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介紹:一、本志以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實事求是原則,力求全面準確地記述寶山區建立後,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各方面發展變化的狀況,突出區情特色,重點反映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所取得的實績。
作品目錄
封面
上海市寶山區志
圖片
吳淞大橋橋頭雕像
1998年改建後的吳淞口燈塔
吳淞口
①1988年建區時的宅山中心城區
②2005年時的寶山中心城區
③吳淞鎮新貌
④西城區
①羅店北歐新鎮美蘭湖(2005年建成)
②美蘭湖會議中心(2004年開放)
③月浦鎮中心區
①公務員在區級機關辦公大樓前舉行宣誓儀式(2003年8月啟用)
②原區級機關辦公大樓
③1989年7月17-21日召開的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寶山區第一次代表大會
④1988年9月13-18日召開的上海市寶山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⑤1988年9月5-8日召開的政協上海市寶山區第一屆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
⑥1988年6月16日寶山區召開的第一次全區幹部大會,宣布中共寶山區委成立
①住友寶蓮小區(2001年建成)
②白玉蘭苑小區(2002年建成)
③寶蓮府邸夜景(2002年建成)
④華能城市花園(2000年建成)
①大華地區的文華苑住宅小區(2001年建成)
②新顧村大家園(2004年一期建成)
③羅涇農民別墅(90年代中期建成)
④楊北中心村農民住宅(2004年二期建成)
①吳淞大橋(1993年12月10日建成)
②擴建後的滬太路(2002年全線貫通)
③建成時的外環滬太路市交(2001年12月建成)
④郊環線收費口(郊環線2004年12月建成)
⑤外環隧道(2003年6月21日建成)
①共和新路混合高架路(2004年12月建成)
②江楊北路大橋(2000年1月建成)
③同濟路立交(2001年12月建成)
④軌道交通三號線北段(2005年全線結構貫通)
⑤軌道交通三號線寶楊路站
⑥寶山境內的軌道交通一號線北延伸段(2004年12月建成,共富新村—上海火車站)
寶山區吳淞口
①上海港吳淞客運中心
②吳淞港
③上海客運輪船公司吳淞站(1991年建成)
④吳凇公交客運樞紐
⑤寶楊路客運碼頭(1996年開通)
①上海港寶山碼頭港區
②上海港軍工路碼頭港區
③上海港張華浜碼頭港區
④上海港羅涇散貨碼頭港區
①2003年上海吳淞國際物流園區啟動,圖為上海寶灣國際物流中心
②公交寶楊路停車場
③電視轉播車
④寶山航運經濟區大樓(航運經濟區2002年5月建成)
⑤寶山郵政大樓(2000年4月建成)
⑥政府入口網站機房(2001年12月建成)
①寶鋼寬厚板車間(2004年12月12日試車)
②寶鋼廠區環境
③寶鋼四號高爐全景(2005年3月31日點火)
①寶山工業園區(2003年3月25日開始運作)
②石洞口電廠(1990年5月20日最後一台機組投產)
③長江原水廠水庫(1992年6月建成)
①泛亞潛力紙業有限公司(1998年建成)
②泛亞潛力車間內景
③顧村工業園區
④上海新格金屬有限公司(2002年遷建)
⑤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1996年投產)
①寶山外貿推介會(2004年)
②羅店中心鎮奠基(2002年9月28日)
③張廟一條街
④牡丹江路商業街一角
⑤位於聚豐園路的弘基文化休閒廣場(2004年開業)
①節慶期間世紀聯華吳淞店的紅火景象(2002年2月開業)
②易初蓮花超市高境店
③農工商超室寶山店(2004年9月開業)
④寶林七村標準化菜場
⑤好美家建材超市共江店(2003年6月開業)
⑥建配龍建材家具市場(1999年1月開業)
①大華虎城(2004年開業)
②北翼商業街(1995年12月開業)
③淞興路步行街
④寶鋼商場
⑤牡丹江電腦廣場永樂家電
①大康度假城(1998年開、三星級酒店)
②金富門大酒店(1998年8月開業,三星級酒店)
③寶隆賓館(199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四星級酒店)
①蔬菜現代化園藝場(1996年8月建成)
②羅店麥收
③東方假日田園長棚
④東方假日田園正門
⑤東方假日田園生產的優質品種南瓜
白玉蘭廣場
①景觀道路永樂路
②永清路綠化
③景觀道路上大路邊街景
④景觀道路共富路
①大華公園
②社區大型綠地—虎林園
③濱江綠地
④共和新路綠地
⑤永清公園
①走馬塘
②荻涇河
③④環區生態步道(2005年~期竣工)
⑤外環綠帶(2003年建成)
①上海大學(新校區於1999年9月12日啟用)
②上海大學畢業生
③上海大學附屬中學(2002年建)
①寶山區成人教育中心(1997年10月建成)
②吳淞中學(1998年起分二期改建)
③行知二中(2003年建成)
④行知中學(新校區於1993年9月建成)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2001年1月竣工,3月開館)
①吳凇開埠廣場
②陳化成紀念館(1992年6月建成)
③吳淞百年浮雕牆
④陶行知紀念館
⑤革命烈士紀念碑(2005年完成改擴建)
⑥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和平之鐘在臨江公園落成(2005年建成)
