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羹是潮汕農村的一種特色食物。每年農曆正月初七,人們稱做“上七”日。這一天,許多鄉村用大米磨成粉末做羹湯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上七羹
- 主料:肉絲和10多種蔬菜
- 配料:香料、薯粉
- 特點:味道極佳,老少皆宜
簡介,由來,
簡介
這是用肉絲和10多種蔬菜、配料、香料、薯粉加雞湯做成的,味道極佳,老少皆宜。吃的時候,輩分最設項跨高的婦女要向全家女性宣布:“吃了‘上七羹’,大大小小做營生。”意為年已過完,從初八起就要開始紡紗織布做針線了。這也是農民勤勞炒承笑致富原因的一個側面反映。 有句俗諺是:“吃了上七羹棕己想凝,農民尋田耕”。意思說,放凳腳新年過了,親戚家也走了,歇也歇了好幾天了。從這一天后,就得做點農恥厚桑,安排一年的農事了,一些做生意的人也開始出門了。這是世世代代進賢人民勤勞、惜時的寫照。
由來
不過,就是不事農桑的人家和豪門富戶,這一天也喜歡做羹湯喝。因為連日來肥魚大肉,花天酒地,早就吃膩了,也想趁機換換口味。再說仔姜希,製作羹湯,也是一種烹調藝術,粘糊糊的羹湯里放點青菜,加點胡椒、大蒜子之類的作料,熱乎乎地喝上一碗,十分可口。因危鴉慨虹為製作簡便,且儉省,初七這天吃羹湯的習俗在許多鄉鎮沿襲至今。
上七日,亦稱人日,源自《東方朔占歲書》。東方朔,是西漢時代的文學家,漢武帝時曾任太中大夫,在他的《占歲書》中規定:年初一是雞日,年初二是犬日,年初三是豬日,年初四是羊日,年初五是牛日,年初六是馬日,年初七是人日,年初八是穀日。相傳在人日吃了七種蔬菜煮成的食物(即上七羹)之後,就應該腳踏實地的做人。上七羹源自六朝時代。晉代人流傳七日登高詩,現代人流行吃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