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佛羊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城東北24公里、鄉政府駐地南2公里處。濱萊高速公路附近,北與峨峪村接壤,南與下佛羊相鄰,東與左家峪相望,西隔山與橫頂相接。博(山)徐(州)公路經此,地處山區,耕地289畝,87戶,266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佛羊村
- 行政區類別:村莊
- 所屬地區:萊城區和莊鄉
- 人口:266人
歷史沿革,人文自然,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上佛羊村隸屬萊城區和莊鄉,位於萊城東北24公里、鄉政府駐地南2公里處。北與峨峪村接壤,南與下佛羊相鄰,東與左家峪相望,西隔山與橫頂相接。博(山)徐(州)公路經此,地處山區,耕地289畝,87戶,266口人。據蘇氏墓碑記載,明朝末年蘇姓建村。另據說,為趙姓建村。村東有山狀如佛,山多石狀如羊,由此得名佛羊。因重名,冠以“上”字。故名上佛羊。
據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上佛羊明朝天順年間屬蒼山保所轄;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民國初期屬石馬區(第六區);1941年萊蕪劃為三縣,屬博萊縣;1945年恢復萊蕪縣原建制,屬萊蕪縣常莊區;1951年稱第十區,1955年稱常莊區;1958年3月屬常莊鄉,同年10月屬常莊人民公社。1984年屬常莊辦事處;1985年10月建立和莊鄉,屬和莊鄉至今。上佛羊村以張姓最多,另有信、蘇、袁、趙4姓。1980年,上佛羊村隸屬於下佛羊村委會,後為獨立行政村。
人文自然
上佛羊村北有嶺,名佛羊嶺。此嶺乃淄河流域與汶河流域的分水嶺。嶺南為汶河流域,嶺北為淄河流域。佛羊嶺亦是萊博之間的必經之處。很早以前,即有佛羊村四家村民在此開店。一家是蘇曰明開的牲口店,專供推小車做買賣的商客食宿。因佛羊嶺山高路陡,每天天不亮,便有附近村莊之人來到嶺下,幫助翻山越嶺的商客拉車推車,然後根據車輛的輕重獲取酬金。遇雪天路滑,酬金會隨之提高。
民國十四年,因佛羊段道路崎嶇難行,過往行人苦不堪言。佛羊村及鄰近諸村曾大興工役,進行了整修。路邊有進士出身的誥授通議大夫張梅亭撰寫的《阜陽路工記》碑可為證。在佛羊嶺頂,曾建有山大王老爺廟l座。據說,廟中山大王老爺可保佑上佛羊村民一生平安無事,此廟於1948年遭破壞。
民國十四年,因佛羊段道路崎嶇難行,過往行人苦不堪言。佛羊村及鄰近諸村曾大興工役,進行了整修。路邊有進士出身的誥授通議大夫張梅亭撰寫的《阜陽路工記》碑可為證。在佛羊嶺頂,曾建有山大王老爺廟l座。據說,廟中山大王老爺可保佑上佛羊村民一生平安無事,此廟於1948年遭破壞。
抗日戰爭時期,上佛羊村曾住過若干批八路軍傷病員。上佛羊村民為了保護傷員,有的把他們藏在自家的地窖里,有的把他們藏在山洞裡,然後給他們洗衣換藥,送水送飯,無微不至。雖然上佛羊村與和莊村敵寇據點近在咫尺,但八路軍傷員卻沒有一人遇過險。
上佛羊村雖然人口較少,但有數名熱血男兒投身於革命戰爭中。張龍才、張金祥參加八路軍後,曾與日寇浴血奮戰十幾次。趙勝貴、張龍泰在解放戰爭中,曾參加過著名的淮海戰役。張金泰在抗美援朝中,曾立過多次戰功。
解放後,上佛羊村村民大多以務農為主。在村東的青石山上,村民將所有的地塊都築成了梯田,栽植了蘋果、桃、梨等優質果樹。整個東山已成為花果山。在村西的沙石山上,地多為沙地,村民主要種植花生、地瓜等作物。除了種地,上佛羊村民還有很強的經濟意識。自205國道開通後,村民張龍泰率先在路邊開起了第一家飯店,生意十分興隆。爾後,上佛羊村路邊飯店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現已達到12家。前來就餐,住宿的車輛每天都絡繹不絕。另外,上佛羊村還有6戶買汽車搞運輸業的。其中,村民張俊業有3部運輸車,另有一部大型挖掘機。上佛羊村還有大型汽修廠兩個,改裝廠1家,預製品廠1家,加油站1個。村民張俊良經營的怪石,銷往全國。