⑦日本老兵本多立太郎在羅涇侵華日軍大燒殺紀念碑前謝罪
①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節開幕式(2005年,第四屆)
②“吳淞放歌”大型歌會(2003年9月)
③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節剪影
①月浦鎮——鑼鼓
②楊行鎮——吹塑版畫
③友誼路街道——剪紙
④羅店鎮——龍船
⑤淞南鎮——攝影
⑥老少同樂網上游
⑦憎農村社戲
①寶山體育場(1997年7月建成)
②寶山區運動會開幕式(2004年4月)
③中學生擊劍訓練
④仁和醫院(2000年10月建成)
⑤高境地段醫院
⑥楊北村鄉村衛生所
⑦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寶山分院(吳淞中心醫院)
①《寶山區志》編纂工作動員會
②《寶山區志》審稿會
③2008年11月27日,《寶山區志》召開編修工作座談會,區委書記呂民元與會並講話
寶山區政區圖
淞寶地區
寶山區政區圖
序
凡例
目錄
綜述
大事記
卷一 建置地理
概述
第一章 建置
第一節 隸屬和境域
第二節 境域變動
第三節 區界勘定
第二章 區劃
第一節 鄉鎮街道
第二節 居民委員會
第三節 村民委員會
第三章 自然地理
第一節 地形地貌
第二節 地質
第三節 土壤和土地利用
第四節 水文水系
第五節 氣候
第六節 自然災害
卷二 人口
概述
第一章 人口規模
第一節 人口總量
第二節 人口自然變動
第三節 人口機械變動
第四節 流動人口
第二章 人口構成
第一節 自然構成
第二節 社會構成
第三章 計畫生育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人口與計畫生育管理
第三節 計畫生育宣傳教育和服務
卷三 城市規劃
概述
第一章 規劃管理
第一節 管理和決策機構
第二節 規劃管理事項
第三節 地名管理
第二章 區域規劃
第一節 規劃編制
第二節 區域綜合發展規劃選錄
第三章 專項規劃
第一節 專項規劃編制
第二節 專項規劃選錄
卷四 濱江新區建設
概述
第一章 市政設施
第一節 道路
第二節 重大道路建設工程
第三節 立交橋
第四節 橋樑
第五節 重大橋樑建設工程
第六節 碼頭建設工程
第七節 市政排水系統
第八節 市政建設資金籌集
第二章 公用事業設施
第一節 供水設施
第二節 供電設施
第三節 燃氣
第三章 房地產
第一節 房地產開發
第二節 住宅建設
第三節 高層建築
第四節 舊區改造
第五節 舊公房改造
第六節 牡丹江路開發
第七節 房地產開發企業選介
第四章 環衛設施
第一節 公廁、垃圾房
第二節 作業車輛和廢棄物回收設施
第三節 農村改廁
第四節 農村環衛設施
第五節 垃圾處置設施
第五章 建築業
第一節 區內建築業
第二節 部市屬工程建築設計施工單位
卷五 生態和環境保護
概述
第一章 城區生態環境
第一節 城區綠地
第二節 大型綠地
第三節 單位與新村綠地
第四節 創建園林城區
第二章 平原綠化
第一節 塘圩綠化
第二節 專用竹林
第三節 農田林網
第四節 平原綠化達標
第三章 園林和古樹名木
第一節 公園
第二節 古樹名木
第四章 公路道路綠化
第一節 外環線環城綠帶
第二節 綠化工程
第五章 綠化管理
第一節 管理和經營單位
第二節 全民植樹和綠化養護
第六章 環境污染和治理
第一節 環境污染源
第二節 環境狀況
第三節 污染治理
第七章 寶鋼環境管理
第一節 環保設備和環境治理
第二節 綜合利用
第三節 環境績效
第八章 吳淞工業區環境綜合整治
第一節 原狀與整治
第二節 整治項目
第九章 環境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事項
卷六 城市管理
概述
第一章 建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一線工作法”
第二章 市政工程和公路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路政管理
第三節 道路養護
第四節 公路規費徵收
第五節 市政工程施工企業
第三章 建築施工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施工企業資質管理
第三節 建築市場管理
第四節 招投標管理
第五節 工程質量、安全監督
第四章 市容環境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第三節 監督與執法
第五章 環境衛生管理
第一節 “四清”作業
第二節 環衛作業經營機制
第三節 水環境整治
第四節 廢棄物管理
第六章 住宅建設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計畫管理
第三節 配套工程管理
第四節 開發經營管理
第七章 房地產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房地產市場
第三節 產權產籍管理
第四節 拆遷管理
第五節 建設用地管理
第六節 私房落實政策
第七節 住房解困
第八節 住房制度改革
第九節 物業管理
第十節 執法與監督
第八章 供電、燃氣、供水、排水管理
第一節 供電管理
第二節 燃氣行業管理
第三節 供水水質管理
第四節 污水排放管理
第九章 整治違法建築
第一節 違法違章建築整治
第二節 違法建築執法查處
卷七 經濟概覽
概述
第一章 經濟總量
第一節 增加值
第二節 財政收入
第三節 工業銷售產值
第四節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第五節 外貿進出口額
