭企業;此外,還有多名研究生任職於上海市的各級中學,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人才培養

數理學院是上海師範大學目前學科門類、教職工和學生人數最多的學院之一,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數理學院學科門類橫跨四個學科,包括數學、物理、教育技術學和數字媒體藝術等。有五個系、兩個教學中心和四個研究所。設有上海市教委的高校計算科學E-研究院;現有一個上海市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實驗室、一個上海市教委重點實驗室。已為國家培養了一萬五千餘名畢業生,其中上海中學校長、上海市首屆教育功臣唐盛昌和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褚君浩院士等就是我院的傑出校友。
學院圍繞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秉承“厚基礎、重實踐、國際化”的理念,採取因才施教、分類培養的方法,將人才培養分成優秀學科人才、出色的中國小師資、企事業需求人才等三個層面,採用針對性的培養方法,學院培養的人才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每年學生的考研率和就業率都處於學校前列。同時,學院加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及競爭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活動,每年競賽獲獎達到100多人次,學術競賽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有力手段。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數學博士後流動站和數學一級學科博士點、10個碩士點、7個本科專業。學院現有教職工190餘名,其中教授21名(博士生導師11名),副教授50多名,具有博士和碩士學位的教師已占全體教師的近60%。辦學規模逐年擴大,在校本科學生近1300人,各類研究生600多人。

學院簡介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學科自1996年開始招收物理教育方向碩士研究生, 並於1996年正式獲教育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大學物理課程與教學研究、中學物理課程與教學研究、物理實驗研究等。
大學物理課程與教學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有:大學基礎物理課程研究、大學基礎物理教學研究、大學基礎物理教材比較研究等。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大學物理》、《物理教學》等專業學術期刊上。《電磁學》課程為上海市精品課程。
中學物理課程與教學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內容有:物理高考命題研究、中學物理課程研究、中學物理教學研究、中學物理教材比較研究、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整合研究、科學教育研究等。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物理教學》、 《課程 教材 教法》、 《上海教育科研》等專業學術期刊上。長期參加上海物理高考、綜合能力測試命題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參與編寫上海市新課程改革教材。
物理實驗研究,主要研究內容有:大學基礎物理實驗研究、中學物理實驗研究、DIS實驗專題研究等。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大學物理》、《物理教學》等專業學術期刊上。長期主持初高中物理實驗競賽。
近十年來,該學科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考核方法。本專業所有的碩士生均順利按時畢業,畢業論文均達到碩士學位的學術水平要求。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馮傑教授,主要導師有郭長江、朱瑞興、倪敏、塗泓等。
課程與教學論(數學)
目前,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數學教材開發、數學教育心理、數學課堂教學、數學教學方法與模式、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等。研究論文主要發表在《數學史研究》、《學藝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數學教育學報》、《外國中國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中國教育學刊》等國內外專業學術刊物。曾參與教育部重大課題《高中數學課程標準》的研製,現在由本方嚮導師主持的教育科研項目有人事部資助項目一項、上海市教委項目三項,橫向合作項目一項。曾主編、參編上海市中學數學教材。學院主辦的《中學數學教學》雜誌今年將迎來創刊30周年,本方向的研究生導師承擔該雜誌的編輯、組稿、審稿等工作,並承擔數學教育碩士的教學工作。
近十年來,該學科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考核方法。開設的專業課程主要有《數學教育學》、《數學教育比較研究》、《數學教育哲學》、《數學教材開發研究》、《數學教育測量與評價》、《數學教育科研方法》、《數學教育心理學》、《現代數學與中學數學》等。本專業所有的碩士生均順利按時畢業,畢業論文均達到碩士學位的學術水平要求。畢業生主要在學校、教育科研機構、教師進修機構、出版社和其他事業單位從事教育科研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陸新生副教授,主要導師有張寄洲教授、陳躍副教授、王兄副教授等。
教育技術學
教育技術學主要研究方向有:“網路技術與開發”、“ 紀錄片與微視頻創作”、“信息化教學設計”、“ 培訓與績效技術”。
