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光復起義

上海光復起義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後,以陳其美為首的同盟會聯絡了以李燮和為首的光復會以及以李平書為首的上海商團,決定回響起義。於1911年11月3日發動起義,11月4日起義獲得勝利。

基本介紹

  • 名稱:上海光復起義
  • 地點:上海
  • 時間:1911年11月
  • 參戰方:同盟會(包括光復會和上海商團) 清軍
  • 結果:同盟會 勝利
背景,起因,發展,籌划起義,發動起義,理解,延伸,起義勝利,結果,社會影響,社會評價,歷史意義,

背景

辛亥革命前,上海一些商人已投身革命,著名的有沈縵雲葉惠鈞王一亭朱葆三虞洽卿李征五等。除朱葆三外均是同盟會員。他們為革命黨人提供秘密活動場所,資助活動經費。虞洽卿還為起義軍代辦軍械,李征五還組建了一支光復軍。

起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新軍工程營打響了“首義第一槍”,推翻滿清帝制的革命風暴迅速席捲全國。訊息傳到上海,以陳其美為首的同盟會聯絡了以李燮和為首的光復會以及以李平書為首的上海商團,決定回響起義。

發展

籌划起義

1911年10月31日,革命黨人陳其美和紳商代表李平書、王一亭、沈縵雲、葉惠鈞等在白克路(今鳳陽路)貞吉里李平書的家中召開會議,決定於11月3日發動上海光復起義。“當時確定南市以江南製造局和蘇浙太兵備道衙門為目標,閘北以上海巡警總局(設在閘北共和路)為目標。
李平書李平書
11月3日上午,陳其美、李平書等在西門外斜橋西園舉行會議,約定下午2時,宣布起義。

發動起義

11月3日下午2時,上海起義部隊集聚南市九畝地,舉行誓師大會。隨後,兵分兩路,一路由陳其美率敢死隊攻打江南製造局;另一路由李顯謨率領商團攻占上海道,縣衙門。
商團攻防有序:馮少山率領滬西商團占領南城、西城;尹村夫、馮潤生率領的商余、清真、洋布、韞懷(珠玉業)、伶業等商團占領東城、北城;劉舜卿率領書業商團占領硫磺局(火藥廠)。到下午四時,各城樓均懸掛大白旗,城門均有商團把守。到晚上八時,整個上海縣城均為商團所占,社會秩序穩定。

理解

1878年1月17日,出生於浙江吳興,陳其美4歲隨母識字,5歲能識字2000餘,6歲入私塾。王一亭曾作畫《英士群戲圖》,題詩曰:“嬉遊野燒已如炎,拊此方知智勇兼;迥異群兒能了了,養成大器不煩占。”以彰陳其美少年的聰惠,他讀過七年私塾,15歲喪父。
1891年,陳其美去石門鎮一家當鋪做工十二年,在典當行業中陳其美飽受磨練也歷練了自家的本領。正經辛丑之亂,陳對民族危機十分苦悶,受在日本留學的弟弟陳其采的影響,放棄從商,意在尋找出路。1903年春,陳其美辭去當鋪的工作,離開石門來到上海,在同康泰絲棧做了兩年佐理會計。
1906年夏,陳其美東渡日本,先入東京警監學校,學習警察法律。在日本期間,他結識了徐錫麟、秋瑾、張靜江、譚人鳳、褚慧僧等大批反清志士,也結交了後來的中華民國元首蔣介石。冬,陳其美加入“中國同盟會”,開始他的政治活動。1907年,陳其美改入東斌陸軍學校學習軍事。同年,蔣介石到東京,入振武學校研習軍事,由奉化盟兄周淡游介紹,認識了陳其美。不久兩人成為至交,並義結金蘭。陳其美介紹黃郛、蔣介石等加入中國同盟會。

