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上海市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是在復旦大學智慧型信息處理開放實驗室的基礎上建設而成的。在復旦大學
陸汝鈐院士的倡導下,2005年9月,上海市科委主持召開上海市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驗收會議,專家組一致同意通過驗收,上海市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正式成立。
實驗室是復旦大學計算機學科第一個省部級科研平台,緊密依託
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實驗室立足國際計算機科學和技術的發展前沿,在上海市發展戰略目標和上海市科技發展規劃的指導下,開展知識與信息領域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前沿的探索性、創新性研究,大力加強智慧型信息處理領域的學術交流,促進學科交叉,積極倡導學術、科技為國民經濟服務,努力推廣智慧型信息處理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套用,獲取智慧型信息處理領域的原始創新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為上海市信息科學技術的快速與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撐。
在上海市科技委員會的指導下,復旦大學具體負責實施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管理。實驗室實行相對獨立的運行機制,設立負責學術指導的學術委員會和負責行政管理的室務委員會。中國科學院
陸汝鈐院士、復旦大學
周傲英教授分別擔任學術委員會主任和實驗室主任之職。
科學研究
實驗室立足於智慧型信息處理理論與技術的基礎研究和創新性套用研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
1、智慧型生物信息處理, 涉及生物資料庫與生物信息集成、生物醫學文本數據挖掘、免疫信息學、代謝網路與蛋白質作用網路、蛋白質結構與功能預測、系統生物學。
2、智慧型網路信息處理,涉及信息網路模型與演化、網路數據管理與集成、網路信息搜尋與檢索、網路數據挖掘與學習、網路信息安全與密碼、網路智慧型與媒體傳輸、網路軟體與分布系統、網路信息可視化技術。
3、智慧型金融信息處理,涉及金融信息系統建模與研發、金融電子商務系統與平台、金融信息集成與數據挖掘、 金融信息安全與隱私保護、金融異常與金融欺詐檢測、金融競爭分析與風險預測。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信息處理與智慧型技術的基礎理論信息處理的數學理論、計算複雜性和算法分析與設計、自動機與進程代數理論、信息編碼理論、信息安全理論、認知理論、自然語言理解和語言學理論、新型智慧型計算模式、模式識別與機器學習等。
實驗室與包括德國人工智慧中心、日本京都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IBM Watson 研究中心、微軟亞洲研究院、上海證券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教育部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電子商務重點實驗室等建立了良好合作關係。
發展現狀
上海市智慧型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在第一屆主任
陸汝鈐院士、第二屆主任
周傲英教授和各位副主任的帶領下、在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下,成果纍纍。10多年前實驗室提出的 “智慧型” 已然成為如今的國家戰略,可見當年設立實驗室時極強的前瞻性,也是目前實驗室進入新時期的一個極好的契機。
根據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雙一流”建設的方案,實驗室將成為復旦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一級學科建設的依託平台。實驗室享有的上海市、學校及學院的專項撥款經費,在一級學科內按相關規定自主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