“網路技術與開發”主要研究:基於網路的信息化教學技術,網路遠程教學系統的技術開發;網路智慧型教學專家系統,線上教育網路系統的開發技術。發表文章10餘篇,合作編著、翻譯著作3本。
“紀錄片與微視頻創作”主要研究:紀錄片的創作、編導和製作理論。基於流媒體和3G的微視頻內容開發技術。發表文章20餘篇,著作5本。承擔多項省市級電視節目製作。
“信息化教學設計”主要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方法,信息化教學設計,信息化課程開發。發表文章80多篇,其中國家級核心期刊22篇。主編、參編和翻譯著作10本。承擔科研課題5項,其中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
“ 培訓與績效技術” 主要研究:培訓的理論與培訓項目設計、培訓策略研究、績效技術理論、人力資源發展研究等。發表文章30多篇,其中國家級核心期刊12篇。主編、參編和翻譯著作5本。承擔各類培訓項目5項。
辦學特色:理論與實踐結合,研究生畢業論文與導師科研項目結合;注重培養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培養研究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文字綜合能力、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網路套用開發能力、網路系統管理維護能力、獨立科研能力、項目設計與開發能力。
近十年來,該學科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考核方法。本專業畢業論文均達到碩士學位的學術水平要求。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網路管理與開發、網路課程設計、企業績效培訓、電信系統的微視頻創作與開發、統計分析與數據管理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李魯群教授,主要導師有黎加厚教授、葉海松副教授、高宏明副教授、孟琦副教授等。
天體物理
上海市“星系和宇宙學半解析研究重點實驗室”是以上海師範大學為依託單位,掛靠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的市級重點實驗室。實驗室自2004年開始招收天體物理專業碩士研究生。實驗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有:1) 星系形成和演化的半解析研究。主要結合數值模擬結果,用半解析方法研究宇宙中星系整體的形成和演化;2)銀河系的結構和演化研究。主要是對銀河系的整體觀測特性進行物理描述,研究各主要成分和其整體的形成和演化;3)宇宙學研究。著重與理論物理交叉,緊密結合觀測結果,對宇宙學模型進行約束;4)引力透鏡研究。主要是開展大樣本的星系團強引力透鏡研究,討論宇宙中的物質分布。
本實驗室主持多項國家重點、面上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相關成果先後在MNRAS,ApJ,A&A,AJ,PASJ等國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得到了同行的大量引用,具有一定的國際顯示度。實驗室十分重視對研究生的培養,對於有科學研究前途的研究生,將創造條件將他們送去歐美等多個國家參加講習班、進行聯合培養或赴歐美攻讀博士學位,為本學科的梯隊培養準備人才。
實驗室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和考核方法。學生在學期間,將由本實驗室的老師和外聘的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授課,並鼓勵在讀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講習班和學術會議。到目前為止,本專業的所有的碩士生均順利按時畢業,且有一半的碩士生畢業後獲得國外博士生獎學金,在歐美等地的天體物理研究部門進行聯合培養,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本專業的碩士生畢業後還可以選擇在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負責人為束成鋼教授,主要導師有束成鋼 博士 教授、羅智堅 博士 副教授、傅莉萍 博士 副教授、陳建珍 博士 副教授,肖泉寶 博士 講師等。
理論物理
理論物理學科點依託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自2001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通過多年建設,形成的研究方向有:1)光電材料及器件物理;2)計算凝聚態理論。
本學科點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課程體系和考核方法。學生在學期間,將由本學科的導師和外聘的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授課,並鼓勵在讀研究生參加國內外學術講習班和學術會議。培養過程中,重視學生的物理思想和綜合能力,採用理論與實驗相結合的培養方式,為此,學校投入1000多萬元建立了“光電材料及器件”校重點實驗室,結合該實驗室,學生的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學生畢業後,將可選擇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從事教學科研工作或者從事物理相關的技術工作。
本學科點目前主持多項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相關成果先後在等國外Appl.Phys.Lett.和Phys.Rev.B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畢業的研究生也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
主要導師有:石旺舟,博士,教授;杜國平 博士,教授;黃磊 博士,教授;謝東珠 博士,副教授;秦曉梅 博士 副教授,劉愛雲 博士,副教授; 形成了由3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10名具有博士學位年輕教師組成的指導團隊。