第六節 固定資產投資
第七節 城鄉居民收入
第二章 優勢產業
第一節 冶金延伸業
第二節 港口物流業
第三節 房地產業
第四節 多元化商業
第五節 都市型農業
第三章 經濟構成
第一節 國有經濟
第二節 集體經濟
第三節 私營經濟
第四節 外資、港澳台資經濟
卷八 綜合經濟管理
概述
第一章 國有資產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三節 國有資產監管和管理服務
第二章 計畫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中長期計畫
第三節 年度計畫
第四節 固定資產投資管理
第五節 物資分配
第三章 統計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和社會事業統計
第三節 專業統計
第四節 普查與抽樣調查
第五節 統計服務
第六節 統計執法監督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企業登記管理
第三節 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
第四節 市場建設和市場管理
第五節 經濟契約管理
第六節 商標、廣告管理
第七節 公平交易執法
第八節 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五章 物價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和價格調控
第二節 價格監督檢查
第三節 價格諮詢服務
第四節 生產成本調查
第六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計量管理
第三節 標準化管理
第四節 質量管理和監督
第五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第六節 食品生產安全監管
第七節 打假治劣
第七章 經濟協作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外省市在寶山區企業
第三節 對口支援
第四節 友好區縣市
第八章 審計
第一節 審計機構
第二節 國家審計
第三節 內部審計
第四節 社會審計
卷九 財稅
概述
第一章 財政
第一節 機構和隊伍
第二節 財政管理體制
第三節 財政收入
第四節 財政支出
第五節 財政管理和監督
第六節 資金籌集
第二章 稅務
第一節 機構和隊伍
第二節 稅種變革
第三節 稅收收入
第四節 征管改革
第五節 稽徵管理
卷十 上海北翼工業基地
概述
第一章 冶金基地
第一節 寶鋼集團有限公司
第二節 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節 境內寶鋼股份鋼鐵分(子)公司
第四節 境內寶鋼集團所屬主要公司
第五節 有色冶金企業
第二章 能源水資源基地
第一節 電力
第二節 原水、制水
第三節 燃氣、制氣
第三章 其他市屬工業
第一節 金屬製造業
第二節 化工工業
第三節 港口裝備、造船業
第四節 棉紡織業、食品加工業
第四章 區企聯動
第一節 寶山與寶鋼戰略夥伴關係
第二節 區內外交往和合作
卷十一 工業
概述
第一章 工業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企業內部經營機制
第二節 企業產權制度
第二章 產業和行業
第一節 產業
第二節 行業
第三章 工業經營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工業經營實績
第三節 工業投資及固定資產
第四節 企業集團
第四章 工業園區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市級工業園區
第三節 鎮工業園區、都市型工業園區
第五章 企業
第一節 企業規模
第二節 企業選介
第六章 產品
第一節 名特優產品
第二節 高新技術產品
卷十二 港口·口岸·儲運
概述
第一章 江口水域
第一節 航道
第二節 導航設施
第二章 港區、碼頭、貨櫃公司
第一節 貨櫃裝卸港區
第二節 重大件設備裝卸和件雜貨裝卸港區
第三節 散貨中轉港區
第四節 大型企業專用碼頭
第五節 上海港貨櫃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章 口岸管理
第一節 執法管理機構
第二節 海事安全監督
第四章 儲運
第一節 貨櫃儲運
第二節 倉儲
第三節 上海吳淞國際物流園區
第四節 寶山航運經濟發展區
卷十三 交通運輸
概述
第一章 水上客運和貨運
第一節 客貨運碼頭
第二節 輪渡客運
第三節 上海港吳淞客運中心
第四節 內河貨運
第五節 航運公司和經營單位
第二章 市內公交客運
第一節 公交經營單位
第二節 公交線路
第三節 出租汽車
第三章 公路客貨運
第一節 公路客運
第二節 公路貨運
第四章 鐵路運輸
第一節 鐵路支線
第二節 專用線
第三節 貨運站和貨運量
第五章 汽車維修
第一節 經營單位
第二節 汽車性能綜合檢測
第三節 主要維修企業
第六章 運輸服務
第一節 搬運裝卸
第二節 貨運代理、包裝、堆存、配載
第七章 交通運輸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陸上運輸行業管理
第三節 水上運輸行業管理
第四節 汽車維修行業管理
第五節 道路客運行業管理
第六節 鐵路道口管理
卷十四 信息化·郵政·電信
概述
第一章 信息化
第一節 信息化發展
