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尼克·哈姆
- 編劇:馬克·伯姆貝克
- 主演:格雷戈·金尼爾,麗貝卡·羅明-斯塔莫斯,羅伯特·德尼羅,卡梅隆·布萊特
- 發行公司:獅門影業 Lion's Gate Films
- 對白語言:英語
- 中文名:上帝所賜
- 外文名:Godsend
- 其它譯名:嬰魂,天賜靈嬰,嬰魂不散
- 出品時間:2004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劇情,恐怖
- 片長:102分鐘
- 上映時間:2004年4月30日
- 分級:PG-13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335121
演職員,基本資料,職員表,演員表,劇情梗概,影片創意,明星摘錄,影片感受,相關資料,
基本資料
更多中文名:
嬰魂
天賜靈嬰
嬰魂不散
更多外文名:Adam .....(Canada: French title)
Enviado (Godsend), El .....Spain
發行:獅門影業 Lion's Gate Films
映期:2004年4月30日
職員表
導演:尼克·哈姆 Nick Hamm
編劇:馬克·伯姆貝克 Mark Bomback
主演:Greg Kinnear
Rebecca Romijn-Stamos
Robert DeNiro
Cameron Bright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
鄧肯夫婦 | 格雷戈·金尼爾 | ---- |
鄧肯夫婦 | 麗貝卡·羅明-斯塔莫斯 | ---- |
理察·威爾斯 | 羅伯特·德尼羅 | ---- |
亞當 | 卡梅隆·布萊特 | ---- |
劇情梗概
亞當·鄧肯
出生日期:1987年12月11日
死亡日期:1995年12月12日
復活日期:1996年9月26日
亞當的細胞肩負著新生命的源泉,克隆技術為複製亞當作出了技術儲備。背離了道德、法律以及倫理的約定,鄧肯夫婦偷偷搬到了Riverton小鎮,企盼著亞當的重生。一切出乎意料的順暢,逝去的生命再次降臨煩躁的城市,失而復得的快樂使鄧肯夫婦欣喜若狂,他們感謝威爾斯醫生的妙術,更感謝上帝的仁慈憐憫,小心呵護這新的生命成為了倍感重大的責任。平安的日子不知不覺度過了整整8年。亞當的記憶波瀾開始浮動,夢魘與驚恐時常伴隨左右,人格分裂精神戰慄的陰影自始盤旋,夢醒之日遙遙無期……
影片創意
香港回歸之年的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轟動了世界,國內外專家和媒體毫不吝惜言詞地稱之為生命科學的重大突破,並將之譽為當年的十大科技新聞之首,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是動物克隆技術的運用,一時間這種音譯自英文Clone,意為無性繁殖系(即通過無性繁殖可連續傳代並形成的群體)的科學事件,被冠以多種神秘花環的彩飾,使人產生一種因無知而不得已的仰視感覺。
完美無暇使人流連忘返,一旦失去,費盡心機使其失而復得又成了心中之痛。一顆善良之心的仙逝總能讓人充滿了重生的幻想,但無論何時,人類嘗試扮演的上帝造物的角色,只會帶來悲劇與恐怖的結局,《上帝所賜》顯然並沒有把自己剝離出這種定式之外。尤其是,複製人問題一再敏感,各國媒體大多的否定或抨擊態度,都成為了一種上帝造物的現實化的可乘之機,自此就有了諸如本片的後繼膠片。本片的創意,編劇伯姆貝克的解釋是懷孕的妻子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而醫學世家的薰陶也多少對影片的技術細節有了較大的幫助。數年的資料蒐集整理,無數次的修改推敲,整個輪廓才得以初步展現。源於科學發展,披上科學的嫁衣後重返現實世界,是嫻熟的編劇套路展示。
明星摘錄
詭異色彩與神幻基調只是驚悚片必不可少的輔料,堂堂正正的現代科學才是英國最值得尊敬的戲劇導演之一尼克·哈姆最直接的嗅覺所在。這是他的第一部美國電影,代表的只能是觀眾們疑惑的目光。飽滿豐潤的視覺風格烘襯了驚悚元素的氛圍,這裡面製作設計克萊默與攝影師摩根索功不可沒。此外,製片方面還挖到了伍迪·艾倫的死黨麥克·科比,相信其為劇中那飽經磨難的三口之家設計的貼近心理變化的衣著服飾搭配,會有推波助瀾的功效。
愛子若痴的鄧肯夫婦分別由奧斯卡提名演員格雷戈·金尼爾,以及素有“蛇蠍美人”之稱的麗貝卡·羅明-斯塔莫斯出演。格雷尼·金尼爾演技多面,曾分別因《護士貝蒂》(Nurse Betty),《我們曾是戰士》(We Were Soldiers),《聚焦人生》(Auto Focus)等稜角分明的形象深入人心。而至於本次的演出應以可圈可點定位為準。麗貝卡·羅明-斯塔莫斯以近似端莊的造型從昔日別致性感的角色泥沼中走了出來。先以T型台秀出姿容與完美曲線,後靠Poeple雜誌的“世界五十個最美的人”引人注目,憑藉《老友記》的客串首次進入攝像機視角,最終攀升為一名臉熟的好萊塢女演員。數年中,《X戰警》、《西蒙尼》以及《蛇蠍美人》(Femme Fatale)是她作品年表中為數不多的珍藏。步步為營的處世風範使麗貝卡沐浴了好萊塢的春風,不過只有克服花瓶形象的先入為主才能使其星光大道的征程指日可待。
卡梅隆·布萊特有135個月大。他在下一部電影《Birth》中的靈異特製,將會弄得妮可兒·基德曼對其是已故丈夫的化身這一點深信不疑。這種高度精神異類的演出多少都對正處於成長期的他有負面影響,不過若為名利故,其他皆可拋的典故早是好萊塢約定俗成的真理了。至於羅伯特·德尼羅老先生,他哪怕拿出的不是最佳演技,一樣可以得到觀眾的認可。
影片感受
一個複製人不是一個正常人;克隆創造人,在充當“上帝”的職責;克隆不是一種自然過程;複製人沒有心靈。身體上任何一部分的細胞都可以用來克隆;每人都能擁有複製人;如果克隆植物人等等沒有意識的人,克隆出來的器官可以提供給人類;偉大的歷史人物、英雄可以重生;把人的細胞核放進綿羊的卵子裡會有奇蹟發生;人可以無休止地被克隆。
個人想法間通常都是大相逕庭,由於無知而產生的臆測更是如此。哺乳動物的克隆成功意味著高級動物也是一個道理。西方人反對克隆多數來自宗教的背離所帶來的危機感,東方人相對平靜,但屈服於發展與已開發國家的距離感而不得不假聲假氣地贊同於主流的呼聲,而背地裡又總是小聲嘀咕著小題大做的己見。電影製作人才不會天真的希望以此來做一次科學辯論,暗中窺視的製片人的眼中只有票房的高低,噱頭畢竟是藥引,滾滾收益才是目標。
相關資料
複製人問題進入普通中國人的視野則要回眸到1981年。當時的中國某位作家在誦讀了描寫複製人的美國科幻小說《酷肖其人》之後,突發靈感,毛遂自薦地完成了其續篇《自食其果》。小說描繪了那個克隆出來的孩子因難以接受自己存在的事實而最後殺死了他的“父親”,故事之外的現實結果是小說遭到了批判,“荒誕”,“偽科學”,“脫離馬克思主義”等帽子被結結實實地扣在了作者頭上。想來本片編劇馬克·伯姆貝克如果知道一位早已有此構思的中國同行竟有此等境域,不知做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