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主要是為英語國家的讀者編輯的。他們因同一的語言以及共同分享的牧靈關注和挑戰而走到一起。因此,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和英國的作者為不同國家的讀者共同編輯了這本百科全書。這是一部現實而當代的著作,其內容和議題的選擇以回應當今人們的探索和宗教渴求為宗旨。必須注意到,聖經與神學研究的活力中心史無前例地由歐洲大陸轉移到了美國及英語國家,同時由神學院進入到大學校園。此外,神聖學科不再為神職領域所專有。今天,許多可敬的學者是男女平信徒。聖經學習從未如此被天主教日常生活所接納並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
基本介紹
- 書名: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
- 類型:天主教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2545533
- 作者:麥可·格拉茨 莫妮卡·海威格
-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 頁數:1129頁
- 開本:16
- 定價:258.00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編輯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原書成書於美國,上智編譯館在編譯此書時,又將有關中國天主教會的一些關鍵內容作為詞條加入了《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內容簡潔,易於參閱,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麥可·格拉茨 編者:(美國)莫妮卡·海威格 譯者:趙建敏
趙建敏,1963年出生,河北正定人。1984年進入天主教北京教區神哲學院。1989年12月21日晉鐸。此後兩年任教於該神哲學院,教授《聖經·新約》及信理神學並任教務主任。2002年10月獲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教會法博士學位。現任天主教北京教區副主教,北京上智編譯館館長,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著作有:《今日司鐸》、《愛:印度德肋撒修女箴言錄》、《新約導論》、《認識聖經》、《天主教社會教義導讀》、《二思集:基督信仰與中國現代文化的相遇》。主要譯作有:Richard Chilson的《公教真義》、Jose S.Martins的《新約的聖事》、Hans Urs von Balthasar的《基督徒的默觀》。2004年創辦並主編《天主教研究論輯》。
趙建敏,1963年出生,河北正定人。1984年進入天主教北京教區神哲學院。1989年12月21日晉鐸。此後兩年任教於該神哲學院,教授《聖經·新約》及信理神學並任教務主任。2002年10月獲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教會法博士學位。現任天主教北京教區副主教,北京上智編譯館館長,北京天主教與文化研究所所長。主要著作有:《今日司鐸》、《愛:印度德肋撒修女箴言錄》、《新約導論》、《認識聖經》、《天主教社會教義導讀》、《二思集:基督信仰與中國現代文化的相遇》。主要譯作有:Richard Chilson的《公教真義》、Jose S.Martins的《新約的聖事》、Hans Urs von Balthasar的《基督徒的默觀》。2004年創辦並主編《天主教研究論輯》。
圖書目錄
英文編譯者前言
中文編譯者前言
縮寫
中文索引
辭條正文
插圖索引
後記
中文編譯者前言
縮寫
中文索引
辭條正文
插圖索引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一個當代的基督徒默觀方式能做的,最好是從第四部福音開始。在《若望福音》中,異象和愛不可避免地相連著。通過愛看見天主,特別在14-17章,這種看見不只是推測,而是思想對某種純粹和不變的真理的注視,看見成為存在的一種方式。看見耶穌的門徒,通過耶穌,看見耶穌所稱的“Abba”(父),居留並生活在愛中,生活在愛中可以淨化對天主的看法。
在保祿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認知。那些信仰基督並生活在他的光照中的人,面對根源和終向時,被一系列以愛相互交織的關係聯結在一起。是愛使門徒們在基督內成為一體,“在基督內”就是以信仰和仁愛與這個身體生活在相通中。
若望和保祿最中心的認知是:基督徒對天主的看法和知識,首要的不是通過思想,而是愛,這愛紮根在對天主的承諾中,以門徒的身份生活出來,這又淨化一個人對天主的知識,首先理解,然後居留、生活在與天主和他人愛的相通中。
在基督徒靈修學的歷史中,過去的看法傾向於強調默觀冥想性的,只是智力的層面。默觀生活經常與積極的生活相併列,強調前者的優越性並漫不經心地貶低後者。托馬斯( Thomas Aquinas)雄辯地爭論“混合的生活”的優點,也就是獻身於把默觀的成果傳遞給他人的生活。但是在一個封閉的隱修院裡,在宗教誓願下的默觀生活,實際上曾被視為是投身於基督徒祈禱生活最完全的表達和實踐。
一個當代的基督徒默觀方式能做的,最好是從第四部福音開始。在《若望福音》中,異象和愛不可避免地相連著。通過愛看見天主,特別在14-17章,這種看見不只是推測,而是思想對某種純粹和不變的真理的注視,看見成為存在的一種方式。看見耶穌的門徒,通過耶穌,看見耶穌所稱的“Abba”(父),居留並生活在愛中,生活在愛中可以淨化對天主的看法。
在保祿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相似的認知。那些信仰基督並生活在他的光照中的人,面對根源和終向時,被一系列以愛相互交織的關係聯結在一起。是愛使門徒們在基督內成為一體,“在基督內”就是以信仰和仁愛與這個身體生活在相通中。
若望和保祿最中心的認知是:基督徒對天主的看法和知識,首要的不是通過思想,而是愛,這愛紮根在對天主的承諾中,以門徒的身份生活出來,這又淨化一個人對天主的知識,首先理解,然後居留、生活在與天主和他人愛的相通中。
在基督徒靈修學的歷史中,過去的看法傾向於強調默觀冥想性的,只是智力的層面。默觀生活經常與積極的生活相併列,強調前者的優越性並漫不經心地貶低後者。托馬斯( Thomas Aquinas)雄辯地爭論“混合的生活”的優點,也就是獻身於把默觀的成果傳遞給他人的生活。但是在一個封閉的隱修院裡,在宗教誓願下的默觀生活,實際上曾被視為是投身於基督徒祈禱生活最完全的表達和實踐。
編輯推薦
《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原書成書於美國,上智編譯館在編譯此書時,又將有關中國天主教會的一些關鍵內容作為詞條加入了《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上智編譯館叢書:現代天主教百科全書》涉及的知識面廣泛,內容簡潔,易於參閱,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