基礎數學
該專業自80年代初開始招收碩士生,現有泛函分析、代數學、組合學和常微分方程這四個研究方向。共有指導教師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這是一支以年輕人為主體的有朝氣的研究隊伍,總體研究力量強,部分導師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的學術聲譽。最近幾年,在各類SCI/SCIE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承擔了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和教委等項目許多項。
泛函分析方向:主要研究無限維空間中的運算元族不動點及其漸近行為,無限維變分不等式與向量最最佳化;Toeplitz運算元代數,運算元廣義逆;半線性和擬線性橢圓方程的解,傳染病模型,奇異非線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解的確切個數;脈衝微分方程整體解的存在性,極值解的存在性,及單調疊代解,微分-積分方程解的存在性等。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獎勵基金項目1項,以及博士點專項基金項目1項;主持上海市科委“曙光”基金項目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1項;主持上海市教委項目多項。最近幾年,在各類SCI/SCIE雜誌上發表文章60多篇。
代數學方向:主要研究交換代數和超代數上映射理論的研究。在交換代數方面,主要用同調方法研究交換代數的一些重要問題,所得的研究成果發表在J. Algebra, Trans. AMS 等重要雜誌上,在研的科研項目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等。在超代數上映射理論的研究方面,主要用代數學方法研究結合環上的導子、自同構及其相關映射。近幾年,通過追蹤國際前沿,開展了環上函式恆等式這一新興領域的研究。主要結果已發表在Communication in Algebra,Algebra Colloquium,Quarterly Journal of Mathematics,Math of Japanica,India Pure and Appl. Math,J of Taiwanese Math.,Acta Mathematica Sinica等雜誌上。
組合學方向:主要研究有限集及有限偏序集上的組合學、字上的組合等,已在各類SCI/SCI雜誌上發表文章60多篇,其中主要結果發表在Ann. Combin.,J. Combin. Theory A, SIAM J. Disc. Math., Euro. J. Combin., Adv. Appl. Math.等本領域重要的國際雜誌上。三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作為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個基地項目等三項,省部級項目4項。近幾年還研究組合數學在生物信息學中的套用,在J. Chem. Inf. Comp., J. Theor. Bio. Math. Bio.等雜誌上發表論文20餘篇,並被引用上百次。
常微分方程方向:主要研究領域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動力系統分支理論、常微分方程與時滯微分方程的周期解及奇攝動系統幾何方法。在極限環的存在性及其個數、Hopf分支、Poincare分支、同宿異宿分支、亞調和解與不變環面的分支及高維系統周期解的局部與非局部分支等方面獲得一系列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系統完整、特色突出的一般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論文發表在《J.Diff. Equs》、《Intern. J. Bifurcations and Chaos》、《Disc. Cont. Dynamical Systems》、《Sciences in China》等重要刊物上。作為負責人主持完成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主持上海市曙光計畫項目、上海市曙光跟蹤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項目,併入選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有6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研究成果“非線性動力系統的全局理論及其套用”與“非線性系統動力學研究”分別獲得2002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00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獲得上海市教育才獎。
最近幾年,該專業每年招收碩士研究生約10名。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主要從事:直接攻讀博士學位或考取外校攻讀博士學位;應聘到普通高校或中學從事教師工作。
該碩士點指導教師有:曾六川、許慶祥、徐本龍、孫彥、周才軍、王宇、王軍、唐明元、韓茂安。該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許慶祥。
套用數學
“套用數學”學科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動力系統及其套用、套用微分方程、金融數學、動力系統漸進性態研究、隨機最佳化與模糊最佳化、數學在高層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中的套用。
