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邁入新世紀,震旦進修學院孕育了擁有普教、職教、成教、高教和學前教育等六校、十三個獨立法人單位的震旦教育集團,又依託教育集團,構成了縱向銜接、橫向溝通、縱橫整合的終身教育體系、逐步實現教育的社會化、全民化和大眾化。學院資源雄厚,管理嚴謹,教育創新、質量優秀。學歷教育、職業技能、語言培訓及中外文化交流,已成為她的四大強項。
震旦教育秉承老震旦的教育傳統,倡導“綜合、創造、人格”的教育理念,堅持“團結、務實、拼搏、進取”的校訓,幫助學生掌握生存、生活、健康成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集團通過文化節、外語節、體育節澆灌文化沃土等震旦文化載體。.
震旦教育根植於國際大都市——上海的
盧灣區,誕生於改革開放年代——1984年,沐浴五千年華夏燦爛文化薰陶,秉承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德行為先的民族優秀傳統,掬納國外先進教育思想和現代管理方法,融會貫通、中西合璧,經十幾載櫛風沐雨,艱苦磨礪,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創出一種集團管理民辦辦學的模式。
震旦教育集團聘請著名的老革命前輩
夏征農先生擔任名譽董事長,原同濟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黃鼎業教授;原上海市人大副主任
胡正昌;中科院院士、上海市教育功臣
王振義為名譽校長,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副會長、上海市成人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郭伯農教授為校務委員會主任。震旦教育集團創始人張惠莉女士是上海市十佳校長、上海市園丁獎多次獲得者、上海市三八紅旗手。集團聘請名望卓著的教育教學專家、學者協同制定辦學方針;聘請一批教學經驗豐富的校(院)長治校;選聘資質優秀、年富力強的教師執教,形成一支專兼相結合的師資隊伍,開設了適應市場需求的專業和有益於學生身心健康、負擔合理的課程,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保證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完整的先進教育方法。震旦教育集團歷來重視對教育的投資,硬體齊備、先進,多功能教室、電腦房、語音室、運動場所一應俱全。建校以來,培養了20多萬各級各類人才。
教育理念
綜合、創造、人格”的辦學理念
“張惠莉院長在震旦教育集團第七屆教師學習班上的發言摘要”
綜合,是從人的認知層面和能力層面出發提出的。
我們要利用各種形式幫助學生掌握生存、生活、健康成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成為一個具備“豐富”知識的人,“見多識廣”的人,愛好、興趣廣泛的人,能力、技能、修養全面的人,“精一門”“通二門”“會三門”的人。
創造,是人的從能力層面提出的。
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體,僅僅掌握基礎知識還不行,還必須敢於創造,能夠創造,具有創造的思想和能力,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從而在終身學習教育中與社會發展取得協調和一致,並且推動社會的發展。
人格,是人的從精神層面提出的。
人格是教育的更高層次的目標。從綜合、創造到人格,按照知識、能力、精神層次漸進。人格的培養是東西方教育一致追求的高層目標,也是一個高難目標。
現代和未來教育著眼於學生的一生,培養的是具有完美人格的未來的人。它包括品德、個性、境界三個主要方面。
品德——指既要有中華傳統美德又要有現代意識;學習別人的同時,又正視自己,珍視民族傳統美德——公正,努力,誠懇待人,富有責任心和愛心。一個人要具備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民族、對人類高度負責的品德,才會獲得成功,才能體驗到幸福,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對21世紀人才界定的標準之一就是要具有責任心,這與中華傳統美德相吻合。在培養學生具有傳統美德的同時,還要錘鍊他們放眼世界,了解在改革開放的當今社會,世界潮流和市場經濟的走向,以及未來社會的特點與要求,養成發展的、靈活的、觀察問題的習慣。
個性——要求學生既有獨立的見解,又能虛心接受別人意見,既要有足夠的熱情又不輕率盲目;既要有競爭的意識和心態,又要善於與他人合作,共同承擔未來社會的工作。未來教育不是重智力的片面發展,而是讓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人格素質的全面發展;不是全部學生同一個模式的發展,而是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不是局限於學生的當前發展,而是在原有基礎上可持續的終身發展。只有永遠處於一種不斷學習、發展、完善自我的境界,才能以一種健康的心態融入社會的發展之中。
境界——要求學生達到“真誠、寬容、仁愛、堅韌”的人格境界。快節奏,強競爭的未來社會,要求未來的人必須胸懷寬闊,站得高一些,能容納他人,寬容他人,要有堅韌的意志力,要以一顆仁愛之心真誠地面對生活,在博學的基礎上博愛,在豐富的知識支撐下達到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成為未來社會的強者。