第二節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第三節 信息套用系統開發建設
第四節 政府部門網站
第五節 信息技術套用示範企業
第六節 信息產業企業
第二章 郵政
第一節 郵政局所
第二節 郵路
第三節 郵政業務
第三章 電信
第一節 電信網路
第二節 電信業務
第三節 局房與線路建設
第四節 管理體制和機構變革
第五節 移動通信公司
第六節 區內其他電信單位
卷十五 商業·旅遊業
概述
第一章 管理機構與體制改革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流通體制改革
第三節 經營管理體制改革
第四節 產權制度改革
第五節 商業資產經營
第六節 商業功能調整
第二章 商業布局
第一節 淞寶中心商業區
第二節 南部住宅區商業
第三節 中心鎮和城鎮商業
第四節 長興橫沙兩島商業
第三章 商業業態
第一節 大中型百貨商場
第二節 超市、便利店、連鎖商店
第三節 專業店、專賣店
第四節 商業儲運
第五節 專業市場
第四章 行業和商業企業集團
第一節 行業
第二節 商業企業集團公司
第五章 商品交易和物資回收
第一節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第二節 日用商品銷售
第三節 棉花收購與農資供應
第四節 廢舊物資回收
第六章 糧油購銷
第一節 糧油收購
第二節 糧油加工
第三節 糧食保管
第四節 糧油銷售與糧籍管理
第七章 飲食服務業
第一節 飲食業
第二節 住宿業
第三節 美容美髮業和沐浴業
第四節 照相、洗染業
第五節 機動車清洗業
第八章 旅遊業
第一節 旅行社
第二節 旅遊飯店
第三節 旅遊景點
第四節 旅遊節慶
第九章 名特商店
第一節 大店、名店
第二節 酒家、賓館
第三節 大型綜合超市
第四節 專業賣場
第五節 特色市場
卷十六 對外經濟貿易
概述
第一章 管理服務機構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服務機構
第二章 吸收外資和港澳台資
第一節 吸收外資和港澳台資歷程
第二節 主要投資者
第三節 “三資”企業行業和規模
第四節 外商投資企業生產經營
第三章 外貿進出口
第一節 外貿出口
第二節 出口方式和外貿出口主體
第三節 主要出口地
第四節 外貿進口
第四章 外經貿活動和勞務輸出
第一節 招商活動
第二節 經貿出訪和勞務輸出
卷十七 金融
概述
第一章 銀行
第一節 國有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
第二節 股份制商業銀行
第三節 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
第二章 證券·保險
第一節 證券公司
第二節 保險公司
第三章 融資
第一節 財政信用周轉金
第二節 政府融資
卷十八 農村經濟
概述
第一章 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第一節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第二節 規模經營
第三節 服務體系
第四節 產業化經營
第五節 農村稅費改革
第六節 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
第二章 農村生產力
第一節 耕地
第二節 勞動力
第三節 農業機械
第三章 農村集體資產經營管理
第一節 農村集體資產經營
第二節 農村集體資產管理
第三節 撤制村隊資產處置
第四章 農村收入和分配
第一節 農村各業收入
第二節 收益分配
第三節 農民負擔
卷十九 農業
概述
第一章 農業生產結構
第一節 種植業結構
第二節 畜牧水產業結構
第二章 糧棉油生產
第一節 布局和產量
第二節 糧油作物栽培
第三節 種子
第四節 植保植檢
第五節 土壤肥料
第六節 三高糧田
第七節 市級現代農業園區
第八節 農業生物技術
第三章 蔬菜生產
第一節 布局和產量
第二節 扶持政策
第三節 菜田基礎設施
第四節 蔬菜栽培
第五節 植物保護
第六節 土壤肥料
第七節 蔬菜良種
第四章 林果生產
第一節 面積和產量
第二節 品種布局
第三節 果園
第四節 苗木
第五節 林業技術
第六節 林業資源
第七節 林政執法
第五章 花卉、食用菌、藥材、西甜瓜生產
第一節 花卉
第二節 食用茵
第三節 藥材
第四節 西甜瓜
第六章 畜牧業生產
第一節 布局和產量
第二節 畜禽良種
第三節 飼料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畜牧行政執法
第七章 水產
第一節 海洋捕撈
第二節 長江捕撈
第三節 淡水養殖
第四節 特種養殖
第五節 漁政管理
第八章 農業行政管理和科技服務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農技機構
第三節 重要科技成果
卷二十 水利
概述
第一章 水利工程
第一節 水利資金投入
第二節 海塘河堤工程
第三節 圍墾工程
第四節 河道整治工程
第五節 水閘工程
第六節 農田排灌工程
第七節 農田水利園區建設
第二章 水利工程管理
第一節 海塘管理
第二節 河道管理
第三節 防汛牆管理
第四節 水閘管理
第五節 排灌管理
第三章 防汛
第一節 防汛岸線、標準和組織
第二節 物資準備
第四章 水利行政和水務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水政監察和水事違法查處
第三節 供水水費及水資源費
卷二十一 中國共產黨
概述
第一章 中共上海市寶山區代表大會和代表會議
第一節 代表大會
第二節 代表會議
