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yu Fm)屬更新世早期。命名剖面位於江蘇南通三餘鎮鑽孔,孔深460.15米,其中第四系埋深357.38米,下段為灰黃或褐黃或黃綠色砂礫層、中細砂與褐黃或蛋青色粉砂質粘土,構成多個自下而上的粗、細正序韻律層,層間沖刷面較為發育,具斜交層理、水平層理,系河流相沉積;上段為灰黃色中砂、細砂,局部層段中見泥炭與薄層泥灰岩,鐵質結核發育,鈣質結核呈串珠狀分布,沉積連續,頂底界線清晰,厚度約96.26米,與下伏上新統紫紅色粘土層呈不整合接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三餘組
- 外文名:Sanyu Fm
- 分段:上中下三段
- 時代:Qp1
三餘組,時代,命名,
三餘組
上段底部含有孔蟲Ammonia beccarii、Elphidium advenum等,代表濱海環境,屬黃海第Ⅷ海侵層,可見厚度1.88米。中部不含化石,為河流相沉積。頂部含有孔蟲Ammonia beccarii及Buccella frigida 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 組合;介形蟲僅見Echinocythereis bradyi、Sinocytheridea impressa等,代表濱岸—濱海環境,屬黃海第Ⅶ海侵層,厚11.51米,本段為海陸互動相沉積。上段孢粉為Quercoidites、Pinuspollenites、Ulmuspollenites等木本植物分子,顯示暖熱氣候條件,相當於第Ⅰ暖期,下段相當於第Ⅰ冷期。本組的上、下界線與古地磁B/M界線,和M/G的界線相對應,年齡範圍為248萬~73萬年。除分布於如東三餘一帶外,南黃海舊黃河故道—長江三角洲東側,南黃海舊黃河故道—淮河三角洲東側連雲港碼頭一帶,江蘇響水陳家港一帶鑽孔中均可見到。
時代
Qp1
命名
鄭光膺等,1989年命名。