學校某一方面的工作定為辦學特色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準確的,就象一個人的個性,應該是鮮明的,突出的,也應是綜合的。
縱觀各種已經取得的辦學成果,震旦教育集團所屬的各學校基本上是從教育手段、培養目標、工作重點、課程設定、特長活動、教學改革等六個層面出發,如成功教育、合格加特長、管理特色、外語特色、球類特色、舞蹈特色、目標特色等,落實“綜合、創造、人格”的辦學理念的。
學院歷史
上海市震旦進修學院前身為上海市盧灣區集體事業管理局職工學校。1984年由時任區集管局教育科科長張惠莉女士創辦。經過16年的創業,“震旦”已發展成為五校並行、四教貫通,具有“五部”、“四中心”、“一基地”的大型教育集團。
1.創業之初(1984~1986年)
1984年6月,學校從租借斜徐路144號的三間空房辦公開始起步,有辦學人員和教師8人。學校承擔盧灣區集體事業管理局所屬數十家街道工廠、里弄生產組2萬多職工的文化補習和崗位培訓任務。這期間學校先後在南塘中學、長樂路一小、新華中學、市家具公司成人中專、馬當路328弄32號等處開設了教學點,共辦了250個初、高中文化補習班。80%以上的職工參加文化補課,60%以上的廠級幹部經學習後達到了大專以上文化程度,60%的中層幹部達到了高中(中專)學歷,95%以上職工達到了行業文化考核要求。學校還先後開設了涉及30多個工種的幾十個技術培訓班,60%的技術工人取得了市勞動局頒發的技術等級證書;區內所有廠長(經理),90%以上的車間主任、班組長參加了培訓,參加培訓人數達9497人次。由於師資配備合理,教學管理嚴格,學歷教育市統考成績在區內名列前茅,被區教育局批准為立案學校。學校首創的一年制全科脫產班,半年單科選科班等形式的學制改革,經實踐後,也得到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的認可。同時,學校還接受了市海運局、市服裝公司以及街道和久新搪瓷廠等多家社會企事業單位的委託培訓。學校站穩了腳跟,奠定了基礎,並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
2.負重攀登(1986~1994年)
1986年春,經上級協調安排,學校接納了60多位工人進校,參加工作。學校將位於自忠路210弄1號原上海唱機廠的一車間改造成為有5間教室,2個辦公室的教育場地,使學校有了屬於自己的校舍。此後,學校除了開展服務本企業、面向社會的成人高中學歷教育和崗位培訓以外,還進入高等教育領域,與上海電視大學合作開辦法律大專“註冊視聽生”班;與中國統計學院合作開辦統計大專班,該班的秦元康和張克勤分別被評為全國和上海市優秀學生。學校還先後與
復旦大學、
中國紡織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上海電視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工業大學等高校合作,開辦了行政管理、經濟管理、勞動經濟管理、服裝設計、機械設計、國際貿易、學前教育管理、財務會計等十多個大專專業證書班。其中行政管理班學生沃永光曾任楊浦區副區長,法律班學生俞文任傅玄傑律師事務所副主任,李佩芳任海達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統計班學生鄭淑賢曾任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上海市工商聯合會副會長;經濟管理班學生嚴之愈連續多年被評為市勞動模範,任復興益民集團副總經理。同時,學校還開展中等專業教育,先後開設醫士、法律、幼教、服裝、會計等班。
1988年上海“A肝”流行,盧灣區集管局由於經濟效益不佳,中斷了對學校的經費投入,使學校成為上海700多家企業學校中惟一一家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單位。但學校仍然承擔企業的文化崗位和全面質量管理(TQC)等培訓任務。1988年,學校先後創辦了集效五金廠和鴻達商行兩個校辦企業。在這期間,校長張惠莉已逐步形成了“長短互補、高低相配、產教結合”的成人教育辦學理念。進入20世紀90年代,成人教育面臨巨大的發展機遇。
1991年,學校審時度勢,經市教育局批准更名為“震旦進修學校”,成為上海第一家校名摘掉企業“牌子”,脫掉區域性“帽子”,面向市場、服務社會的區域性企業辦學校。
1992年,經有關教育管理職能部門評估,批准震旦進修學校升級為震旦進修學院,“震旦”的主辦單位也由盧灣區工業黨委(當時區集管局已撤銷),改由上海市成人教育協會主辦。至此,“震旦”全面步入高層次、全方位的成人教育培訓領域。同年“震旦”貸款10萬元,購置了30台PC286計算機,開設了上海社會力量辦學學校中為數不多的專業計算機房。同時,學校接受武警部隊的委託,開辦了多期培訓班。後學校被市計算機套用能力考核辦公室和市通用外語等級考試辦公室認定為上海市首批“考核點”,先後開設各類計算機班數百個,計算機培訓成為學校的一個特色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實施《九十年代緊缺人才培訓工程》後,學校對口成立了“緊缺人才培訓部”,先後開辦涉外商務、涉外秘書、房地產經紀、售樓代表、物業管理、房地產經濟分析、國際財務與會計證書等社會緊缺人才的培訓班。隨著改革的深入,大批企業人員下崗,學校又相應成立了職業技術培訓部和就業指導中心,並與市人才交流中心和市勞動局就業指導中心合作,為學員提供就業培訓、諮詢、指導、推介一條龍服務。這其間,學校還成為市旅遊局定點培訓學校。
