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升流區浮游生物

沿岸上升流是底層向岸運動的海水在斜坡上的爬升過程中,受到科氏力的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垂直環流。上升流能將深層溫度低而營養鹽豐富的海水帶到真光層,促進浮游植物生長,形成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產力的高值區,進而影響到整個食物鏈,因而對局部海域的資源與環境有著深刻影響。受地形條件和季風的影響,在中國近海,沿岸上升流區主要分布在浙江沿岸-台灣淺灘-閩粵沿岸-海南島東部一線,多發生於南風或西南季風盛行時期,上升流所形成的高生產力區被認為是當地漁場形成的重要原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升流區浮游生物
  • 外文名:Upwelling area plankton
  • 過程:底層向岸運動的海水在斜坡上爬升
  • 釋義:科氏力作用而產生的一種垂直環流
  • 作用:促進浮游植物生長
  • 分布:浙江沿岸-台灣淺灘-閩粵沿岸
舉例,特徵,

舉例

以浙江沿岸上升流為例,浙江沿岸上升流主要分布在夏季浙江沿岸水深50m以淺的海域,中心大致在韭山-漁山列島以東、123°E以西的淺海。其主要由於低溫、高鹽的台灣暖流深層水在逆坡前進的過程中,受到舟山列島附近斜坡的阻擋,使近岸下層海水在科氏力作用下向岸輸送,且爬坡而上、輻合涌升。夏季上升流區海域是沿岸水、台灣暖流深層水和台灣暖流表層水的交接區,溫度躍層明顯,水體具有最大的垂直穩定度,且上升流為真光層提供了豐富營養鹽,非常有利於浮游植物生長與鄰近海域相比,上升流區呈現低溫、高鹽、高營養鹽、高葉綠素和高初級生產力的特徵,其表層葉綠素濃度一般在1mg/m3左右,升高並不明顯,但次表層往往存在高值,可達5mg/m3以上,在上升流區初級生產力一般在1000mgC/(m2·d)左右,而其中心則可達2000mgC/(m2·d)以上,是夏季除長江口以外東海初級生產力最高的區域。這一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產力高值區與上升流強度息息相關,自春末夏初,隨著季風由北轉南,海域的葉綠素和初級生產力逐漸升高,在夏季上升流最強時達到頂峰。由夏入秋,隨著上升流減弱,其所形成的高生產力區也逐漸消退(Ning et al,1988b)。

特徵

由於上升流的範圍、強度以及涌升水來源不盡相同,中國近海上升流區的葉綠素水平也存在顯著差異。就表層而言,台灣淺灘上升流區的葉綠素高值區可達1mg/m3以上,而在粵東沿岸上升流區,夏季上升流中心葉綠素可達3mg/m3以上在最南端的海南島東部上升流,葉綠素濃度往往在0.5mg/m3以下,是沿岸上升流區中生物量相對較低海域,但與其相鄰外海相比,仍然是葉綠素的相對高值區(洪華生等,19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