第二章 中共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區紀律檢查委員會
第一節 區委
第二節 區紀委
第三節 工作機構
第三章 黨員和基層組織
第一節 黨員
第二節 黨的基層組織
第四章 黨務工作
第一節 組織建設
第二節 思想宣傳
第三節 紀律檢查
第四節 統一戰線
第五節 政策研究
第六節 黨員與幹部培訓教育
第七節 黨史資料征研
第八節 離休幹部工作
第九節 區級機關黨的工作
第五章 重要活動
第一節 “思想更解放、為三年大變樣建功立業”活動
第二節 凝聚力工程
第三節 “讓人民高興、使人民放心”活動
第四節“三講”教育
第五節 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第六節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
卷二十二 人民代表大會
概述
第一章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的產生
第二節 歷次代表大會
第二章 區人大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務委員會組成
第二節 常委會工作委員會
第三節 常委會主要工作
第三章 代表工作和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第一節 代表在閉會期間的活動
第二節 代表議案和書面意見
第三節 鄉鎮人民代表大會
卷二十三 人民政府
概述
第一章 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政府
第一節 行政機構設定
第二節 區人民政府歷任領導
第二章 政務
第一節 實事項目
第二節 重大經濟建設項目
第三節 行政監察
第四節 法制工作
第五節 糾風與政務公開
第六節 信訪接待
第七節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第八節 外事
第九節 華僑、港澳事務
第十節 台灣事務
第十一節 社區工作
卷二十四 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概述
第一章 政協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一節 政協委員構成
第二節 歷次全體會議
第二章 區政協常務委員會
第一節 常務委員會組成
第二節 區政協專門委員會
第三章 主要工作
第一節 政治協商
第二節 民主監督
第三節 參政議政
第四節 民主團結
第五節 文史工作
第六節 政協之友社
卷二十五 民主黨派·工商聯
概述
第一章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第一節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二節 黨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中國民主同盟
第一節 中國民主同盟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二節 盟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三章 中國民主建國會
第一節 中國民主建國會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二節 會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中國民主促進會
第一節 中國民主促進會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二節 會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中國農工民主黨
第一節 中國農工民主黨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二節 黨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六章 九三學社
第一節 九三學社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
第二節 社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工商業聯合會(商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工商業聯合會(商會)執委會
第二節 會員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卷二十六 民眾團體
概述
第一章 總工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工會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上海市寶山區總工會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二章 共產主義青年團
第一節 團員
第二節 共青團上海市寶山區代表大會
第三節 共青團上海市寶山區委員會和基層組織
第四節 主要活動
第五節 青年聯合會、學生聯合會、少年先鋒隊
第三章 婦女聯合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婦女代表大會
