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大晟南呂編鐘

上京大晟南呂編鐘

上京大晟南呂編鐘,北宋青銅樂器,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京大晟南呂編鐘
  •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
通高27.9,口徑18.45×14.9厘米。青銅鑄造,屬於橢圓筩形樂鐘形式,午上透雕雙龍鈕,有鐵環鼻,鼓兩面以蟠虺紋為地紋,欒邊篆帶亦為細蟠虺紋,其間隔以繩紋凸起線,一面鉦間有“大晟”另一面有“南呂中聲”篆字款,鐘唇有橫讀“上京都僧錄官押”細鑿款。“大晟”是北宋徽宗創置掌樂機關大晟府的標記,“南呂中聲”指示的是音律高低。此件是北宋徽宗所制新樂——“大晟樂”里的編鐘之一,它以十二個為一編,分兩層懸掛在一座下有蹲獸、上飾羽毛的華麗鐘架上,鐘身大小不同,發音有高有低,所以叫編鐘。據古史載,靖康二年(1127)正月二十九日,金人掠奪“大晟樂器”送往上京。(按:“上京”是金代最初的都城會寧府。在今黑龍江省阿城縣白城。)此編鐘當為其中一件,後為會寧府境內佛教寺院作為佛教樂器所用。又據古史載,金代正隆,大定年間,官府專賣銅器,民間有舊銅器須送交官府檢驗刻記,否則以私鑄銅器處罪,因此這件編鐘又被刻上“上京都僧錄官押”一行小字銘款。(“都僧錄”是金國各京的最高僧政機關。)解放前“上京大晟南呂”編鐘一直流傳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一帶地區,解放後才輾轉歸遼寧省博物館收藏,它是研究宋、金歷史的一件重要文物,又是靖康之亂的一珍貴實物見證。考古學家李文信先生1963年撰文發表的《上京款大晟南呂編鐘》詳細介紹了這款大晟南呂編鐘的構造、產生以及歷經遷轉的歷史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