延伸

1908年春,陳其美奉孫中山令從東京回到上海,利用上海水陸交通、電信、租界(享有治外法權)等有利條件,以上海作活動的根據地。陳其美性情豪放,善於組織,在同仁中以“四捷”即口齒捷、主意捷、手段捷、行動捷而著稱。秋陳其美等人到漢口籌辦《大陸新聞》,萬事具備卻因清吏的破壞而中止。陳其美在上海常出沒於酒樓、茶館、戲院、澡堂、妓院,交班結友以為反清力量,故人說他“多有黨羽”; 同年加入上海青幫,並為幫會大頭目。 
1909年夏擬策動浙江起義,因被告密未成。後接辦上海天寶客棧,作為江浙的革命機關,並創辦《中國公報》、《民聲叢報》,宣傳革命。1911年7月參加譚人鳳、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會中部總會,被推為庶務部部長,以推動長江流域的革命運動。10月武昌起義後,發動上海商團、青幫及部分青年與江浙革命黨人立即在上海回響,11月3日在上海發動起義,起義隊伍與駐杭州新軍及會黨攻克浙江巡撫衙門。上海光復後,被推為滬軍都督。旋發起組織江浙鎮滬聯軍,攻克南京。
敢死隊進攻製造局受阻,且陳其美被拘,退回了城裡。
深夜12時,朱葆三潛來南市毛家弄商團公會會所,向李平書密報:上海道劉燕翼已密電兩江總督張人俊,謂上海革命黨人起事,商團盡叛;張人俊也已回密電,謂已調清軍向上海進發,並飭令無論革命黨人或商團團員,擒獲後立即正法。
情況危急之時,商團臨危不懼,王一亭慷慨陳詞:“事急矣,有進無退,進或一死,退則必死,等死耳,與其引頸待戮,無寧為國殉身。”在議事廳外的廣大商團團員也群情激昂,高呼:“若不發動(進攻),我等今日願灑血階前,逝不散歸”。李平書籤發了向製造局進軍令。
沈縵雲等向眾痛哭誓師,願眾團員於此千鈞一髮之際,抱破釜沉舟之志,即夕成功,“勉矣諸君,祝爾成功歸來!”誓師畢,商團隊伍浩浩蕩蕩地向製造局進發。此時已是11月4日凌晨1時。
商團衝鋒陷陣,商團總司令李顯謨和馮少山騎著馬,率領滬西商團的馬隊指揮作戰。高一謀、朱少沂留守商團司令部負責聯絡工作。李平書則坐鎮城內救火聯合會,掌握全局。
退回縣城的敢死隊稍事休整後,也重振旗鼓,再攻製造局。
光復會李燮和在閘北,也急忙召集各路起義的軍警,於四日凌晨二時會師龍華鎮。
李燮和李燮和

起義勝利

四日凌晨二三點的時候,商團、敢死隊、軍警將製造局三面圍住(一面是黃浦江),軍警攻前門,商團、敢死隊攻後門。正面進攻前門的軍警,相持將近2小時。在後門進攻的伶業商團領隊潘月樵,奔跳到牆上,縱火焚燒門側木柵欄,商團和敢死隊一擁而入,至此前後門均攻克。至4日上午9時,上海光復之役勝利結束。

結果

經過上海革命軍的浴血奮戰,特別是革命黨敢死隊與江南製造局清兵的殊死交戰,起義終於奏凱。1911年11月7日滬軍都督府成立。

社會影響

上海的光復,不僅有力策應了武昌起義,擴大並鞏固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還在中國最大的都市建立了一支經過革命洗禮的武裝力量,從而直接對浙江、江蘇的光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社會評價

孫中山先生認為,自武昌起義後,“時回響之最有力而影響於全國最大者,厥為上海。陳英士在此積極進行,故漢口一失,英士則能取上海以抵之,由上海乃能窺取南京。後漢陽一失,吾黨以得南京抵之,革命之大局,因以益振。則上海英士一木之支者,較他省尤多也”。

歷史意義

上海光復起義在整個辛亥革命中具有“關鍵之役”的意義,不僅逆轉了袁世凱向革命軍反撲的危急形勢,一解首義之地武漢三鎮之圍,而且使上海這座各派力量爭奪的城市牢牢地控制在革命黨手中,從而為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的成立獻上了一份奠基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