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贛語

上古贛語

贛語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上古贛語(Old Gan)則是指贛語在秦、漢這一時期的古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古贛語
  • 外文名:Old Gan
  • 語系漢藏語系
  • 代表方言:豫章話
  • 分布區域:豫章郡
  • 管理機構:無
  • 使用人數:不詳
贛語史,形成,贛語概況,

贛語史

贛語區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贛語必然的多元的歷史層次。上古時期“吳頭楚尾”的轄治給贛語打下了底層印記,歷史上中原漢民數次大規模遷徙更給贛語留下了深深的痕跡。宋朝以降,江右地區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達到了空前的高度。贛語的歷史發展,自上古時期至現今,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主要發展史。近世贛語(Late Middle Gan),則是指贛語在元、明這一時期的古語。學術界對此階段的贛語進行了大量的構擬研究工作。上古贛語(Old Gan),或稱原始贛語(Proto-Gan),是指贛語在秦、漢這一時期的古語。

形成

秦始皇二十六年(西元前221年),使尉屠睢發卒五十萬南下。據《淮南子·人間訓》所載:“其一軍守南野之界,一軍結餘乾之水”。這應該是江西地區最初的華夏族人口,贛語的形成亦由此而始。漢高帝初年(西元前202年),漢朝在江西設定豫章郡,郡治南昌,下轄十八縣。豫章郡人口在一百來年的時間內連番四倍,在當時中國一百多個郡中,豫章郡的人口名次由53位躍居第四位。在揚州的六個郡中,由第五位躍居第一位,占揚州總人口的五分之二,上古贛語也就隨著秦始皇和漢武帝征南行動和華夏人的南遷而形成了。
西漢揚雄的著作《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僅“南楚”方言就提及達85次,其中單言“南楚”、不並引其他地名有42次,提到“南楚之外”、“南楚之南”10次。而《史記·貨殖列傳》中則註明道:“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長沙,是南楚也。”同時,《方言》中提及的吳越、吳楊越、吳楚等地亦被認為包括江西的部分地區,所以該時期的江西話應是似吳類楚的一種獨具特色、有別於周畿雅言的語言。
然而陳昌儀認為,隨著“中原人第一次大批湧入,促使了中原文化的傳播,促進了中原漢語與土著語言的融合。這一融合過程大約到東漢末期才完成。”因此西漢楊雄的《方言》沒有對“具有特色的原始贛語引起關注,沒能得到應有的反映。”

贛語概況

是漢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語言,亦為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的一門聲調語言,主要通行於江西大部、湖南東部、湖北東南部、安徽西南部和福建的西北部等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