1992年5月,學校東進浦東,先後設立了三個分部。此外,學校很早就關注慈善事業,資助困難學生完成學業,給災區捐錢捐物,為社區孤老送溫暖,為殘疾和家庭困難兒童進行免費英語培訓。
上海市慈善基金會成立以後,1994年,學校被定為上海當時僅有的兩個慈善培訓基地之一,開始了大規模的慈善培訓,先後開設電腦、英語、電子收銀、營業員、理貨員、賓館服務員、家政服務員、廚工、廚師、點心師、調酒師等培訓班,為社會上的盲人、聾啞人、弱智學生、癌症患者,特困、下崗人員提供免費培訓。學校還把溫暖送進“大牆”,先後為監獄幹警和服刑人員開辦了中專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術培訓。同時,學校又與嵩山街道成立“社區教科中心”,為社區提供服務,向居民提供培訓。
1994年,在市外辦、市教委國際交流處、市公安局的支持下,經國家外國專家管理局批准,學校取得了聘請外籍教師任教的資格。學校聘用多名外籍教師,開展大規模的市民英語口語培訓,先後編有9種各等級教材。
自1994年4月開班至2000年底,學校總共開班200多個,接受培訓的學員超過1萬人次,並先後接受美國寶潔公司(廣州)、異型鋼管、申美飲料、黃浦區教育局、黃浦區人事局、盧灣區教育局、盧灣區人事局等單位的委託培訓。學院的中專部在1994年9月經市教委組織評估驗收,成為一所獨立設定的成人中等專業學校,當年就開辦了4個專業,有8個班級,300多名學生。1994年秋,學校接受浦東新區委託,承接沿江地區的一所薄弱學校——臨沂中學,更名為震旦中學,並由震旦進修學院輸出校長,實施管理。
3.乘勢而上(1994~2000年)
經過兩輪創業,學校已發展成為具有“五部六室兩中心”,在全市有7個分部2個教育點的大型教育集團。1995~1997年學校辦班1543個,招收學生近6萬人。學校多次被評為市、區成人教育先進集體(單位),上海市職業技能培訓先進集體,上海市電大優秀辦學點,並被評為全國民辦高校先進單位。由於辦學方向正確,管理科學,富於開拓,自1995年起,學校多次接受市教委的委託,先後接待了來自全國各省市,如黑龍江、常州、青島等多批外省市成人教育代表團。又被市經委教育處列為上海市50家辦學“直視單位”之一,多次在全國職工教育研修班作專題介紹。1995年秋,學校參加了由市成人教委、《上海成人教育》雜誌社聯合舉辦的中日國際成人教育研討會,並在會上宣讀了論文,得到了日本教育專家和國內同行們的一致好評。由於學校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注重社會效益,先後被市勞動局、區人事局列為定點培訓單位。同時,學校嚴格的管理,良好的教育質量,也贏得了社會聲譽。上海電視台、東方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多次對學校作專題報導;《
解放日報》、《
新民晚報》、《
勞動報》、《
新聞報》、《
聯合時報》、《上海工商報》、《上海人才市場報》、《上海成人教育》、《上海企業》、《上海職工教育》等十餘家新聞媒體先後撰文對學校作了介紹。1995年7月,學校經市教委評估,成為上海首批社會力量辦學A級優秀學院。1996年,學校又被市教委批准參與應屆國中畢業生的招生。至2000年,學校中專部已開設廣告設計、裝潢美術、電子商務、商務英語、國際貿易、會計、金融、辦公自動化8個專業,招收1000多名學生。
1997年,學校接受盧灣區教育局委託對原馬當中學進行轉制改造,經市教委批准正式定名為震旦外國語中學。震旦進修學院對其注入民辦機制和管理經驗,並投入700萬元資金進行改造,“無形”與“有形”的同步,使昔日薄弱學校的形象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改觀。“震旦外中”首批畢業生90%學生考入市重點高中。1998年春,震旦進修學院,震旦外國語中學分別被中央教科所定為國家級重點課題和教育部級重點課題實驗學校。1997年,學校還被市教委批准為上海首批進行“
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的試點學校,當年開辦計算機套用,涉外文秘,會計3個專業。教學點設在
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內,與“二醫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2000年,學校在浦東新區南林路733號開設新教學點,形成了“二醫”和“三林”兩個校區的格局。“三林”校區坐落在由新加坡設計師設計、上海國家樣板住宅小區之一的三林城,校區教學資源豐富,學生公寓設施一流,開設計算機套用、計算機網路、商務英語、國際商務、會計、涉外文秘、裝潢美術、機電一體化、旅遊管理、賓館(酒店)管理10個專業,共招收23個班級931名學生。在校生達1200多人。“高等教育學歷文憑考試”首屆畢業生畢業率90%以上,工作推薦率100%。有多名學生被惠普公司、西門子公司、市房地產集團、市政設計院、區教育局、張江高科技園區計算機中心等企事業單位和政府機關錄用。
作為學校創始人的張惠莉,先後被評為“上海市成人教育‘十佳’”、“上海市企業職工學校優秀工作者”。她還兩次被評為“盧灣區成人教育先進個人”和“盧灣區機關優秀黨員”,三次被記功,並榮獲盧灣區機關“巾幗獎”,上海市“園丁獎”,全國民辦高校“創業獎”,上海電視大學先進工作者等數十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