第二節 上海市寶山區婦女聯合會和基層組織
第三節 主要活動
第四章 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歸國華僑聯合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五章 黃埔軍校同學會
第一節 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寶山區工作委員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六章 殘疾人聯合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殘疾人聯合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七章 少數民族聯合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少數民族聯合會
第二節 主要活動
第八章 紅十字會
第一節 上海市寶山區紅十字會和會員
第二節 主要活動
卷二十七 公安司法
概述
第一章 公安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刑事偵查
第三節 治安管理
第四節 戶政管理
第五節 道路交通管理
第六節 消防管理
第七節 看守所管理
第八節 保全服務
第九節 境內其他公安專門機關
第二章 檢察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刑事檢察
第三節 經濟檢察和職務犯罪檢察
第四節 控告申訴檢察
第五節 監所檢察
第六節 民事行政檢察和檢驗鑑定
第三章 審判
第一節 機構隊伍
第二節 刑事審判
第三節 民事審判
第四節 經濟審判
第五節 行政審判
第六節 執行工作
第七節 信訪立案工作
第八節 審判監督工作
第四章 司法行政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法制宣傳教育
第三節 依法治區
第四節 人民調解
第五節 律師事務
第六節 公證
第七節 基層法律服務
第八節 法律援助
第九節 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與社區矯正
第十節 監獄、勞教所
卷二十八 軍事
概述
第一章 駐軍
第一節 駐區部隊
第二節 支援地方“兩個文明”建設
第三節 學生軍訓
第二章 人民武裝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民兵組織
第三節 民兵政治教育
第四節 民兵軍事訓練
第五節 武器裝備管理
第六節 民兵重要活動
第三章 國防戰備
第一節 全民國防教育
第二節 國防動員和戰備
第四章 兵役工作
第一節 兵役登記
第二節 徵集新兵
第三節 復退軍人預備役登記
第四節 預備役軍官登記管理
第五章 民防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民防工程
第三節 指揮通信
第四節 化學事故應急救援
第五節 民防演習
卷二十九 民政
概述
第一章 機構和事業單位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事業單位
第二章 社區基層自治
第一節 村民自治
第二節 社區居民自治
第三章 社團
第一節 登記管理
第二節 清理整頓
第四章 優撫安置
第一節 雙擁工作
第二節 優待撫恤
第三節 雙退安置
第四節 寶山烈士陵園
第五章 救濟救災
第一節 社會救助
第二節 賑災
第六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慈善事業
第二節 養老事業
第三節 社會福利企業
第四節 福利彩票
第七章 婚姻、收養
第一節 婚姻登記機關
第二節 婚姻登記
第三節 收養登記
第八章 老齡工作
第一節 工作機構和老年人口
第二節 老年人合法權益保護
第三節 為老服務
第九章 殘疾人事業
第一節 安置就業
第二節 康復工作
第三節 助殘幫困
第十章 殯葬
第一節 殯葬管理
第二節 殯儀館
第三節 瞑園、公墓(安息靈園)
第十一章 收容遣送和救助管理
第一節 收容遣送
第二節 救助管理
卷三十 勞動社會保障·人事人才
概述
第一章 勞動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勞動就業服務
第三節 工資福利
第四節 社會事務管理
第五節 勞動監察與勞動關係
第六節 勞動爭議仲裁
第七節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第二章 社會保障
第一節 城鎮社會保險
第二節 其他社會保險
第三章 人事人才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編制
第三節 公務員管理
第四節 人才服務與人才引進
第五節 軍隊轉業幹部接收安置
第六節 專業技術人員管理
第七節 工資福利和退休人員管理
卷三十一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概述
第一章 創建活動
第一節 地區創建
第二節 行業和單位創建
第三節 學習型城區創建
第二章 公民思想道德建設
第一節 學雷鋒樹新風活動
第二節 市民文明教育活動
第三節 公民道德建設活動
第四節 志願者活動
第三章 共建共育活動
第一節 軍民共建活動
第二節 校地、企居(村)共建活動
第四章 文明新風選錄
第一節 見義勇為
第二節 尊老愛幼
第三節 助人為樂
第四節 無私奉獻
第五節 鄰里親情
卷三十二 科技
