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

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

《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朱震國卷》旨在反映新課標實施後上海名師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現狀。內容為語文課堂教學實錄,課後教學隨筆,同行對該課教學的見解以及專家點評等。《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朱震國卷》對一線語文教師具有很大啟發,可使他們舉一反三,提升教學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
  •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 頁數:344頁
  • 開本:16
  • 定價:37.00
  • 作者:朱震國
  • 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425360, 7544425363
  • 品牌:上海教育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上海名師課堂.中學語文.朱震國卷》:名師教學書系。

作者簡介

朱震國,上海市人,祖籍江蘇省南通市。1982年從上海師範學院畢業,現任教於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課堂教學分會常務理事,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
朱震國老師的教學富有鮮明特色,頗具感染魅力,他通過精心創設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徜徉在濃郁的人文氛圍中。曾獲全國語文課堂教學大賽一等獎第一名。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作為上海市政府教育代表團五名正式成員之一前往日本福岡市做教育考察,1992年赴日本京都教育大學參加研修學習。多年擔任上海教育電視台特邀節目主持。多篇學術論文獲全國一等獎,近年來主要出版的著作有:《中國名師·朱震國中學語文閱讀教學專輯》等。

圖書目錄

1.魚我所欲也
2.海邊荒石
3.故鄉
4.胡同文化
5.合歡樹
6.曹操與楊修
7.荷花澱
8.白色方糖
9.星期一早晨的奇蹟
10.差不多先生傳
11.醉翁亭記
12.風箏
13.“諾曼第”號遇難記
14.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
15.你一定會聽見的
16.變色龍

文摘

師:這一段大致的意思我們已經了解了,但有些細節部分還要再確認一下。請同學把第一句話來翻譯串講一下。
生: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但是魚和熊掌不可能同時得到。我只有放棄魚而選取熊掌。
師:這位同學剛才用了一個轉折連詞——而。她是怎么說的?“但是如何如何”,對嗎?你們覺得還有沒有更好的連詞?這裡邊有個什麼樣的語氣?
生:順接。
師:順接?她是轉折,你是順接。大家看看實際上就是說有一樣東西我喜歡,那樣東西我也喜歡?
生:寧願?
師:怎么樣?就有一種情況出現了,再看看,這樣東西你可以要一支筆,你也可以要一張紙,兩樣東西都能拿到當然最好,但這支筆和那張紙,現在卻出現一種情況,你不能都要,全拿,而需要你做出一種選擇——什麼情況?這種情況事實上存在嗎?現在講話的時候存在嗎?
生:是虛擬的。那就只能選擇一個放棄一個,如果不能全要,就要這一個不要另一個。
師:這種情況是作者假設出來的,對嗎?很好,請坐。把“但是”換為“如果”,如果這兩樣東西我不能同時得到的話,我寧可選擇另一種什麼。
好,請你把第二句講一下。
生: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義也是我想要取得的,兩者不可能同時獲得,所以我就捨棄生命而取義。
師:好的,後邊的就是具體展開的論述了。現在我們同學看著黑板上歸納的這幾點,試試看能不能把第一段背出來。第一句是什麼?比喻。第二句是什麼?觀點。三、四呢?從正面來講,正面來講就是兩個“所”字結構——“生亦我所欲,死亦我所惡”這兩句,然後反面呢?“如使”和“使”,然後第七句“由是則生”,第八句“是故”,是“是故”什麼意思?對,所以。最後一句,“非獨”,“非獨”的“獨”作什麼理解?只、只是。這樣,文句的邏輯關係就清晰起來了,而且有關鍵的詞語可供串連和記憶,整個第一段就容易把握了。我們試著來讀一遍,能背的同學儘量背出來。

序言

初識朱震國老師已是20多年前的事。那時,他作為師範大學的一名學生,參加上海市大學生演講比賽,我被邀請為該項比賽的評審,觀賞和評判參賽者口頭表達的才能。參賽者人數眾多,比賽進行了整整兩天,最終,朱震國以令人振奮的演講內容、鏗鏘有力的語言和一瀉千里的氣勢一舉奪冠,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當時我暗自想:不說別的,單是語言,就是當語文教師的好材料。語言有磁性,對學生有吸引力。
緊接著,角色轉換,朱震國由學生轉換為語文教師,教中學語文。一次偶然的機會,師範大學一位從事語言教學的教授說到他,並向我推薦。由於國小師資培養的需要,我們第二師範學校恢復。課程與普通中學設定有較大區別,除教育類課程和音樂、體育、美術類課程須重點設定外,特別需要國語功底過硬的教師,對師範生的口語進行有效的培養。幾經周折,朱震國老師終於調入我校。他除了從事語文課堂教學以外,還花了相當的精力組織與帶教學生的課外活動,訓練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由於悉心培養,因材施教,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提高顯著,在市、區若干次語言方面的比賽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
朱震國老師常應邀上教學研究課、示範公開課。儘管教學內容各異,課文體裁不同,但都受到學生的歡迎和同行的認可與肯定。究其原因,主要在於他的課並不是一個模式,而是根據課文的個性特點與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多種方法施教,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主動。特別值得提倡的是他教學中的“目中有人”,也就是目中有學生。教師上課往往有一種慣性,受文本的束縛,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口頭上也許承認“因材施教”.實際操作過程是“教教材”,朗讀、圈畫、提問、討論,把學生的思維、語言一一納入教師的教學預設之中。看起來學生在“動”,但缺少自己的獨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是被牽著的“被動”,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師生互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