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傳媒發展報告:公共傳播與社會建構

上海傳媒發展報告:公共傳播與社會建構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海傳媒發展報告:公共傳播與社會建構
  • 作者:強熒 焦雨虹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 開本:16
  • 品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外文名:Annual Report on Media Development of Shanghai(2013)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頁數:400頁
  • ISBN:9787509741894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上海傳媒發展報告(2013):公共傳播與社會建構》以“公共傳播與社會建構”為主題,梳理2012年以來上海傳媒業發展大勢,關注重大輿論事件,追蹤媒體熱點,解讀傳媒政策,分析產業格局,從“社會治理與媒介發展”的角度分析了完善公共傳播機制、把握傳播主導權、促進社會認同、建構和諧社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全書聚焦於“傳播行為與社會建構發展的相互關係”這個核心議題,深入探討傳媒體制、傳媒實踐與傳播效應的相互關係,關注在轉型期社會認同與共同價值提煉的過程中,傳媒的作用以及傳媒參與社會建構的方式和路徑,為上海傳媒發展與傳媒治理提供對策建議。全書呈現全媒體覆蓋、突出新媒體、突出重點、突出熱點、突出上海等特點。

圖書目錄

BⅠ總報告
B.1完善公共傳播體系提升傳播能力
一2012年傳媒綜覽
二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
三上海傳媒觀察與展望
BⅡ熱點聚焦
B.2“走轉改”背景下我國新聞媒介輿論引導的困境與對策
B.3彰顯理論自覺和自信打造理論傳播新平台――“微言大義”理論微博探索理論宣傳新形式
B.4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發布與輿論引導――以2012年毒膠囊事件為例
B.5作為公民媒體的網路:公共性、輿論引導與社會轉型
BⅢ格局演變
B.6公共輿論危機中的傳播禁止與信息公開――從三起交通肇事案的媒體應對看輿論引導的策略
B.7虛擬中國的傳播與權力:政治經濟、公共領域與民主化的悖論
B.8微博傳播的多重面向與微博研究的多維視角――2012年微博傳播現象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述評
B.9對外傳播效果與在華外國人的媒介使用――基於京滬粵三地的實證調查
B.10新媒體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意見表達――以上海為例的實證研究
B.11誰在新聞中說話――群體性事件報導中的訊息來源偏向研究
B.12虛擬社區與老年網民的社會參與――對上海老年入口網站“老小孩”的研究
B.13對現代性語境中“食品安全”問題的反思――大眾媒介在2012“紅牛事件”中的角色
BⅣ治理規制
B.14危機事件的媒體報導與應對策略――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泄題事件評估分析
B.15上海媒體法制報導內容調查評測報告
B.16政府信息公開3.0――2012年“上海發布”(新浪微博)發展研究
B.17上海網路視聽傳媒與公共文化空間的建構
B.18社交媒體與文化社會認同
B.19微博之不微之道――微博輿論引導探析
B.20網際網路時代下中國大陸外交治理的巧實力戰略
BⅤ產業發展
B.21文化精品欄目助力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試析《文匯報》“上海文化新人榜”的
成功之道
B.22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困境與對策――以上海電視媒體為例
B.23網台互動營造傳媒新生態――以“上海電視台與東方寬頻、看看新聞網”的互動為例
B.24SMG打造娛樂板塊締造上海文化和產業新景觀
B.25風從東方來:上海電視生產的格局與趨勢
B.26試論企業報“變臉”與企業文化的建構――以《上海大眾新聞》和《富士康人》為例
B.27老年報刊的“薄報精做”理念與品牌行銷研究――以《上海老年報》為主要考察對象
B.28初露端倪的雲經濟:我國發展信息經濟的新領域――201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及2013年展望
B.29我國音樂類娛樂節目的產業價值分析――以《我愛記歌詞》和《中國好聲音》為例

編輯推薦

強熒編著的《上海傳媒發展報告(2013)》秉持“國際視野、中國立場、上海特色”宗旨,關注重大輿論事件,追蹤媒體熱點,解讀傳媒政策,分析產業格局;聚集“公共傳播與社會建構”主題,探討轉型期傳媒體制、傳媒實踐與傳播效應的相互關係,解析傳媒參與社會建構的方式和路徑;突出“新媒體新治理”重點話題,強調新媒體傳播已成為推進社會治理、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研討完善傳播機制、提升傳播能力的內容方式。

