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級學院。其前身為上海中醫學院基礎部,於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規模和職能的擴展,隨學校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後,於1996年10月改稱為基礎醫學院。學院承擔全校各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醫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學院下設15個教研室、3個研究室、1個實驗研究中心,轄屬5個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
  • 創辦時間:1962年10月
  • 博士後流動站:2個
  • 現有職工:180餘名
  • 博士生:200餘名
學院簡介,辦學條件,學校榮譽,文化傳統,

學院簡介

上海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是院所合一的二級學院。其前身為上海中醫學院基礎部,於1962年10月建立。因其規模和職能的擴展,隨上海中醫學院更名為上海中醫藥大學後,於1996年10月改稱為基礎醫學院。

辦學條件

基礎醫學院承擔全校各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的前期中、西醫基礎課程的教學任務,分設5個學科大類、19個教研室,現有職工180餘名,教師中碩士、博士學歷占70%,正高33名,副高40名。學院管理的學生近1000名,其中碩士生、博士生200餘名。該院設有2個博士後流動站,4個博士點,5個碩士點。其中,中醫基礎理論學科是上海市教委已建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建的重點學科。中醫醫史文獻學科為上海市重點(特色)學科,學院是全國理科基礎學科研究和教學人才培訓基地。其他如中醫診斷學、中醫臨床基礎及中西醫結合基礎等學科在全國中醫院校中均具有一定的學術優勢和地位。目前,學院承擔國家和部市級課題50餘項,科研經費愈千萬。在開展中醫藏象研究、中醫“證”的研究、中醫四診客觀化研究、中醫防治亞健康研究、中醫體質學研究、中醫學術史研究、中醫經典防治重大疫病研究及中醫方證相關研究等方面均取得可喜成績,並創立了具有中醫特色的解剖學科,其學術水平全國領先。近年來,該院先後主編國家統編規劃及新世紀課程教材20餘本。
學院聘請多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教授擔任名譽教授和客座教授,互訪及學術交流頻繁。學院有多名教授應邀赴美國、法國、日本、韓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國講學,在國際上為學校贏得良好聲譽。

學校榮譽

學院在歷任領導帶領下,長期以來為學校的教學科研作出重大貢獻,成為學校教學與科研的主要支柱。學院名師輩出,名醫薈萃,金壽山、劉樹農、張伯訥、殷品之、張震夏、賈福華、沈濟蒼、萬淑媛、裘沛然、凌耀星、傅維康、段逸山、柯雪帆、嚴世芸、趙偉康、嚴振國、曾兆麟、施玉華、顧文聰等著名中西醫學家先後在學院任教任職。

文化傳統

目前學院上下一心,正以“勤求古訓、融匯新知、務實基礎、甘為人梯”的精神,為開創中醫教學科研和諧奮進的新局面而努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