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海中央造幣廠
- 地址:上海市普陀區光復西路17號
- 占地面積:7958 m
- 建造時間:1922年
中央造幣廠舊址,即現上海造幣廠,位於上海市普陀區光復西路17號,1922年經北洋政府核准後開始建造,1930年竣工,占地面積7958平方米,現存原鑄幣廠房(辦公樓部分)、水塔、輔助倉庫、原廠門門柱等歷史建築。2019年4...
當時,總廠仍設在天津,在南京、上海、武昌、長沙、成都、廣州等地設分廠。1933年廢兩改元後,國民政府在上海設立中央造幣廠,以統一銀幣的鑄造,併兼鑄廠條。1935年法幣改革後改鑄輔幣,仍兼鑄廠條。新中國成立後由人民政府接管。
據《上海造幣廠志》等資料記載,1935年12月21日上海中央造幣廠開始生產伍分、拾分和廿分三種鎳輔幣,次年3月1日流通市場。當時鎳原料國內無生產條件,因此鎳片、坯餅及部分成品均向美國和奧地利廠商訂購,部分鎳餅向美國斯克威公司訂購...
上海、成都、重慶、海南、台北等各地區造幣廠陸續開始鑄幣。當年,上海中央造幣廠造幣662.5萬枚,成都分廠造幣394.5萬枚,台北分廠造幣104.8萬枚,同時向美國財政部造幣廠訂購3000萬枚船洋。其間,由於國民政府鑄幣權高度統一,各中央直屬...
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1936年2月又加上中國農民銀行四家所發行的貨幣為法幣,同時宣布白銀國有,禁止銀元流通。1936年發行輔幣,當時華東地區供應的鋪幣主要由上海中央造幣廠製造,1937年11...
1929年4月10日,又頒布了《中央造幣廠組織章程》,在上海籌設中央造幣廠,鼓鑄銀元。1933年3月8日,國民政府財政部公布《銀本位幣鑄造條例》,定每枚銀元總重量為26.6971克,含銀89%,純銀重23.493448克。當月以“中山開國紀念幣”...
上海中央造幣廠於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開鑄此幣,俗稱“船洋”,曾大量發行流通。民國二十四年船洋,因國民政府公布“法幣政策”,規定全國白銀收歸國有,故所鑄銀元只好退回中央造幣廠熔化,只有少數輾轉流散到藏家之手。1936年(民國二十五...
上海錢莊聞訊後,即召開會議,並致函財政部,表示原則上同意廢兩改元,但須假以時日,不應操之過急。因此,財政部又於當年秋間“羅致上海中外金融界重要人員,組織廢兩改元研究委員會”進行研究。1933年3月1日,中央造幣廠正式開鑄統一標準...
1946年末,上海外灘中央造幣廠加鑄的金條。鑄成後,即陸續交中央銀行空運到各地備用,以供民眾兌換。金條分五錢、一兩、二兩、三兩、五兩、十兩數種,舊時上海俗稱十兩重的金條為“大黃魚”,一兩重的金條為“小黃魚”。一條大...
財政部在聽取了各方意見後,表示對於實行廢兩改元的各種利弊已有充分考慮,一旦中央造幣廠開鑄新的國幣後即開始實施。有關統一發行、整頓現有貨幣的主張,“本部自當制定方案,次第施行”。國民政府還就新幣標準問題專門聽取了上海金融界...
1930年(民國十九年),經傅作義介紹,在上海由財政部長孔祥熙安排到中央造幣廠審查委員會當文書主任。1931年(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事變發生,積極為抗日救亡呼號奔走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任“四聯總處”視察員,赴重慶等地調研。...
1931年中央蘇區發往上海的一筆特別經費(一百二十兩黃金)被竊丟失。為了破獲此案儘快追回黃金,蘇區中央造幣廠工程師許遠聲前往上海,與特偵組成員蔣英等人一起進行調查。案情複雜線索全無,重壓之下,許遠聲置個人生死榮辱於度外,冒險...
中央銀行1928年11月1日在上海成立。總行設上海,各省市設有分支機構。該行有發行貨幣、經理國庫、募集和經理內外債之特權。1933年廢兩改元後,中央造幣廠所鑄銀本位幣及廠條歸中央銀行獨家發行。1935年起與中國、交通、中國農民銀行一起...
國家外貿局通過白區開明商人,從上海購進一台“老鷹頭”鑄幣機和一批鋼模用材,中央造幣廠放棄鑄造只能在蘇區境內流通的1元銀幣,重點改鑄白區通行的“老鷹頭”銀洋,對外貿易又開始節節攀升,蘇區經濟日益好轉,金融秩序漸趨穩定。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