概述
第一章 機構和團體
第一節 區科委、區科協
第二節 區級科技單位
第三節 學會、協會
第四節 科技研究機構
第五節 科技隊伍
第二章 科學普及和科技活動
第一節 科技交流
第二節 特色基地建設
第三節 科技節活動
第三章 高新技術和成果轉化
第一節 高新技術和高新技術企業
第二節 科技成果產業化與新產品開發
第三節 農業特定目標項目和農業科技開發
第四節 獲獎項目
第五節 專利申請
第四章 科技管理
第一節 科技成果項目管理和科技發展基金
第二節 工農業科技管理
第三節 技術契約認定登記
第四節 民營科技企業管理
卷三十三 教育
概述
第一章 機構和團體
第一節 教育管理機構
第二節 團體
第二章 教育改革
第一節 中等教育結構和中考制度改革
第二節 轉制、改制、社會化辦學
第三節 托幼一體化
第四節 重點地區專項教育改革
第五節 課程改革
第六節 雙高普九
第七節 學校管理體制改革
第三章 學前教育
第一節 幼稚園
第二節 幼稚園選介
第四章 基礎教育
第一節 國小
第二節 國小選介
第三節 中學
第四節 中學選介
第五節 德育教育
第六節 教學
第七節 科技藝術體育活動
第五章 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節 職業學校
第二節 職校選介
第六章 高等教育
第一節 上海大學
第二節 民辦高等學院
第七章 成人教育
第一節 成人高等學校
第二節 成人中等學校
第八章 特殊教育
第一節 工讀教育
第二節 聾啞、弱智教育
第九章 校外教育和實驗基地
第一節 校外教育機構
第二節 實驗基地
第十章 教師
第一節 學歷、職稱
第二節 進修培訓
第三節 教育科研
第四節 教師待遇
第十一章 教育督導
第一節 督導評估
第二節 專項督導
第十二章 設施建設
第一節 校舍
第二節 教育設備
第十三章 教育經費
第一節 經費收支
第二節 校辦企業
卷三十四 文化
概述
第一章 管理機構和文化社團
第一節 文化管理機構
第二節 文化社團
第二章 文化設施
第一節 影劇院
第二節 公共圖書館
第三節 公共文化館
第四節 紀念館和博覽館
第三章 民眾文化活動
第一節 特色文化活動
第二節 民眾文化藝術培訓
第四章 文學藝術
第一節 文學
第二節 音樂舞蹈
第三節 戲劇 曲藝
第四節 美術
第五節 攝影
第六節 民間工藝
第七節 民間收藏
第八節 獲獎項目
第五章 重大文化活動
第一節 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節
第二節 全國性文化活動
第三節 全市性文化活動
第四節 全區性文化活動
第五節 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第六章 文藝團體
第一節 專業劇團
第二節 民間藝術團體
第七章 文物管理和保護
第一節 文物發掘、徵集、鑑定和保護
第二節 文物保護單位
第三節 紀念地
第八章 史志
第一節 史志機構和團體
第二節 史志編纂
第九章 報刊、書店
第一節 報刊
第二節 書店
第十章 廣播電視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廣播
第三節 電視
第四節 交流合作
第五節 獲獎作品
第十一章 文化市場
第一節 文化市場管理
第二節 展館設計製作單位
第十二章 檔案
第一節 機構
第二節 館庫設施
第三節 館藏檔案
第四節 檔案利用
第五節 基層建檔
卷三十五 衛生
概述
第一章 管理機構和醫療單位
第一節 衛生管理機構
第二節 綜合醫院
第三節 專科醫院
第四節 社區衛生服務機構
第二章 醫技人員
第一節 數量和來源
第二節 人才培養
第三章 醫療救護
第一節 醫療體制改革
第二節 門(急)診、住院
第三節 臨床科研
第四節 特色專科
第五節 家庭病床
第六節 救護
第七節 援外任務
第四章 預防保健
第一節 預防保健機構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第三節 精神疾病的防治和管理
第四節 婦幼衛生保健
第五節 義務獻血和血液管理
第五章 愛國衛生
第一節 衛生城區創建
第二節 除害防病
第三節 健康教育
第四節 建設健康城區
第六章 衛生監督管理
第一節 放射源監管
第二節 化妝品監管
第三節 學校衛生監管
第四節 職業衛生監管
第五節 社會行醫管理
第六節 醫療事故處理
第七章 醫療保險
第一節 醫保事務機構
第二節 城鎮職工醫療保險
第三節 農村合作醫療
第八章 食品藥品監督
第一節 監督機構
第二節 藥品監督
第三節 食品衛生監督
卷三十六 體育
概述
第一章 機構和團體
第一節 體育管理機構
第二節 體育團體
第二章 體育設施
第一節 體育場館
第二節 社區健身苑、健身點
第三節 經營性體育場所
第三章 體育活動
第一節 學校體育
第二節 社會體育
第四章 體育人才
第一節 少體校和專項培訓
第二節 社會力量培訓
第三節 人才輸送
第四節 等級運動員和教練員、裁判員
第五章 競技比賽
第一節 區舉辦的運動比賽
第二節 參加市級運動會
第三節 參加全國性運動比賽
第四節 參加國際性運動比賽
第五節 承辦全國性、國際性賽事
卷三十七 民族·宗教
概述
第一章 少數民族
第一節 民族人口
第二節 民族習俗
第三節 民族活動
第四節 民族事務
第二章 宗教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三節 天主教
第四節 宗教事務
卷三十八 社會生活
概述
第一章 人民生活
第一節 收入水平
第二節 消費水平
第三節 與全面小康社會標準比較
第二章 習俗和詞語演變
第一節 生活習俗
第二節 婚喪喜慶
第三節 歲時節日
第四節 娛樂養生
第五節 詞語嬗變
卷三十九 鄉鎮·街道·農場
