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和村
- 所屬地區:中國華北
- 面積:2.5平方公里
- 人口:170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發展重點,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村務公開,文化教育,經濟發展,歷史古蹟,
村情概況
上和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12.00公里, 國土面積12.14平方公里,海拔1978.00米,年平均氣溫15.00℃,年降水量780.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112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68畝;有林地15000.00畝。全村轄1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12戶,有鄉村人口4636人,其中農業人口4618人,勞動力22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26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214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勞務收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24.00畝(其中:田774.00畝,地350.00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500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95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89畝,主要種植水果、桉樹等經濟林果; 其他面積60.0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1612戶飲用井水, 有1612戶通電,有114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12戶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61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57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50公里。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7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幹群關係協調上有待加強。。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講團結,謀發展。帶動廣大民眾搞好交通運輸業、種植業、二、三產業、勞務輸出發展生產力。。該村設黨小組11個,黨員總數199人,黨員中男黨員165人,女黨員34人。 團員943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13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142.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0.00萬元,畜牧業收入992.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80頭,肉牛25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0.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960.00萬元, 工資性收入42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62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勞務收入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47.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36人 ,在省內務工115人,到省外務工21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13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0.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種植業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12戶,共鄉村人口4636人,其中男性2574人,女性2062人。其中農業人口4618人,勞動力2250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79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636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5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3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0.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420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46.00萬元,有固定資產24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16.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上和完小,下和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海東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12.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24人,中學生275人。 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 該村到2013年底,有17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經濟發展
本村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物產主要有李果、柑桔、茶葉、生薑等。村集體擁有林地300畝,進行封山育林。境內瓷土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有12萬方水庫一座,灌溉全村600多畝農田。主要土特產有茶葉、蕉芋冬粉、生薑等,近年來村民大力發展生草編加工業,產品出口香港、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村內水泥路貫穿全村,交通較為便利。新建成村國小教學樓,改善了辦學條件。新建一所移動通訊基站一處,程控電話入戶率達70%以上,基本實現了農村通訊化。
歷史古蹟
上和村現留有清代古民居寨堡一座,石牆、石門,格局奇特,結構牢固,是全村僅存的古建築。村北山名分流寨,系全鄉第一高峰。古代政局動盪,盜匪眾生,村民聚眾在山頂建築寨堡,居高臨下,便於避難和防禦。山頂氣候涼爽,視野廣闊,遊客可以俯瞰全鄉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