動力系統及其套用方向:導師是韓茂安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是微分方程定性理論、動力系統分支理論、常微分方程與時滯微分方程的邊值問題、周期解及奇攝動系統幾何方法。在極限環的存在性及其個數、Hopf分支、Poincare分支、同宿異宿分支、亞調和解與不變環面的分支及高維系統周期解的局部與非局部分支等方面獲得一系列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系統完整、特色突出的一般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論文發表在《J.Diff. Equs》、《Intern. J. Bifurcations and Chaos》、《Disc. Cont. Dynamical Systems》、《Sciences in China》等重要刊物上。作為負責人主持完成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曾主持上海市曙光計畫項目、上海市曙光跟蹤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項目,併入選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有6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其中作為第一完成人完成的研究成果“非線性動力系統的全局理論及其套用”與“非線性系統動力學研究”分別獲得2002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和2006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年獲得上海市教育才獎。
套用微分方程方向:導師是張寄洲教授和黎野平副教授。張寄洲教授的主要研究內容是運算元半群及其對微分方程和運算元的套用,包括正則預解運算元族、分布預解運算元族、局部正則預解運算元族的理論和套用。其研究成果《運算元半群與非橢圓微分運算元》與人合得過湖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作為主要完成人參加過兩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和兩項上海市教委基金等項目。
黎野平副教授的主要研究內容是物理、材料和聲學等自然科學中的各類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和非線性耦合偏微分方程組的穩態解的存在唯一性和結構,光滑小解的整體存在性和長時間行為,大BV解的存在性,守恆律型方程組;有特殊結構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和非線性耦合偏微分方程組的小參數的極限分析,初始層分析,邊界層分析。所有這些,不僅能豐富和完善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理論,還能為數值計算和工程模擬提供理論依據和檢驗尺度。課程設定主要以偏微分方程的基本理論和現代方法為主,重在為學生今後的教學、科研甚至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打下較為全面和堅實的基礎。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olinearity》,《 Proceedings of the Edinburgh Mathematical Society》, 《Z.angew Math. Phys》, 《Mathematical Methods in Applied Sciences》, 《數學年刊》,《數學物理學報》等雜誌上。曾主持和參加省部級與國家級科研項目4項,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上海市教委創新項目各1項。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
金融數學方向:導師是張寄洲教授。主要研究內容是期權定價的數學模型和計算方法,包括各類期權定價模型,信用風險定價模型等。專業課程主要開設期權定價理論和方法、隨機分析、微分方程數值方法等。
動力系統漸進性態研究方向:導師是丁瑋副教授。主要研究內容是微分方程(包括脈衝微分方程、泛函微分方程、測度鏈上微分方程)的邊值問題、生物數學中的周期解的存在性、穩定性等漸進性態的研究。目前獲得一些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成果,建立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與方法。主要研究論文發表在《J.Math. Appl.Anal.》、《Appl’ Math. Comp.》、《J. Comp. Math. Appli.》、《Physics Lett. A》等重要刊物上。作為負責人主持國家教育部重點項目、上海市教委項目、校級項目各一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計畫等多個項目。
隨機最佳化與模糊最佳化研究方向:導師是彭錦教授。其主要研究內容有隨機規劃、模糊規劃、不確定理論、模糊風險分析、模糊微分方程、智慧型計算及其套用等。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nformation Sciences》、《Computer & Industrial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ncertainty, Fuzziness and Knowledge-Based Systems》等國際三大檢索學術期刊。曾經或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和省部級項目多項。
數學在高層建築結構最佳化設計中套用方向: 導師是劉建新教授。主要研究用數學最佳化理論和方法對(超)高層建築結構進行結構構件的最佳化設計、對其結構體系尤其是對結構抗側力體系布局進行最佳化,探討新型高層建築結構體系;旨在使高層結構在具有同樣抗震(風)能力和安全度下,採用最輕的結構重量、最小的地震係數和最低的成本。曾先後作為主研人員負責或承擔國家部委、國家、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級、省教委、上海市教委項目16項;橫向建築工程設計科研課題28項,省級鑑定科研項目3項;獲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地區(學校)級科技進步獎5項。主要研究成果發表在英國《KME》、《土木工程學報》、《建築結構學報》和《地震工程與工程震動》等刊物上。