概述
第一章 楊行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經濟重鎮
第三節 寶山新城西城區
第四節 楊北中心村
第二章 月浦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工業重鎮
第三節 鎮區建設
第四節 文明村鎮
第三章 羅涇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經濟開發園區
第三節 特種種養業
第四節 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第四章 羅店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工業強鎮
第三節 羅店中心鎮
第四節 古鎮遺存
第五節 特色農業
第五章 顧村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工業示範園區
第三節 商品房開發
第四節 “四高”示範居住小區
第五節 外環線和外環綠帶
第六章 大場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都市型經濟
第三節 城市化建設
第四節 農民生活
第七章 廟行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菜籃子”工程
第三節 鎮(鄉)村工業
第四節 商業服務業
第五節 住宅開發
第八章 淞南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工業、儲運業
第三節 城鎮建設
第四節 特色文體活動
第九章 高境鎮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多元經濟
第三節 國家衛生鎮
第四節 教育綜合改革
第五節 社會事業
第十章 長興鄉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生態、觀光農業
第三節 港口產業基地
第四節 鄉村建設
第十一章 橫沙鄉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森林生態休閒島
第三節 工業、建築業
第四節 基礎設施
第五節 航道工程預製場基地
第十二章 友誼路街道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社區服務
第三節 民眾文體活動
第四節 文明社區
第五節 街道經濟
第十三章 海濱新村街道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雙擁工作
第三節 社區服務
第四節 扶貧幫困
第五節 街道經濟
第十四章 吳淞鎮街道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吳淞新城區
第三節 環境整治和社會治安
第四節 文明創建
第五節 街道經濟
第十五章 泗塘新村街道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市容環境
第三節 社會化服務
第四節 文化活動
第五節 街道經濟
第十六章 通河新村街道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救助幫困和治安治理
第三節 環境整治
第四節 文明社區
第五節 街道經濟
第十七章 上海市前衛農場
第一節 概貌
第二節 農工商業
第三節 前衛蜜橘
第四節 農場生活文化中心
卷四十 人物
概述
第一章 傳記·傳略
第一節 傳記
施鳳儀
張人鏡
印光任
林則徐
勝傳
朱其昂
潘鴻鼎
張謇
顧順章
譚忠余
浦文貴
劉春山
陶行知
袁希濂
曹丙新
錢進
桂同申
金夫
張君勱
沈曼雲
姜夢麟
瞿世鎮
陸致翔
盛德君
曾湘
李海波
汪大銘
沙興康
魯佛祥
李寧
李林
洪榮華
唐斌
金德俊
萬敬康
趙飛
王步榮
潘光迥
陳伯吹
顧春林
顧金根
蔡子強
王永良
陳汝惠
張家生
易素之
諸敏
萬幸
姚秉楠
薛耘
王慶華
從達
顧炳鑫
沈守和
沈延太
沈同衡
司同
陳鋒
黃敏
桂宏才
蔡鼎
姜豪
俞俠
趙鴻文
第二節 傳略
劉龍江
馮仁堂
韓世耀
干戈
孫喜官
王鵬飛
田長蔭
崔仁發
李繼山
第二章 人物簡介和人物表
第一節 人物簡介
錢信忠
陳杰
潘鹹新
周叔康
劉浩清
楊逸
潘江偉
袁哲俊
李征
金進
胡毓鉅
嚴家炎
趙定玉
陳允鶴
陳佳洱
徐兆宗
陸召麟
楊匡漢
陸順昌
陳佐洱
楊匡滿
盧林元
沙似鵬
沈灝
沈四寶
朱文興
陳佐湟
孫琴安
朱振安
蔡振華
第二節 人物表
第三章 寶鋼·上海大學人物
第一節 寶鋼人物
一、人物傳記
劉同俊
曾樂
王佩洲
二、人物簡介
胡志鴻
陳鈺珊
孔利明
三、人物名錄
第二節 上海大學人物
一、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偉長
黃宏嘉
劉元方
劉高聯
傅家謨
周國治
二、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源張
李三立
周邦新
徐匡迪
孫晉良
三、有特殊貢獻的專業人士
四、人物名錄
志余
一、調研報告
非公經濟成為寶山區經濟發展主動力
寶山區城鄉居民文化消費和需求調查報告
寶山區城鄉居民就業保障情況
2005年寶山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構成情況分析
二、前志勘誤
編修審定人員名錄
編後記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