1950年,上佛羊村建有村辦國小1處,第一任教師為柴念遠。當時,學生每年需向其交納糧食250斤。1956年,該校改為公辦國小。1962年,上佛羊村新建國小l處,1985年又重建。1998年,學校合併到下佛羊村。自恢復高考後,該村共考取大專以上學生6人。
上佛羊村雖然人口較少,但有數名熱血男兒投身於革命戰爭中。張龍才、張金祥參加八路軍後,曾與日寇浴血奮戰十幾次。趙勝貴、張龍泰在解放戰爭中,曾參加過著名的淮海戰役。張金泰在抗美援朝中,曾立過多次戰功。
解放後,上佛羊村村民大多以務農為主。在村東的青石山上,村民將所有的地塊都築成了梯田,栽植了蘋果、桃、梨等優質果樹。整個東山已成為花果山。在村西的沙石山上,地多為沙地,村民主要種植花生、地瓜等作物。除了種地,上佛羊村民還有很強的經濟意識。自205國道開通後,村民張龍泰率先在路邊開起了第一家飯店,生意十分興隆。爾後,上佛羊村路邊飯店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現已達到12家。前來就餐,住宿的車輛每天都絡繹不絕。另外,上佛羊村還有6戶買汽車搞運輸業的。其中,村民張俊業有3部運輸車,另有一部大型挖掘機。上佛羊村還有大型汽修廠兩個,改裝廠1家,預製品廠1家,加油站1個。村民張俊良經營的怪石,銷往全國。
1950年,上佛羊村建有村辦國小1處,第一任教師為柴念遠。當時,學生每年需向其交納糧食250斤。1956年,該校改為公辦國小。1962年,上佛羊村新建國小l處,1985年又重建。1998年,學校合併到下佛羊村。自恢復高考後,該村共考取大專以上學生6人。
張敬和是該村的第一名大學生。此人在外參加工作後,始終不忘家鄉的養育之恩,曾先後兩次捐資支援家鄉的水利建設。第一次是在1998年,捐資2萬元;第二次是在2001年,捐資3萬元。上佛羊村值得一提的另一人是袁武清,此人從事教育教學工作近40年,曾先後擔任過常莊公社文教辦主任、和莊鄉教委辦公室主任等職務,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
上佛羊村自建立村兩委班子後,多有政績:1972年與1976年分別建中型水庫各l座;1982年與1986年分別建揚水站各1座;1983年建容水4000多立方米的大型水池1個。1997年,集體出資16萬,建辦公樓1棟。1998年,集體又出資51萬元,建三層居民樓l棟,可容納12戶居民。同年,建立新村,共搬遷居民30餘戶,新造土地40餘畝。上佛羊村民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天一個變化:1981年,村民全部用上了照明電;1999年,村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2001年,上佛羊村成為電話村。上佛羊村大部分村民住上了樓房和嶄新的瓦房,幾乎家家買上了彩電、冰櫃、機車。
上佛羊村正朝著小康之路不斷邁進。
上佛羊村自建立村兩委班子後,多有政績:1972年與1976年分別建中型水庫各l座;1982年與1986年分別建揚水站各1座;1983年建容水4000多立方米的大型水池1個。1997年,集體出資16萬,建辦公樓1棟。1998年,集體又出資51萬元,建三層居民樓l棟,可容納12戶居民。同年,建立新村,共搬遷居民30餘戶,新造土地40餘畝。上佛羊村民的生活可以說是一天一個變化:1981年,村民全部用上了照明電;1999年,村民全部吃上了自來水;2001年,上佛羊村成為電話村。上佛羊村大部分村民住上了樓房和嶄新的瓦房,幾乎家家買上了彩電、冰櫃、機車。
上佛羊村正朝著小康之路不斷邁進。
地圖信息
地址:濟南市萊蕪區二零五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