近幾年來,該學科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考核方法。本專業所有的碩士生均順利按時畢業,畢業論文均達到碩士學位的學術水平要求。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張寄洲教授,主要導師有韓茂安教授、彭錦教授、劉建新教授、黎野平副教授和丁瑋副教授等。
計算數學
“計算數學”學科於1980年批准成為碩士學位授予點,2000年批准成為博士學位授予點,也是上海市第二、三期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具有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水平學術隊伍,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優秀教材獎等。近五年來,本學科在國內外著名計算數學雜誌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出版學術專著3部,承擔了10餘項國家和上海市的科研項目。
本學科主要設以下4個研究方向: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常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數值代數和偏微分方程反問題及其計算。
偏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奇異問題的高精度算法、無界區域問題的數值方法、外部問題的新算法以及高階有限元方法等。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IAM J. Numer. Anal.》、《Math. Comp.》和《Numer. Math.》等國際著名雜誌上。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
常微分方程的數值解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常微分方程的計算方法、滯時(中立)微分方程的計算方法、泛函微分方程的計算方法以及數值方法的動力學等。研究成果發表在《SIAM J. Numer. Anal.》、《Math. Comp.》和《Int. J. Bifur. Chaos》等雜誌上。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
數值代數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線性和非線性剛性系統、矩陣多項式方程和廣義特徵值問題、廣義逆理論和套用等。研究成果發表在《SIAM J. Numer. Anal.》、《Numer. Linear Appl.》等雜誌上。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
偏微分方程反問題及其計算方向的主要研究內容:醫學影像技術中正問題和反問題的理論和數值計算等。研究成果發表在《Phys. Medic. Bio.》、《Inverse Problem》等雜誌上。主持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
本學科具有明確的培養目標以及完備的培養計畫,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考核方法,畢業論文均達到碩士學位的學術水平要求。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田紅炯教授,主要導師有郭本瑜教授、魏木生教授、叢玉豪教授、田紅炯教授、王中慶教授、孫樂平副教授、郭謙副教授、彭麗副教授和姚旭東副教授。
運籌學與控制論
“運籌學與控制論”專業自200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目前,本學科主要研究方向有:最最佳化理論與方法、動力系統與控制、變分不等式與最最佳化、魯棒控制理論。
動力系統與控制方向:主要研究無窮維動力系統與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論與動力系統分支理論及其套用。在非自治動力系統的漸近行為、周期解、同異宿分支及亞調和解和不變流形的分支等方面建立了新的理論和方法。在《J. Diff. Eqns.》、《Nonlinearity》、《Quarterly of Appl. Math.》、《Physica D》、《Disc. Contin. Dyna. Syst.》、《Inter. J. Bifurcation and Chaos》等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基金、上海市基金等多項。
最最佳化理論與方法: 主要研究最最佳化理論與方法和網路流規劃的最佳化設計、分析與計算,提供新的方法與技巧,能有效的數值實現。目前注重運籌學和博弈論在經濟學和金融博弈分析的研究。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上最權威的套用數學雜誌,部分水平研究成果已被國際學術專著大量引用。曾參加國家攀登計畫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基金等多個項目。
變分不等式與最最佳化:主要研究最最佳化與變分不等式理論方法及其套用。在《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等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基金、上海市基金等多項。
魯棒控制理論:主要研究現代魯棒控制理論及其套用。主持上海市基金多項。
近年來,該學科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的課程體系和嚴格的考核方法。畢業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數學、運籌、控制與數據處理工作。
本碩士點目前的負責人為周盛凡教授,主要導師有朱德通教授,韓茂安教授, 曾六川教授,丁瑋副教授,王志珍副教授等。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和套用統計