目錄

BⅠ 總報告
B.1 完善公共傳播體系提升傳播能力
一2012年傳媒綜覽
二公共傳播與社會發展
三上海傳媒觀察與展望
BⅡ 熱點聚焦
B.2 “走轉改”背景下我國新聞媒介輿論引導的困境與對策
B.3 彰顯理論自覺和自信打造理論傳播新平台
——“微言大義”理論微博探索理論宣傳新形式
B.4 突發公共事件的新聞發布與輿論引導
——以2012年毒膠囊事件為例
B.5作為公民媒體的網路:公共性、輿論引導與社會轉型
BⅢ 格局演變
B.6 公共輿論危機中的傳播禁止與信息公開
——從三起交通肇事案的媒體應對看輿論引導的策略
B.7 虛擬中國的傳播與權力:政治經濟、公共領域與
民主化的悖論
B.8 微博傳播的多重面向與微博研究的多維視角
——2012年微博傳播現象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述評
B.9 對外傳播效果與在華外國人的媒介使用
——基於京滬粵三地的實證調查
B.10 新媒體與新生代農民工的意見表達
——以上海為例的實證研究
B.11 誰在新聞中說話
——群體性事件報導中的訊息來源偏向研究
B.12 虛擬社區與老年網民的社會參與
——對上海老年入口網站“老小孩”的研究
B.13 對現代性語境中“食品安全”問題的反思
——大眾媒介在2012“紅牛事件”中的角色
BⅣ治理規制
B.14 危機事件的媒體報導與應對策略
——201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英語泄題
事件評估分析
B.15 上海媒體法制報導內容調查評測報告
B.16 政府信息公開3.0
——2012年“上海發布”(新浪微博)發展研究
B.17 上海網路視聽傳媒與公共文化空間的建構
B.18 社交媒體與文化社會認同
B.19 微博之不微之道
——微博輿論引導探析
B.20 網際網路時代下中國大陸外交治理的巧實力戰略
BⅤ 產業發展
B.21 文化精品欄目助力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
——試析《文匯報》“上海文化新人榜”的 成功之道
B.22 傳統電視媒體的發展困境與對策
——以上海電視媒體為例
B.23 網台互動營造傳媒新生態
——以“上海電視台與東方寬頻、看看新聞網”的 互動為例
B.24 SMG打造娛樂板塊締造上海文化和產業新景觀
B.25 風從東方來:上海電視生產的格局與趨勢
B.26 試論企業報“變臉”與企業文化的建構
——以《上海大眾新聞》和《富士康人》為例
B.27 老年報刊的“薄報精做”理念與品牌行銷研究
——以《上海老年報》為主要考察對象
B.28 初露端倪的雲經濟:我國發展信息經濟的新領域
——2012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及2013年展望
B.29 我國音樂類娛樂節目的產業價值分析
——以《我愛記歌詞》和《中國好聲音》為例
B.後記

作者簡介

強熒 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新聞從業30餘年,新聞類著書12本。上海市第八次黨代會代表,上海市領軍人才。

1995年獲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1998年獲“中國報刊之星”稱號,2001年獲上海第三屆“范長江新聞獎”,數十次獲中國新聞獎和上海新聞獎。

1986年實地採訪長江漂流,著書《最後的征服》;1990年,騎機車沿絲綢之路探險,撰寫《摩托西行’5000里》;1993年,歷時60天,徒步1500公里,穿越塔克拉瑪乾沙漠,發表79篇《死亡之海探險手記》;1994年,深入廣西九萬大山原始森林尋找野人,發表《九萬大山找野人》系列報導;1999年,冒著暴風雪攀登博格達雪山,連續發表《博格達夜話》、《跨越博格達》、《博格達風格》;2001年,參加北京——莫斯科中國志願者申奧遠徵車隊,歷時34天,駕車跨越歐亞大陸和西伯利亞,行程1.2萬公里,著書《遠征俄羅斯》;2002年,參加中國第19次南極科考隊,歷經4個多月,行程4萬多公里,著書《茫茫南極路》;2004年7月,加入中國北極科考隊,創立北極黃河站,發表《北極特快》系列報導;2005年6月,駕車穿越絲綢之路、羅布泊、帕米爾高原,發表《新絲綢之路》系列報導;2005年4~8月,策劃並參與“重走抗戰路”,合著《文匯號重走抗戰路》。

在新聞實踐中,埋頭於採訪第一線,親身體驗計程車司機、巡警、殯葬工、賣報人、保險推銷員等普通勞動者生活,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體驗式報導。

1994年,上海市記協在上海美術館舉辦《強熒“死亡之海”紀實攝影展》,8天中有10萬人次參觀。此後,上海拍賣行為強熒作品舉行專場義拍,義拍所得捐贈給上海市記協,創立“強熒風險新聞獎”,定期表彰一批敢於冒風險採訪的新聞記者。

2003年1月,在南緯72度56分30秒、東經75度16分39秒親自發現外星隕石,成為中國發現南極隕石第15人,國家極地辦和中國極地研究所命名這塊隕石為“強熒GRV0216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