我校機率論與數理統計學科於1984年開始招收套用統計方向研究生,於1998年獲準成立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碩士學位授予點。
目前,本學科有專業教師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講師4名,具有博士學位4名、具有碩士學位3名。現有碩士生導師5名,其中教授3名(其中2名教授為我校兼職碩士生導師)、副教授2名。
本專業主要學習機率論與數理統計的基礎理論與方法,側重於試驗設計與分析及可靠性統計專門知識的學習,加強套用現代統計方法解決社會、經濟和自然科學等領域中有關數據收集和推斷的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德智全面發展的,能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需求的,從事數理統計與機率論的教學、科研和套用工作及其他相關方面工作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政府機構和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統計分析與數據處理工作。
本學科現有如下3個研究方向並招生,包括:
試驗設計與統計計算。主要研究內容有:基於線性模型的最優設計,基於近似線性模型的穩健設計,偽Monte Carlo方法在試驗設計中的套用、高維數值問題的擬Monte Carlo方法及其隨機化算法。 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tatistica Sinica》、《Statistics and Probability Letter》、《Metrika》、《SIAM Journal of Numerical Analysis》、《Mathematics of Computations》、《Journal of Complexity》、《套用機率統計》等國內外重要專業學術刊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
本方向主要導師:岳榮先教授。
可靠性統計。主要研究內容有:產品壽命的評定與預測,主要內容包括:常應力下壽命試驗的統計分析、加速壽命試驗的統計分析、加速壽命試驗的最優設計、EM算法、Bootstrap算法和Gibbs抽樣等。涉及的模型包括損傷隨機變數模型、累積損傷模型損傷失效率模型等。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IEEE Transactions on Reliability》、 《Statistical Papers》、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套用機率統計》等國內外重要專業學術期刊,參與或主持省部級與國家級科研項目多項,並獲國防科學技術獎三等獎1項。
本方向主要導師:徐曉嶺教授(兼職導師)、王蓉華副教授、劉榮官副教授。
套用統計。主要研究內容為生存分析與隨機控制,主持和參與了《小波分析及其在通訊醫療中的套用》、《雙重區間刪失數據的統計分析及其套用》等多個國家級與省級科研項目的研究。

教育理念

學院對師範生和非師範生的教育並重,正在將傳統的理工類學科向數字傳媒藝術學科拓展,同時通過教學資源最佳化的配置,提高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了更多更好的複合型人才。學院堅持以培養基礎紮實、知識面寬、動手能力強的套用型人才為宗旨,堅持以教學為中心,科研為先導的辦學原則,堅持以教學質量為根、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辦學理念,在搞好教學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學院先後承擔了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幾十項省部級項目以及百餘項受企事業單位委託的科研項目。

國際交流

學院為促進創新能力的提升和國際化視野,廣泛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目前的師資中60%以上老師有海外一年以上的學習和工作經歷,與20多個國家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每年邀請來院講學和學術交流的國內外著名學者60多人次,出國參加學術交流的老師每年50多人次,每年舉辦多場國際、國內學術會議,有利地促進了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學院多次主持召開了全國和國際學術會議;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義大利、德國、法國、加拿大、巴西、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合作交流關係,還聘請了一批國內外著名的學者擔任學院的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

學術成果

學院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多人獲得上海市曙光基金和啟明星基金項目的資助,十幾位青年教師被評為上海市和學校優秀青年教師。 學院多年來在參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等項目中均獲得佳績。
學院圍繞科技創新,鼓勵老師開展各類科研活動,其中60%以上的老師主持承擔過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目前正在主持承擔的項目有:國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國家自然基金青年項目等,在研的國家級項目60多項,在研的省部級項目30多項。每年發表的高質量科研論文100多篇;近五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為企業提供技術諮詢和服務項目10多個,有力地促進了師資水平的提升和創新性人才的培養。

學院地址

上海師範大學數理學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